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一流课堂建设策略

2021-04-07 18:12乔玉晶张洪鑫王义文
科技风 2021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

乔玉晶 张洪鑫 王义文

摘 要:人文素质的培养应是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建设一流课堂的目的和旨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个性化教育具有了较强的可行性。一流课堂的建设策略可以从建设人文课堂和具有良好课堂生态系统两方面进行,在提升教师的自身的人文素质基础上根据文化特点、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具有特点的教学语言,将人文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利用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建设“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和创新精神人才为目标的一流课堂。

关键词:一流课堂;课堂人文;课堂生态;人文素质

一、高人文素质人才培养的目的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目标,而实现新目标最根本是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其关键就是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1],而一流的本科教育最终将体现在一个个“一流的课堂”。“一流课堂”除了培养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视野,同时在课堂中要融入对学生品德、责任、法律意识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有知识,更要有文化,不仅有智慧,更要有责任,这才是“一流课堂”的目的和本质所在。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多的机器开始替代人类的工作,并且,机器甚至替代人类思考方面的性能逐渐加强,这就要求未来的工作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这些技能所体现的和过去传统技能不同,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所提出的“新的读写能力”为核心知识的技能。新三大读写能力包括——科技素养、数据素养、人文素养,使人类不仅能与他人交流,而且能与机器沟通,更重要的是,这些素养能够使人类充分利用数字世界。作为“数字原住民”,尤其是95后及00后在数字技术中长大成人,他们多数具有拥有充分利用设备的技术才能。但是,尽管他们知道使用哪些应用程序,访问哪些网站,却不一定了解触摸屏后面的工作原理。如果想了解所用机器的结构和用途,首先就需要“科技素养”。其次,未来,人们将生活在一个拥有巨大数量智能物体的世界,很多以前只需简单的齿轮和金属就能实现某种功能的机器,如推土机,现在则是装上传感器来分析数据并反馈给操作员,以优化机器的准确性和效率。所以,人类已经开始淹没在数据中。那么,作为大学老师,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具有“数据素养”——分析理解和利用大数据能力。而三大新读写能力中的“人文素养”是最重要素养,即使在未来智能社会,最重要的还是人类。因为人文素养为我们提供了社会环境,给了我们与他人沟通和合作能力。人文素养包括建立在传统人文教育之上的人性,同时还包括艺术,尤其是设计的元素,而这正是数字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素养告诉人们“是什么”和“怎么做”,而人文素养告诉人们“为什么”。作为教师,必须通过充分学习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特别是00后,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使学生具有人文素养。这对教师的思政内涵提出很高的要求,也是作为教师为实现一流课堂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一流课堂的内涵与理念

2018年11月,教育部提出启动实施一流课程的“双万计划”,旨在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而“金课”的标准即为“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2]。由此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要有前沿性、时代性并具有一定人文素养。所以,金课的内涵则是以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创业思维的学生为前提。所以,具有挑战度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具有创业精神的认知能力。一流课程的实现则通过一个个一流课堂累积和搭建,所以上好每一堂课都是构建一流课程的重要元素。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最大影响是勤奋、执着和尊师重道。基于此,在中国的教育过程中,如何在本国学生学习特点基础上,吸收外来的先进经验,是建设一流课堂的关键一步。作为大学教师,首先要构建大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发现和探究的过程的理念。但不同的学生,学习的先有经验不同,这些经验源于从前所体验过的学习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即便是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出的中国大学生,也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一种是表层学习方式,这种学习主要表现为死记硬背、考前突击应付考试等;一种是深层学习法,深层学习法的学生更注重以合适、有意义的方式学习,聚焦于概念及原理背后的深层问题的探讨。虽然后者的学习方式更是每位老师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但目前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会使学生自觉地倾向于表层学习方式。所以,建造一流课堂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学习环境,加强师生交流,同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多采用深层学习方式。

三、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一流课堂的建设策略

具有人文素质的人才培养是建设一流课堂的旨向,一流课堂的本质是以教促学,这也是一流课堂建设的主要策略。目前,以移动技术、大數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课堂形态[4]。这种由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大学课堂使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大学教育者不得不审视基于技术变革的课堂变革。线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得教师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方法,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对如何建立一流课堂,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笔者认为,可从课堂人文和课堂生态两方面进行建构。

(一)课堂人文,关注理论背后的深层含义

课堂人文是指人文理念引领下的课堂,事实上,人文教育是教学内容的精髓。在惯常思维中,理工科课程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自始至终都是这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但这种知识的讲解方式又如何称之为自然科学,这种形式的课堂当然是枯燥的、乏味的。所以,笔者认为,如何以课堂人文为中心出发,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建设一流课堂的最关键所在,也是立德树人的核心所在。工科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教育学生能够具有文化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良好的心态,最终能够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如何有效地将人文教育和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对老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互联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手段变得越来越便捷,而老师教的作用开始弱化,引导式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则变得越来越重要[3]。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一流课堂不仅仅是老师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概念和理论的深层内涵,需要追溯概念和理论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这就需要建设人文课堂。在人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事物本质的好奇心、探索人与自然、探索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与和谐的关系都会得以深刻的认识,学生的阳光心态,坦然面对困境的坚韧性情,在一个个课堂中得以培养。

(二)良好的课堂生态是一流课堂的必要条件

课堂具有生态系统典型特点[4],在这个系统里,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内的主体。课堂生态系统的环境则包括:课堂内的物理实体、教学媒介、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生态主体之间的情感互动等。在系统内,上述生态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课堂生态系统的运行状态。运行状态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教与学都会处于平顺和谐的状态,学生会在良好课堂生态中孕育成具有良好品质和较强学习能力的人。反之,如果课堂生态系统失衡,就会弱化甚至失去生态育人的功能。所以,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是建设一流课堂的必要条件。

为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首要的思想是应明确生态主体之间如何进行情感互动,如果在课堂中只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那么学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进行运作,教师和学生会处于一种二元对立的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課堂生态系统实现良好运行的必要手段。从生态学角度我们知道,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从教育及课堂生态上来讲,就是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而目前的教学状态却是我们学生的教育趋于同一化,缺少创造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针对个体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需要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个性化教育得以更加容易地的实现。通过引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基于任务的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习惯得以提升和加强。

总之,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建设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实现学生为中心,进行个性化教育提供条件,同时也为每一个大学教育者提出较高要求。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本身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在进行知识传授时,从教学内容到课堂中实施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最终在建立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中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思想品德和感性、悟性、灵性等都进行良好地引导,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朝晖.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9(03):1-6+29.

[2]李双雄,姜丽君.完满教育理念下的大学名师课堂建设[J].高教学刊,2019(14):62-64.

[3]陈郡,李梅,孙健敏.“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4):33-35.

[4]郭丽君,陈中.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课堂生态:变革、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7(06):101-107.

作者简介:乔玉晶(1972— ),女,汉族,吉林德惠人,工学博士,扬州市职业大学机械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课程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机器视觉技术。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
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
“互联网+”环境下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