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当前我国时间坐标的多维判断及思想立场

2021-04-06 04:12赵学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摘 要:我国处于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多个方面和维度分析了这一时期的时间坐标。客观地讲,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是由多个时间坐标共同组成,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时间坐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间坐标、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时间坐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坐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间坐标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坐标、世界格局演进的时间坐标,等。全面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多维时间坐标,对于更好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和各项工作、最终实现未来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坐标、新时代、新发展阶段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1.00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1-0012-07

时间坐标是理想起点,是行动依据,是实践圭臬,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制定科学的战略方针路线的基本前提。2021年1月,习近平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深化改革开放,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时间坐标。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是由不同维度的时间坐标共同组成的历史方位,是根据多方面新的宏观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中国共产党对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坐标进行了多维度的界定,形成了全方位的思想认识,并对于每一个时间坐标的内涵和意蕴进行了深刻阐发。中国共产党从多个维度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时间坐标,明确了相应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前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制定和改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实现未来长远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时间坐标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达到新的境界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内在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最一般的抽象总只是产生在最丰富的具体发展的场合,在那里,一种东西为许多东西所共有,为一切所共有。”[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如何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进程需要科学对待的思想路线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兴衰成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最根本的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的科学机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相结合,在中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使命,习近平作出了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3]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党形成了最权威的界定,即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4]201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5]2019年6月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鲜明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第一个正式被同时界定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新的境界。而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多次强调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表明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同时对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用静止的态度,而是要根据基本国情和实践不断发展这一思想。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永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活力的必要机制。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间坐标来看,我国发展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正如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郑重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7]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得以确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理论成果,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成为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最新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的理论依据。二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前所未有,举世瞩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的现实动因。三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的社会矛盾标志。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8]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有一个内在的深刻的根本性涵意,那就是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论断,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是正确的,是光明的,进一步强调了我们的道路问题、方向问题和旗帜问题,为我们的改革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和政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完整的新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般的修饰词,而是对新时代的定性、定位。”[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达到了最新的高度,体现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体现社会主义中国“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实践创新地、发展引领地”[12],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从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时间坐标来看,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百年大党

1516年,托马斯·莫尔出版了《乌托邦》,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由此诞生。直到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21年7月,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贡献“根本上源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并不断提升把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哲学能力,在这一哲学能力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能够以规律性的认识科学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使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具有了极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特征”[14]。

100年风云激荡,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薪尽火传,在中国大地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从成长时仅50多名党员,到现在已经拥有九千多万党员,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15]这既是庄重豪迈的宣示,也是鼓舞人心的鞭策。据国际权威机构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我们党和政府的支持率高达95%,居世界各国之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百年来的历史轨迹充分印证,中国共产党是始终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先进政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历史的正确的领导核心。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年的历史时刻。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2019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16]继往开来,抚古思今。中国共产党即将开启第二个百年历史,我们千万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仍然需要始终如一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的历史篇章。2020年1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17]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18]站在新的一百年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大历史观,放眼中国共产党成长和壮大的历史、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独立和富强的历史、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的历史,始终秉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持续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在坚持中开拓,在守正中创新,继续创造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四、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坐标来看,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19]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也会随之发展变化,最终达到准确把握社会客观特征和具体阶段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对于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进行探索。改革开放以来至今,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安排,形成了解决温饱问题、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几个阶段。党的十九大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在这个基础上,2020年8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第一次提出“新发展阶段”。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20]2021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

根据以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可知,新发展阶段起始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结束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时30年的时间,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阶段,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

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可见,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所指的历史时期大体上是一致的;新时代在时间跨度上涵盖了新发展阶段,新时代与新发展阶段终点一样,而新时代的起点早于新发展阶段。关于当前我国的历史方位,先后出现了两种表述。一是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二是2021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从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所包涵的历史时期可见,这两种历史方位的表述不是矛盾的,而是基本一致的。需要说明的是,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又有它们各自的语境和侧重点。新时代更多的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更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而且新发展阶段恰恰和十九大提出的两个阶段性目标相契合,和未来30年的战略安排相契合。

五、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间坐标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

一个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诸多社会矛盾中最为重要的矛盾,是对于其他矛盾发挥统领和主导作用的矛盾。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形势及其各种矛盾关系的正确认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分别明确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大程度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1956年9月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1]但是,“一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22]。1957年10月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再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直到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于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来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说明:“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歷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23]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从根本上表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出场是与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化历程相承接的,表明了中国人民生活样式的变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层次的阶段。”[24]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着眼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的双重关切”[25],客观地反映了人民需求的各方面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水平的巨大提高,反映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实的宏观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形势分析、不断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的思维方法和实践习惯。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来的更高层面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刻度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和方略不断完善升级的参照系。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状况的最新概括和准确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六、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坐标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历史交汇期

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明,但从二三百年以来逐步衰落。一直到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殖民主义,中国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克思指出:“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26]这样的背景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由此开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仁人志士发起了一次一次救国图强的运动和革命,但没有在根本上取得胜利。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找到了正确的领导力量。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次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正揭开了历史性序幕。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正确的社会制度。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2020年1月,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2021年上半年,党中央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然后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历史交汇期,有两个深刻内涵。一方面,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018年12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個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27]这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交汇期蕴含着的深刻的历史意味。

七、从世界格局演进的时间坐标来看,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世界大势,浩浩荡荡。世界格局在世界发展潮流中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表现为沧海桑田的变幻。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格局在不断演变中呈现出多次模式的替换。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打破了欧洲均势的局面。1814—1815年法国战败之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1914—1918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45年二战结束,世界形成了雅尔塔体系,然后进入了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主导的“冷战”时期,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但是,人类社会并没有进入个人主义、西方民主一统天下的“历史终结”时期和单极格局。“世界权力始终由少数大国主导、西方国家决定世界命运的国际格局,正为今天走向多极的时代所摒弃。”[28]同样地,世界多极化格局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状态,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演进的过程中。

在这个宏观背景下,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主导力量的对比态势正在发生变化,“东升西降”的演变加速,西方国家出现发展动力不足和衰退的趋势;国际新旧秩序正在切换,旧的规则在失效,新的规则仍然酝酿创新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开始反对自己制订的规则体系,出现了“西方反对西方”的现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各国发展乃至对于国际形势的影响日趋深远,国际治理体系受到挑战,治理危机深化;全球化进程遇到逆全球化,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保守主义在西方国家抬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升级,全球科技重心正在转移,新兴力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在提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的变量,就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中国对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单向度依赖关系,今天,“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中国共产党不但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而且也把为全人类作贡献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积极倡导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指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9]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必要条件,是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中国方案,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从多个维度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时间坐标,正确认识和践行当前多个时间坐标对于我们的实践要求。第一,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战略定力。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认识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第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第四,坚持增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各项改革发展事业。第五,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住影响社会发展进步发展的顽瘴痼疾和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唯有攻艰克难,才能行稳致远。第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以辩证思维看待当前和未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坚持和践行系统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第七,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主动有为地推进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推进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使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新征程中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04.

[3]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1-4.

[4][7][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5.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

[8]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1).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0:49.

[10] 陶文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逻辑要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9):20-31.

[12] 何毅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N].学习时报,2018-05-18(1).

[13]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42.

[14] 任晓伟.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创回答[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4):5-10.

[15] 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N].人民日报,2017-10-26(1).

[16] 全党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9-06-26(1).

[17] 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N].人民日报,2020-12-26(1).

[18]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1-01-01(1).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0.

[20] 习近平.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N].人民日报,2020-08-25(1).

[21]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41.

[2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

[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4.

[24] 项久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样态变革及价值引领[J].中国社会科学,2019(11):4-24.

[25] 邹广文,沈丹丹.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与人的存在方式——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的考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1):177-183.

[2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04.

[27]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24-525.

[28] 于沛.国际格局演变中的世界大变局[N].光明日报,2020-01-03(7).

[2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33.

[责任编辑:庞 达]

收稿日期:2021-01-1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我国的文化战略研究”(17AKS012)

作者简介:赵学琳(1976—),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把握好阐释好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大逻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意蕴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