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价值与发展

2021-04-06 03:37王一雯高千喜
参花(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美育特色文化

王一雯 高千喜

摘要:本文分析高校美育的现状和不足,以及地域文化的特点,挖掘地域文化作为课程内容的可能性,并结合地域文化的特性找到合理的切入点,阐述两者结合的优势和对目前美育产生的影响。对选取内容的范围、筛选规则及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等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地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价值及其发展。

关键词:高校美育 地域文化 融合

近几年,高校美育教育受到重视和推动,但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还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高校美育的教学研究,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已经做出了很多理论尝试与实践研究。美育教育作为一门多元化的教学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课程在维度上更加广泛。将美育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融合是美育教学研究上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例如与音乐、历史、思政等领域相结合。但目前不同领域间的融合实践仅仅处于浅层的尝试阶段。其实,美育与其他领域的结合也需要对涉猎的范围和规则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所以,我们需要对美育教育的融合与实践工作进行深入探究。

一、美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与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培育全面发展、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每种教育间的划分是相对独立的,目的是为了在教授过程中有相应方向的侧重,但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且不独立分割的。美育作为其中各个部分的教育纽带,它的作用就是增添教育间的感染力。

高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主要机构,主要将重点集中在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这两点上。其主要教学方向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2019年4月由教育部最新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体系提供了重要保障。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美育是丰富学生精神和纯洁道德的重要源泉。这使高校美育更加受重视,也让高校的美育工作有了更具体的工作指导方针。

高校的美育教育对大学生审美观的树立起到了培根铸魂的作用,可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优化高校美育教育,已经是当下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重要任务。高校不仅将美育重点放在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上,更是大力优化和加强美育日常教学工作,从教学实际出发去完善美育教育上的不足,改变当前美育教学方式方法薄弱的现状,完善教学体系的不足。

二、地域文化的现状与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56个民族在辽阔的地域范围内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文化。对于什么是地域文化,经过学者反复探讨和梳理,将其概括为专指华夏大地特定区域独具特色、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并仍發挥作用的文化。地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则为特定区域的民俗、信仰、审美、生态等。某个文化萌芽之时,在一定的自然边界范围内发展,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而后的研究者便将特定区域内自然形成的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的标签或烙印。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身处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但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独特性与偶然性。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物质资源、经济政治情况都会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着一方文明,最终形成了一方特色。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原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湖湘文化、萨满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包含了饮食文化、方言文化、信仰文化、审美文化、社会风俗等,有别于当下社会审美认知的文化元素。这些鲜明特色和不同文化,不仅组成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更是中华民族的精华和宝贵财富。

三、地域文化与美育教学融合的可行性与切入点

(一)两者融合的可行性

高校美育是侧重情感交流,树立正确审美观,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净化大学生心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艺术、常识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问。与此同时,高校美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将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当中,是挖掘高校学生对审美认知潜能,提高其对地域文化热情,并传承文化特色的绝佳方式。可以使高校学生在开阔审美视野、增长艺术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对即将消失的地域文化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学生真心热爱中国地域特色文化。

(二)两者融合的切入点

美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地域文化之间有很多相似特性,可以作为课程内容发掘的切入点。美育教学内容包含很多类别,可以分为自然风光美、社会生活美、艺术设计美等。而对于地域文化来说,虽然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风格,但也都包含饮食文化、方言文化、民间信仰、民间建筑、生活习俗、建筑特色、地域环境等。地域文化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与美育的教学内容极其相似,利用广泛的地域文化,抽取多种文化的主要特点融入美育的主要课程中,不仅对美育课程内容的发展有利,也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将地域文化融入美育课程中,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升美育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语言方面,中国的汉语言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汉语言经过演变,时至今日已有80多种地方语言。地域文化中的方言文化,是一种鲜活的艺术传承形式,是某个地域文化的根基。伴随方言文化也会衍生出戏剧、曲艺等更多的艺术形式。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从较大背景下的时代特点、经济发展、民族特色、宗教信仰与较为具体的烹饪技法、食品食具、消费方式、地域物产等角度展现不同的饮食文化。如中国的八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就是受地形、气候、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影响,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的地域饮食文化。在建筑文化上,华夏大地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从地域上区分的话,不同区域受温度、气候的影响,建筑风格差异巨大,例如福建土楼就是由于当地地势险峻、人烟稀少,偶有猛兽、盗贼出没,又受中原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和聚集力量、共同御敌的局势,慢慢形成的聚族而居的建筑特色。除此之外,民族特色、民间信仰、地域风俗等也都有或多或少的相通点。

四、融合与实践的具体形式

(一)融合方式

美育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在与地域文化有着一定历史沉淀的内容相结合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些难点。所以选取文化内容的角度与形式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合教学实际情况,在高校美育中融入地域特色文化。站在新的视角去衡量两者结合的优势,在保证现有美育内容完整传述的同时,融入地域文化的内容。慎重选取和选择地域文化,保证内容的系统性与新颖性,提高大学生对地域特色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内容选择

需要提前将地域文化进行拆分,对众多的地域特色文化原型进行筛选和对比,提炼具有积极属性的审美特征。在地域文化的物态层面着重描绘文化本身产出的特色造型元素、构成形式、代表色调等。而行为文化层面需要归纳不同于我们身处社会的审美观念、信仰思想,中性看待在现有的社会认知下遭到社会淘汰的地域文化,反证或反思当代社会的审美思想。将有代表性、传承性的地域物态和行为文化吸收进高校美育当中。

(三)常规教学

要追求突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建设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体系,好的教学内容设定和媒介,是高校学生获得美育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其藝术审美培育的土壤。在教学内容和媒介的建设中,也要适应大学生的年龄特征,避免出现代沟问题。既要生动传神,又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在很多地域特色文化逐渐消逝、淡化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保持墨守成规的教学形式,只会让地域特色文化逐渐退出新事物新知识云集的时代舞台,也会扼杀学生想要深入了解地域特色文化的兴趣,影响地域特色文化在新时代青年中的传承。

(四)创新引导

展示地域文化为题材的新文创产品和新应用形式。围绕地域特色文化的差异性,将具有独特设计思路和搭配的工艺产品,通过这种文化价值进行推广,使学生感知地域特色文化。建立正确的导向,指引学生用正确的观念去看待保留至今的地域特色文化,从而在面对更有深度、覆盖面更广泛的美育课程时,可以更易接受,更易理解。

五、结语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美育受到全新的重视。为了解决美育内容体系不够丰富完整的现状,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与探索。地域文化的滴灌与艺术审美的精深培育相结合,无疑是一种共赢的局面。在实际应用中也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在注重学生个人审美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的同时,也必须延续自然规律和历史留给我们值得学习的知识文化。

(作者简介:王一雯,女,硕士研究生,吉林工商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设计学、美育教育;高千喜,男,本科在读,吉林工商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动画)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美育特色文化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谁远谁近?
美育教师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