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市街,一条生命不息的街市

2021-04-06 08:12周国军
青年文学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商贩莲蓬莲子

周国军

赶场,在离开家乡前,就一直是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赶场的地方叫蒋市街,因三国名将蒋琬出生于此而得名。

据说,蒋琬老年还乡,在伊家湾栽桑种麻,养鱼种菜,与乡邻们同甘共苦。将一生积蓄在涓水河右岸兴建了一条小街,并让当地一百多户没有房子住的穷人集中在那里居住,做点小本生意,使他们安居乐业。蒋氏家族和乡邻集居在这里,亦农亦商,俨然街市。于是这里便被人们称作是“蒋市街”。

20世纪90年代,因为一场暴雨,涓水河涨水给蒋市街造成了巨大的损毁。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蒋市街人民自发组织,在废墟上建起了一个“井”字形的新镇,叫井字镇。按当地口音,井、蒋同音,均读jiang,于是,“蒋市街”又被称为“井字街”。

每逢赶场,十里八乡的乡亲,远山近水的商贩都聚集到这里来,街头商铺更是鳞次栉比,地价早已高过县城某些地方,街上千万身家的土豪据说已上两位数,在几千人的一隅小镇街上,这数据足以让这小镇荣光了。

蒋市街也是井字镇的政治文化中心,镇政府、学校(全镇唯一的初中、高中)、医院均在这条衔。用家乡话讲,蒋市街的人,就是北京城的人。

全镇每户人家所需要的各种用品,不管是生产生活,还是油盐菜蔬,其他地方没有的,到这里来都能买齐。尽管现在各村各路都有小商店,但很多家庭都宁愿跑远路到这里来购置,而不愿就近到附近購买。大概是因为这里市场大,物美价廉,公平透明吧!如果乡亲们对某件商品的质量存疑,只要说出“我在蒋市街买的”,一般都会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相当于对所买的货物有权威认证,质量是靠得住的。可以说,没有这条街,便难以养活这一方水土的人。每次回家,只要碰上赶集,有事没事,我一定会走上一趟,去看看这都市的繁华,去看看街头的热闹。平常买菜,我也会到这里来。

今天主要是当车夫。中元节快到了,家里接老客,老妈要去街上买纸钱、鞭炮、香烛,这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代代相传。身处城市,这个传统会遭遇到失传的危机。老妈是最爱赶场的,应该是每场必赶,也许并不是真要买些什么东西回,而是喜欢那个气氛吧!记得十多年前我还在镇上高中教书时,每逢赶场日,即便是上午我有课,我都不敢关门的,怕她赶场来进不了屋。

小时候赶场,到家里拿点黄豆等土产到街上换点钱,最渴望能吃上一个油砣、一支绿豆冰棒,至于其余的就不敢奢望了。前段时间网上盛传的北大学生《卖米》的文章,感同身受。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无法体会到那种感受。

今天街上仍然很多人,很热闹,满街都是各家各户各地商贩运来的待售货物。也有很多熟悉的面孔,本村很多人在山中摘的野生猕猴桃,一麻袋又一麻袋,满街都是。

由于对猕猴桃不感兴趣,我家后面的山上也有,没去询价,后来听坐我便车回家的老乡说两块钱一斤,即便这么便宜都没人要,因为太多了。靠山吃山,在农村,没有手艺,没有其他赚钱的技能,就只能以山里和土里的产品来换钱维持家庭开支了。

我买了枣子、橘子、西瓜、莲子、猪肉,老妈买了祭祀用品。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超市还是集市,商人逐利是一致的。买莲子时,我询价,摊主说八块一斤,这时来了一个与摊主熟络的大妈,七块一斤她买了十块钱。于是,我也买了十块钱。这是嫩莲,直接剥着吃。

回家吃莲子,发现没有甜味,有一种被水泡过的寡淡无味的感觉。我一直对家乡的产品持高度赞许态度,但这莲子口味确实不佳,可能是商贩从远处运过来的吧。我们家乡的荷叶塘,号称千亩荷塘,前段时间我买了五十元的莲蓬,八毛钱一个,味道非常好。

所以,不要轻信,不要盲信,很多东西你以为不会变的,环境一变都会变的。当然,这个时候,莲蓬也快下季,也许是时令到了吧!

猜你喜欢
商贩莲蓬莲子
莲子去心还是不去心?
小莲蓬
出淤泥而不染——莲蓬与莲藕
卧剥莲蓬听秋声
采摘莲蓬
莲子飞上天
莲子超市
清而不俗 妍而不媚 冯彩霞制莲子壶
商贩出售罂粟壳欲当火锅调料获刑8年半
推 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