新时代加强高等学校校史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1-04-06 04:25徐朝钦
兰台内外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文化建设新时代

徐朝钦

摘 要:校史工作是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高校校史文化建设与发展,要深入挖掘档案中蕴含的大学文化、人文精神和价值规范,并结合新时代要求传承创新,充分展现档案中的校史魅力和时代风采。在高校校史文化建设过程中,站在新时代的视角和文化自信的高度,坚持校史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校史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找准推进校史文化建设的措施,加強对高等学校校史文化建设与校史文化育人的思考,为高校提供育人平台和精神动力,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学校;校史文化;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大学文化就是高等学校的灵魂,是滋养大学精神的不竭源泉。然而,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都植根于学校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的办学历史。每所高校都有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在风雨兼程、波澜壮阔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校史文化,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校史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基础,大学文化建设离不开校史和校史研究。对校史文化进行挖掘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盛世修史,懿年纂志。编史修志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一项规模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广泛发动,合力推进。

一、校史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高等学校校史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立德树人、资政育人为根本,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的工作方针,全面回顾学校发展历程,总结建校以来的办学思想、办学成就和办学经验,进一步丰富教育思想,探索办学规律,凝练学校特色,弘扬办学传统,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历史资鉴。

高等学校的校史文化建设包括建设和管理校史馆、召开校史研讨会、撰写考证或纪念文章、编纂《校史》《校志》和《年鉴》、编辑出版校史相关著作等许多方面,但最有代表性的工作还是建设校史馆和编修校史。高等学校校史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校史是已经发生了的学校历史,校史工作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坚持科学精神相统一,在“求历史之实”的基础上“求历史之是”,还原历史,存真求实。力争做到资料详实、数据准确,内容全面、客观真实。

2.近详远略,详略得当。对于建校历史较长的高校来说,由于年代久远,早期档案资料散失损毁严重,见证人也愈来愈少,撰写早期历史的难度极大。因此,建校早期的历史可简略记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的发展阶段可详细记述。要紧紧围绕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核心和加强内涵建设的主线,详述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重点工作与重大事件。

3.全面记述,突出重点。按照学校从创业起步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全面展示学校创建、迁徙、分并、建设、壮大的历史轨迹,突出改革发展主题,重点展现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基本建设、合作交流、管理体制、党建思政等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4.以事系人,以史鉴今。校史撰写以记事为主,记人为辅,以事系人,事人兼顾。既要按照历史本来面貌写校史,同时又要站在新时代高度对校史进行重新审视,进而形成新认识,得出新结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总结过去,反映规律,启迪未来。

二、校史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1.提高政治站位,认识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站在 “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高度,重视校史文化建设。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走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校史文化,为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提供了不竭源泉和丰富滋养。历史具有穿透力,文化具有感染力,精神具有凝聚力。大学精神的领悟和校园文化传统的继承,需要全体师生通过现实生活在同一校史文化背景下的人和事的相互感召。以史为鉴,可明得失。搞好校史文化建设,对于进一步总结办学经验,发扬优良传统,传承大学文化,弘扬大学精神,展示办学成就,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激发全校师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历史情感,对于进一步凝聚各方面力量,有效地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管理创新及重大问题决策,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更好地发挥校史资政育人作用,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凝练校史文化,强化育人功能。校史文化是大学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成长发展的历史记录,是学校历代师生共同创造、历经时代风雨洗礼而积累的宝贵遗产,蕴含着对师生进行传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丰富资源。在校史文化凝练中,要注重研究校史对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滋养。纵观校史,学校强健的肌体中已经融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绵绵血脉和中国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并始终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下不断发展壮大。“三大文化”协同育人已经是许多高校的优良传统。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使校史成为学校对师生开展 “三大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3.树立责任意识,确保校史质量。书籍是文化的载体,史书是历史文化的高度浓缩,而质量正是史书的价值所在。校史工作者要把校史编撰质量放在第一位,把精品意识贯穿于编撰工作的全过程,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确保校史编纂资料中观点的正确性、内容的真实性、资料的全面性、数据的准确性。要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认真学习史志编撰方面的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编撰技能和工作效率。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把校史工作作为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做,用智慧和汗水为学校的昨天写下科学、客观、准确的总结,为后人留下一部珍贵的信史。

三、推进校史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对校史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史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落实,确保校史工作顺利开展。校史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设在档案馆(校史馆)。其职责为:制定校史文化建设规划和校史工作计划,组建校史工作队伍并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协调、收集、研究校史资料,组织实施校史编撰、出版、发行业务,向校史工作委员会报告工

作等。

2.加强校史馆建设与管理。校史馆是集中展示校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对师生进行爱校荣校教育的文化实训基地,也是学校对外进行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无疑是承载校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形载体。作为记载学校历史、弘扬办学传统、彰显办学理念、展示办学成就的平台和开展校史育人的重要基地,校史馆所呈现的内容最直接体现了高校历史文化。因此,高校建立校史馆,成为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加强校史馆建设是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校史馆要经常关注学校发生的大事要事,收集最新资料,并根据学校有关情况变化和校史最新研究成果,对校史馆布展内容和多媒体设备播放内容进行不定期补充更新。要有专职工作人员从事管理和接待服务工作,同时也可邀请其他部门教职工作为兼职讲解员参与学校有关重大活动的讲解服务。还可从全校挑选热爱校史和讲解工作、具有一定业务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大学生组成校史馆志愿服务团,提高讲解服务接待能力,更好地发挥宣传、育人作用。

3.加强档案工作和档案馆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指出:“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对于校史工作来说,档案工作更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高校档案记录了高校创立的时代背景,记录了高校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重大事件,记录了高校的荣辱兴衰,高校档案为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珍贵的理论渊源,高校档案是高校校史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高校档案馆既是学校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和专门机构,也肩负着档案编研尤其是校史研究的重大职责。因此,档案馆在高校校史文化建设及功能发挥中起到极大作用,要加大建设力度。

4.加强校史资料征集。资料是史志的生命。要大力开展校史资料的搜集、抢救、考证和整理工作。为了更广泛地搜集宝贵的校史资料,丰富档案馆藏,为校史研究提供更加全面、详实的可靠资料,学校可倡导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及家属、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将个人手头珍藏的学校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相关校史资料和实物,以捐赠、复制、代管和出让等方式提供给学校。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救性开展“口述校史”采访工作,为校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5.加强校史深度挖掘与研究。通过查阅、走访、调研、座谈等多措并举,对学校历史进行深入挖掘,尤其要加大对关键节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研究力度。加强与学校早年办学地当地政府或管理机构对接,结成校县(市)合作单位或共建单位,建立校史研究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在学校办学地旧址立碑纪念或悬挂本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标牌。

6.加强校史编撰工作。在对学校历史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校史编撰工作。校史编撰要做到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表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行文流畅,文字精炼,印制规范,全面真实地记载学校自创建以来在弘扬革命传统、发扬民主与科学精神、培育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历史事实和客观成就。

7.加强学校《年鉴》连续出版发行。年鉴是系统汇集学校上一年度重要文献资料、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大型年刊,被誉为学校的“百科全书”,是对学校一年内各方面信息的综合概括,通过对学校上一年度的基本情况、重要工作和重大事件,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成绩和基本经验等重要的原始档案和资料,进行分类、整合、梳理、提炼最终编篡而成。它是学校档案的一种拓展与补充,可以促进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同时也是学校校情发布的一个重要渠道,更是社会了解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对学校鉴往知今、承上启下做好溯史研究和推动现行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年鉴的真正作用和价值在于连续编纂。只有连续编纂,才能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和无穷价值。坚持的时间越长,其作用和价值就越大。将一部部连续编纂出版的《年鉴》连起来,就是一所高校的鸿篇巨制编年史。因此,要健全制度,建立机制,完善机构,稳定队伍,保障经费,坚持不懈地编纂下去,把学校刚刚发生的历史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一座弥足珍贵的校史宝藏。

8.加强校史编研成果出版发行。出版校史编研著作对于高校提升校史文化建设理论水平、扩大影响范围、获得广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编撰学校历史,要坚持宏观同中观、微观的统一,既要展现出它的磅礴气势,又要展现出它的绚丽多彩。在坚持连续出版学校《年鉴》的基础上,编辑出版《校史》和《校志》,完成学校三大文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拓展校史编研领域,逐步编印《大事记》《图鉴》《历届毕业生名录》《校史口述实录》《回忆录》《学人谱》(或《教师风采录》)等校史编研成果,以及编辑出版学校《组织史》《学科建设史》《校园建筑图志》等专题性史志。

9.加强校史知识宣传教育。高校具有丰富的校史文化资源,要加强宣传力度,使之成为对师生进行传统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电子屏、校報、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和形式,以及印制宣传单、宣传手册,举办“校史大讲堂”等,加强校史知识和校史文化的宣传与传播。把校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和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课,积极探索校史进课堂的方法和路径。组织、引导大学生开展“重走办学路”社会实践活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编演校史剧等,主动走近、走进校史,充分发挥校史“育人”功能。

10.加强校史文化转化。充分挖掘校史文化中的各种文化元素,加强校史文化转化,为学校建设发展服务。要将校史文化与环境文化相结合,经过充分论证,将学校早年办学地地名、著名校史人物人名等,用于校园景观(如桥梁、湖泊)的命名,在校园为著名校史人物塑像,使之物化为环境文化。要加强校史文创产品开发,将学校有关校史图片、实物、人物肖像等,制作成各种文化创意产品,如图书、光盘、明信片、书签、纪念章、文具、办公用品、生活用品、艺术摆件等,以便师生使用、纪念、礼赠、交流,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传承历史,泽润后人。作为高校文化,高校校史是一本高校立德树人的教科书,它承载着历史,鞭策着今天,激励着未来,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校的历史是历代创业者、全体师生共同的历史,他们是学校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要动员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为校史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要以校庆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加强校史意识的培养和校史知识宣传教育,加强校史文化转化和校史文创产品开发,使校史文化转化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行为文化、标识文化、环境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生日常生活,潜移默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按照“存史、资政、育人”的要求,讲好学校故事,弘扬学校文化,发扬大学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促进“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田 净.档案管理在高校校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档案,2016

[2]谢瑶妮.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探究[J].兰台世界,2019

[3]吴 童.高校校史文化发展与创新研究[J].中国档案,2019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文化建设新时代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