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文化之旅

2021-04-06 03:30廖菲彦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雷峰塔白娘子编钟

廖菲彦

“云端”这个词,曾经指云里。随着科技的发展與进步,我们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在大数据时代,“云”作为数据集合的代称,使“云端”打破了狭义的天气之云的范畴,增加了软件、平台的意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多的“天涯”变成了“咫尺”,足不出户的文化之旅也从不可能变成可能。

打开手机,点开一段古老的编钟旋律,这些鲜为现代人听到的乐音跨越千年萦绕在我耳边。这不禁让人思考,我们究竟是离传统文化更近了,还是更远了?编钟的旋律渐渐模糊起来……

去年今日,学校组织我们参观杭州的雷峰塔。我去过很多次杭州,非常熟悉西湖附近的每一条路,甚至也熟稔灵隐寺枝头鸟雀的欢叫声。然而每次我都回避看雷峰塔,唯恐它和我想象中的样子不一样。果然,眼前的雷峰塔旁甚至安装了观光电梯。在观景台上站了很久,我大失所望,雷峰塔失去了它原本的岁月的痕迹,再也看不见先民眼里的“雷峰夕照”。

设置景区的本意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可悲的是我们改变了它原有的模样,正以过度开发破坏着传统文化。多少江南古镇呈现出千篇一律的面貌!当“江南水乡”这一文人心中的意象被固化后,我们对文学作品中意象的畅想,或者是对幼时故乡小河上枕着流水入眠的怀恋,又该何去何从?

攀登雷峰塔时,见到的尽是白娘子的传说。白娘子的意象固然是雷峰塔文化的一部分,但雷峰塔文化不只有白娘子的故事,它还有鲁迅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的文化批判。这么多岁月的痕迹,这么多文化的意蕴,这么多值得思考与怀想的过往,在现实中的雷峰塔上却难以见到!

最终,我还是在云端才与想象中的雷峰塔相遇了,才看见鲁迅口中“破破烂烂”的雷峰塔的样子。听着前人的描述,看着岁月的痕迹,那一刻,雷峰塔在我心中的形象丰满了,雷峰塔千余年的风雨变迁史尽呈眼前:从落成到倒塌再到重建,从一座崭新的建筑,到染上夕阳余晖,染上离情别绪,染上神话色彩,又染上了今天的颜色。无独有偶,现在国内许多博物馆充分利用了VR技术,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云端立体地观看文物的历史变迁,感受文物久远的记忆和延续的生命。

古老的编钟旋律仍在耳边回响,或许这是在提示我们,“云”上的文化之旅,是现实旅行或美好想象的补充与拓展,是文化的另一个侧面。登上云端之时,我们便与这个侧面相遇。

或许我们在云端遇见的文化终究难以在现实中遇到,比如曾经的“第一塔”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经过战乱之后,如今再难寻觅;青藏高原的原始风貌,对于高原反应强烈的朋友来说便是天堑;陶渊明笔下那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今人更无法得见。是“云旅行”让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文献、图片和影像,使我们与自己心中期望的景色相逢。

所以说,云旅行是一座桥,联结了过去与现在,沟通了东西和南北。当我们登上云端,我们便有机会与千里之外的情景、千年之前的人和事相逢。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颇有“当下意识”的文章。作者由“云端”一词的含义切入,结合时代特色,给出了“云端”新的含义。接着由手机中“古老的编钟旋律”引发思考,联想到雷峰塔景区的设计在文化保存上的缺失,以及当下的信息技术对雷峰塔多重文化内涵的重现,指出了当下的“云”在记录、展现、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巨大作用!文章合为时而著,全文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入观察和独到见解!(程文婕)

猜你喜欢
雷峰塔白娘子编钟
编钟
发胖也有好处
男权社会下的温柔起义
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
浙江杭州雷峰塔
杭州西湖雷峰塔文化景观探究
千古绝唱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雷峰塔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