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野下基础体育教学问题与实践路径探析

2021-04-06 03:37王小林
参花(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改革问题

摘要:本文对当下基础体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供教育管理人员参考。当下部分体育课堂失序、无趣、重技少育是阻碍学生培养的重要因素。未来基础体育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深入研究基础体育教学模式,规范课程实践;第二,丰富基础体育教学形式,深化体育教学服务;第三,以“强教重育”内涵提升体育教学育人效应。

关键词:基础体育 问题 改革 未来走向

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当下教育发展不断深化的主题。过去近半个世纪,我国教育理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全面教育到素质教育,教育经历了从整体要求到深层本质要求的转变。学科教学也随之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体育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其基础体育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转变。可以说,基础体育教学也经历了从“真义体育”到快乐体育、阳光体育,再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从其转变发生的时间来看,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才为体育学科所接受的,那么,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定位的话,当下基础体育教学该如何开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在未来将会如何推进?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体育与个体的关系

(一)體育与个体成长的关系

适当的运动之于个体来讲,是极为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体育运动与个体的关系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越发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人的培养的重要价值。在欧美的一些社会学学者,如布迪厄、福柯、鲍曼等,在诸多著作中也提到,体育的根本目标指向是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同时,它又是个体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无论是欧美,还是非洲,人们对体育的热爱,不仅仅是体育之于身心健康的促进,更多的是人们认识到体育对于个体的发展的重要性。脑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个体,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多巴胺,有助于个体的成长与发育,有助于个体的工作与学习。尤其是对处于繁忙工作的个体来讲,一次畅快淋漓的运动,对于其摆脱疲劳的效果,要远大于其他任何一种恢复手段。

(二)个体培养与基础体育教学的关联

众所周知,所有的课程教育都是以学科为核心、以人为目标展开的。在某种程度上讲,教育虽然是一个多元化的因素,但就学校教育而言,课程则成为教育的最集中的核心方式。良好的课程教学应有良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个体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相比而言,基础体育教学对人的培养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美国教育学家思德而利在《身体、教育与个性培养》一文中指出:“人的天性带有游戏性,基础体育教学赋予了个体游戏天性发挥的空间,对人的培养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魏书生先生也曾讲过:“玩是人类的天性,体育则教会人们如何去玩,只有人们会玩了,才能更好地工作与生活。”

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基础体育教学的开展,是以个体的身心健康为目标的,以培养个体发展为导向的。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基础体育的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定位往往都是为个体培养而设定的。

二、当下基础体育教学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一)“失序”模式致使基础体育教学效果不佳

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这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体育教学人员应该遵守的必然要求。而当下基础体育教学存在一种现象——无序、混乱,即基础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管理,或者在执行的过程中,缺少热身活动、放松活动等。当然,也有一部分体育教学人员对基础体育教学的诸多内容过度执行,显得呆板。在队列队形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丰富的教学形式作为支撑,导致队列队形练习枯燥,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另外,在组织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准备活动、主体部分与结束部分缺乏考量,导致课程组织混乱,课程效果不佳。分析其根本原因,是体育教学执行人员对体育理论或者体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漠视,这种失序的体育教学对个体的培养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二)“无趣”的基础体育教学致使学生“失趣”

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有75%的被调查者不喜欢基础体育,但他们却乐于自由自在地参与教学运动。”这一调查反映了一个问题,基础体育的教学课程内容对学生个体而言,失去吸引力。换言之,基础体育在内容设置上与学生的意愿有着较大的差别。当然,基础体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其设置与存在的要求与依据,但这种调查也值得进行深入的反思。基础体育到底可不可以在教学大纲允许的情况下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于接受,答案是肯定的。当下,学生不满意基础体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形式,其一,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需求不相匹配;其二,枯燥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不喜欢基础体育。众所周知,一个有趣的项目与一个有趣的教师往往是基础体育使学生乐于接受的先决条件。作为一个学科门类,在教育纲要允许的前提下,如何让基础体育教学变得有趣也是极为关键的。

(三)重教少育的教学致使学生“无感”

作为一门育人的课程,基础体育的重要内容除了“教”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育”,以技育人、以情育人、以景育人均是基础体育教学实施的重要步骤。而当下部分基础体育教学存在重教少育、重教轻育的现象,并且,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体育教学,致使基础体育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从体育教育实施的规律上来看,基础体育教学是以运动为基础,以运动技术作为载体,结合情感、精神场景达到育人目标的。如果在基础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味地注重“技术”的教,则可能导致“育”的缺失,进而使学生在基础体育中缺少参与感,得到更多的是“规训感”,而对其自主能力的开发,则难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从根本上来讲,这是由于体育教学人员对体育教学的认知缺少深度,未能从根本上理解体育与育人之间的关系,而更多的是停留在技术教授的阶段上,这样一来,基础体育便成了体育技术的教学,而缺少了“育人”的成分,或者减少了“育人”的成分,进而导致基础体育的核心影响力降低教学。

三、新时期基础体育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灵活调整体育教学模式,规范课程实践

众所周知,个体在社会中生存是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的,而这些社会规范都是通过不断学习而来的。体育课程空间则是培养人们遵守规范、规则的一个重要空间。人们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能够体验、体悟规范。换言之,基础体育的具体内容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培养人的一个环节。正如人们所见到的,大多基础体育项目均有着课程规范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有符合体育运动发展与学生身心健康的操作规范。其中,合理的課程操作规范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点需要体育教师有一定的课程实践认知。通常情况下,基础体育教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准备活动、主体部分与放松活动。体育教师要想有效地展开基础体育教学,应该在明晰基础体育规范的基础上,灵活调整体育教学模式,以使其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丰富基础体育教学形式,深化教学服务

素质教育一个基本要求是培养有情操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所有的学科教育都是为个体的素质教育服务的。为了培养有情操的人,各门学科均有一定的目标定位,并依据一定的模式以及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也必然有着一系列的目标定位、模式与教学方法。相对比而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组织与教育实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以素质教育为定位的基础体育教学则应在课程模式、教学组织与教育方法上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其中,基础体育教学要保证“有趣、有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础体育教学的项目是相对固定的,其上课流程是具有一定规范的,但上课的内容与形式是可以多样性的,除了基础体育的固有形式外,其他学科于基础体育教学的有益课程形式皆可以为基础体育所应用。唯有如此,基础体育教学的内容才不至于枯燥,才更加有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产生。

(三)以“强教重育”内涵提升体育教学育人效应

学科教育则不能简单地外化成单一的技术教学,更应该关注对人的培养。而人的培养在体育学科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更多地体现为在技术学习中,在比赛中,使学生掌握规则、规范,获得集体情感以及个体的存在感,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会到基础体育的乐趣,这一点也是最为关键的。基础体育还是调整情绪、消除疲劳、减少压力的重要学科,良好的体育教学则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若想加强个体素质,加强基础体育中“育”的成分是极为关键的。

(作者简介:王小林,男,本科,赤峰市红山区红庙子镇中学,中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改革问题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