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对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发展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2021-04-07 10:52雷益龙张慈李天依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对策

雷益龙 张慈 李天依

【摘 要】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浪潮即将到来的背景下,我国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进新基建项目,希望可以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而在此过程中,创新创业是重要的驱动因素,它决定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效果。文章将深入探讨创新创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策略,以期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关键词】创业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策

0 前言

新兴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关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要想促进此方面工作取得突破进展,创新是关键。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2020年河北省主动作为调结构,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万企转型”,突出创新与智能、整机与配套、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方向,以技术改造、工业设计、两化融合为抓手,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突出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因此,探讨如何激发创新创业潜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1 新常态下我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积极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认为经济发展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针对性地进行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1]。在此之后,习总书记在许多公开场合进一步对新常态背景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我国经济新发展的明确要求,即依托新常态进行战略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从发展趋势来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将从高速经济转向优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并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包括3个方面:首先,基于“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进各类新产业、新技术及新业态模式的发展,实现经济格局的优化调整。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完成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和流程的改造。其次,积极推广“互联网+”的新经济业态,加快完成工业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及网络化改造,形成全新的制造体系。最后,推动大众化创新创业,引导产业和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2020年11月,中国政府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该文件涵盖了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与以往的规划相比,该文件重点在3个领域推出了新内容,分别是科技、绿色和消费。在科技方面,2035年中國决心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未来15年,国家科研将聚焦攻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人工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八大领域,分属于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及空间地质三大类。科技创新的崛起需要“产学研”更深度的融合,其中“产”属于私有范畴,“学研”则属于国营范畴,二者融合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产权不明晰、文化不一致、权责不对等。对此,国家支持产业进入“学研”领域,目的就是为了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职业技能更新换代速率提升的问题,推动技能更新、跨界融合。为了促进就业,国家必然会鼓励创业,鼓励不断涌现出的新兴就业形态。由此可见,未来我国新兴产业发展与创新创业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而且转型与升级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前者专注于经济增长类型的转变,即从原本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2]。后者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分别是产业之间的升级和产业内部的升级。产业之间的升级表现为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调整,产业内部的升级则表现为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等。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例如对现有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造、强化创新创业驱动力、构建全新的产业竞争体系、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等。

产业转型升级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向效益,它能够使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水平或低生产率增长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水平或高生产率增长率的部门流动,实现经济的增速[3]。同时,产业转型升级能够催生更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这两者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均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

2 创新创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分析

2.1 创新创业所具有的引擎作用

首先,创业创新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稳定的推进作用。根据我国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的增长速度和企业运营资产规模及营业收入规模来看,创业创新对于GDP增速的拉动达到0.5个百分点。其次,促进产业机构的调整。创业创新的深入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推动意义,新兴产业的出现能够倒逼传统企业尽快完成转型升级,推动网络化、数字化改造,进而带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实践应用和探索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国制造智能转型进程。再次,创新创业在推动改革深化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推动大众化创业创新,由国务院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超过500项,中央层面投资核准事项的减少比例高达76%。同时,在工商登记方面实行“先照后证”,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最后,创新创业促进民生的改善[4]。在大众化创业创新的时代浪潮之下,大学生及归国人员创业的比例出现了明显的提高,市场主体规模迅速扩张,产生了大量新岗位,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2.2 创新创业驱动新兴产业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地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秉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设施,以科技创新带动大众创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技创新蓬勃发展。我国各地区部门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兴建技术创新中心和建设跨区域创新网络。政府部门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大,带动了市场主体创新发展自觉性的提高。目前,我国研发投入总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开始呈现出井喷的趋势,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反常霍尔效应、CIPS干细胞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在重大装备和战略产品方面也逐渐走在世界前列。不仅如此,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一直保持着稳步提高的趋势,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科技资源统筹协调能力获得显著加强。

其次,大众化创业创新浪潮迭起,社会发展活力被有效激发出来。一方面,创业创新的环境获得持续优化,政府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大规模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前置审批获得精简,同时大量新兴产业创业创新投资基金建立,创业投融资和创业服务支持体系也获得完善。另一方面,创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并形成外溢效应。在政策引导和制度改革的推进下,我国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大众化创新创业有效带动了就业率的增长,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提供了强大动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例如,近几年我国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持续提升。

再次,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经济发展潜能获得释放。自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落实,创业创新与产业转型发展实现有效对接,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5]。目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5G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已经逐步铺展开来,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连年增长,移动网络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依托庞大的市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同时,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快速增长,航空、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也涌现出一大批战略性新产品。

最后,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持续动力。创业创新加快了新业态产生和发展的速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传统產业的改造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及价值链的重塑,相应的生产、管理及营销模式也需要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尤其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数字经济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电子商务发展规模迅速扩张,数字化、智能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开始在社会上推广,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交通等新业态成为未来发展的主题。随着新业态的发展,新模式也随之诞生,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分享经济实现了广泛的渗透,例如网约车、车辆租赁、房屋共享等全新的经济活动模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3 创业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和策略研究

3.1 创业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第一,创新创业资源不足。虽然目前各地区都在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希望可以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共用,并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用于资源整合,但由于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导致科技创新载体严重缺乏,极大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第二,创新需求不足。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据极高的比重,受限于规模,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并不高,只有极少部分的大型企业才是现今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加之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机制不完善,导致区域经济创新需求严重不足。

第三,创业创新人才缺乏。以创业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涉及科技创新、技术转化、应用研发等诸多环节,所需的人才结构日趋多样化,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创业创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专家、尖端人才缺乏的情况。

第四,面临能源和资源瓶颈的挑战。我国虽然幅员辽阔,资源储备充足,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庞大,因此人均资源相对稀缺。在长期城镇化的背景下,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资源消耗减少,但是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仍持续增加。

第五,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目前,中国经济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二,但在长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却留下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无节制消耗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3.2 挖掘创业创新潜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首先,通过区域协同培育创新资源,具体要点有4个:一是加大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力度,面向不同的企业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着重关注一些创新能力较强且具备领导潜质的创新领军企业,通过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形成产业创业链或是创新企业群落[6]。二是对区域创新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各类创新资源主管部门间的协调沟通,为科技研发、产业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撑。三是打造创业创新扶持平台,为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实现各级创新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及服务联动,加快推进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四是加强创新载体的建设,加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等机构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完成“高精尖”人才、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聚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依托科技服务引导创新需求,具体要点如下:一是引进科技服务机构,打造创业创新联盟,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新成果与资源。二是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全社会提供实验室、技术设计、分析测试等公共技术服务,实现创新资源的区域共享。三是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促进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广大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服务。

最后,构建多元化人才建设体系。一方面,加强领军和“高精尖”人才的引进,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实现高素质人才在区域内的有效流动,使其在创业创新团队中发挥带动作用,逐步建成创新性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重视培育和发展中等层次人才,对于企业而言,应完善内部人才培训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自己的科技创新团队,同时加强和当地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此外,我国教育方面尤其是高等教育也应积极推进改革,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实践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科研融合,形成综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助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创业创新力度是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我国新时代战略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及优化对策,希望可以为今后的研究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 考 文 献

[1]吴亮.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2]余茂辉.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6,32(6):69-72.

[3]曹灿明,段进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昆山高新区为例[J].特区经济,2017(1):35-39.

[4]王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

[5]李方旺,曲富国,刘毅飞.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经济研究参考,2014(37):39-44,53.

[6]綦成元.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的初步考虑[J].中国经贸导刊,2015(36):49-51.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山西省创业创新促进就业的政策执行效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创业创新: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怎样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