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论的双轨叙事与多维书写

2021-04-06 03:54赵睿夫
关键词:全书现实文明

赵睿夫

《生态文明:文明的超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3月第1版)一书由卢风等撰著,系对其前著《生态文明新论》全面完善的最新成果。全书以生态文明范畴的话语辨析、生态文明理论的内涵探讨、生态文明实践的推进构想为核心内容,以对现代性文明的反思与超越为理论洞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现实主题,为读者廓清了全局性的生态文明理论概貌,对于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总览全书,该书有三方面特质值得读者关注。

一、双轨叙事,条理分明

作者以“双轨叙事”作为全书理论展布的重要方法,通过宏观与微观的双线并进,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阐释了生态文明理论的历史源脉、理论基质与现实构想。全书分为9大章合28小节,第一章主要从术语学与流派史的角度出发,梳理了东西方知识界生态文明范畴的提出历程,辨析了“生态”“生态学”“文化”“文明”“生态文明”等相关范畴的内涵差异,明确了全书生态文明范畴的总定义——“用生态学指导建设的文明,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进化的文明”;第二至八章侧重具体分析,从生态文明的自然条件、科技、经济、法治、行政、消费、文化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生态系统与生态学原理遵循”“科技生态学转向”“稳态的、生态化的物质经济加扩大化的非物质经济”“生态主体的自我建构与实现”“资本逻辑服从生态规律”等一系列观照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理论创见,并结合经济运行、城市建设、法规出台、污染防治、消费行为等现实案例给予了充分的分析与论证;第九章从总体上分析了“经济主义”“生态主义”“适度经济发展理论”等社会观点,揭示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伦理价值三者间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总结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实现“四个转变”,完成了全书生态文明理论阐释的现实依归,其宏观与微观并行、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双轨叙事”方法清晰可见。

全书所运用的“双轨叙事”方法,表现为“应然与实然二分”“整体与局部二分”“宏观与微观二分”“历史与未来二分”“主体与客体二分”“理论与实践二分”等具体二分法,这些二分法层级清晰、逻辑严谨、分而不断、合而不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精髓,彰显了未来面向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全面性、总体性、系统性,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生态文明理论意义上“世界普遍联系的整体图景”。

二、多维书写,向度丰富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与广阔外延的重要理论概念,“生态文明”要求其理论工作者具有广博的学术视野与充分的实践经验。本书融入了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学要素,在理论书写上彰显出清晰的多维性与融通性,推进了生态文明理论与诸多学科的“协调综合”。如第一章第二节所示,“文化分析”是全书展开生态文明多维书写的重要基础方法,通过对现代文化“器物、技术、制度、风俗、艺术、理念、语言”等维度的界说,作者廓清了生态文明理论的多元内涵,提出了多维书写范式之下极具理论独创性的“生態文明蓝图”,从哲学、生态学、经济学、工艺学、语言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文艺学等多个学科层次明确了生态文明的具体所指,阐发了清晰可见、现实可行的生态文明发展构想,为生态文明理论的书写方法论创新提供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参照道路。

作者在构划“生态文明蓝图”时所展现的发散型思维方法值得读者深度关注。如“生态文明的理念”部分,作者首先采用广义与狭义的范畴划分方法,引出作为“广义生态文化”的生态文明的内涵问题,深入辨析了“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快乐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整体主义、非物质主义、非经济主义”等社会思潮,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存在境遇给予高度关切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人类知识与自然奥秘之间的辩证关系,整体论证层层递进、视野宽广、脉络清晰、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当代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知识谱系之宏大,精准阐发了“生态文明及其建设作为一种理论话语的本质特征”,为读者提供了源于主旨、忠于主旨而又不止于主旨的阅读体验。

三、立足国情,扎根现实

立足国情、扎根现实是该书展现出来的另一重要理论特质。序言部分将十八大政府报告的生态文明建设总括性论述作为全文导语,奠定了全书立足新时代的总体基调;第一章第三节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现代化发展为行文线索,辨析了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提出了“坚持推进现代化并努力超越现代化”的生态文明项目建设理念,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族复兴意义;第二至八章由微观分析入手,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并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具体策略,如第六章“生态文明的行政”,立足我国生态行政建设的探索与发展历程,辨析了我国生态行政建设中存在的“地方政府意识薄弱、部门权责存在失范、问责制度落实不逮”等现实问题,提出了“转变生态理念、强化行政能力、完善制度体系、倡导公众参与”的策略构想,重点鲜明、靶向清晰;文末从“四个转变”的生态文明建设构想出发,结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表达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前景的坚定信心,回扣了全文立足新时代、服务新时代的背景主题。

“新时代将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这一判断被深度落实到了通篇陈述之中,为全书奠定了思而不玄、广而不泛、直面国情、虚实皆务的行文风格。从文首部分对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构想的梳理,到文躯部分对中国城市建设、行政改革、污染防治、文化培育等社会现象的具体分析,再到文尾部分对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要点总结,全书通过“历时态的”生态文明理论书写方法,廓清了中国生态文明事业的源流、发展与走向,真正做到了坚持中国底色、立足中国国情、针对中国问题、扎根中国现实,既重视思潮动态,又关注现实前沿,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

(责任编辑 古东)

猜你喜欢
全书现实文明
图片资料
请文明演绎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漫说文明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新发现的线装本《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整理研究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