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高压氧舱事故分析与安全管理探讨

2021-04-08 01:40徐志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压氧医用雷电

徐志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二区 设备科,浙江 杭州 310007)

引言

我国高压氧医学发展特点是起步晚,发展迅速。自1964 年我国第一台医用高压氧舱投入使用至今,全国现有氧舱数量稳居世界前列,在巨大的成就背后,隐藏着氧舱设备和使用管理中的安全危机[1]。

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现被广泛应用于各临床学科。高压舱是高压氧治疗的关键设备,属于压力特种设备,使用危险性较大,一旦忽视安全管理,就易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2]。

本文分析了实际发生的氧舱医疗事故原因,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高压氧舱安全管理,管控风险事件的发生。

1 方法

1.1 检索相关文献

以高压氧舱事故为主题词使用综合型检索工具,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分别进行检索,命中124 条结果,经筛选后选中8 条。

1.2 网络搜索

分别以医用高压氧舱、高压氧舱事故、高压氧舱爆炸等为主题词使用搜索引擎,在百度搜索和360 搜索分别进行搜索,命中3 090 条,经筛选后选中6 条。

2 结果

2.1 资料统计

统计收集所有资料共47 项,排除重复统计项5 项,结果命中42 项。逐条统计每项事故的年份、单位、性质、伤亡人数和原因,见表1。根据表1统计的内容,统计事故性质占比(见表2)和事故原因占比(见表3)。

2.2 分析

由表1 可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1965 年至2015 年期间氧舱事故共计42 起,造成82 人死亡、11 人受伤。由表2 可知,有机玻璃爆炸和CO 中毒各一起,分别占2.4%,起火事故40 起,占95.2%,火灾为氧舱事故主要内容,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由表3 可知,设备问题引起的6 起,占14.3%,因违规操作造成的28 起,占66.7%,不明原因的8 起,占19.0%。

表1 我国医用氧舱安全事故统计表(1965 年至2015 年)

续表1

表2 事故性质统计

表3 事故原因统计

3 结论

中国氧舱事故多发,氧舱事故主要与管理不到位、违规操作和器械自身缺陷等因素有关,因此氧舱的日常安全管理要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和安全管理标准化等。

4 讨论

我国氧舱数量稳居世界前列,安全形势严峻。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氧舱安全管理可由设备安全和操舱安全两部分组成。

4.1 设备安全

氧舱故障具有可预见性,因此建造高质量的氧舱是设备安全运行的保障,制定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是设备长期运行的关键。

①加强购置论证。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购置论证问题主要有三点,分别是论证体系不健全、论证方法待完善、使用科室不重视科室内部论证工作。所以购置论证的规范路径必须明确设备购置申购参与主体及其职责,特别是使用科室要全程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论证实施的有效性与准确性[3]。

②氧舱布局合理化,安装规范化。氧舱安装过程复杂,各种设备的技术要求,安装调试的指标,必须符合《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GB/T17870 1999)方可投入临床使用[4]。

③建立健全氧舱技术档案,落实规则,提高氧舱档案的利用率,为氧舱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提高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实行上墙管理,并且严格执行。

④定期进行氧舱预防性维护保养。根据说明书和厂家工程师建议,制定科学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由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按照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执行。氧舱准备运行时,技术人员首先要检查氧舱注气时,各个部件有无异响,其次检查各个阀门是否漏气和氧舱环境的清洁度情况,最后关舱检查门封状态和递物筒气动连锁装置是否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按规定处理[5]。

⑤按时完成氧舱仪表的计量检定。氧舱系统及其辅助设备是一个集电、气、机械及医学等多学科的压力容器,因此氧舱的任何一个部位或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出现安全隐患,因此,氧舱仪表的计量检定十分重要。

4.2 操舱安全

据调查,大部分违规操作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氧舱工作人员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其次是由于氧舱人员配置不合理,氧舱人员无法正常完成氧舱日常工作量。

①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操舱人员须经卫生部指定机构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上岗,氧舱维护管理人员须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局指定机构培训和考核后取得相应资格证后上岗。

②合理配置氧舱工作人员。根据《氧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2018 版人员配备标准参考表,结合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可以适当增减相应人员[6]。人员配备标准参考表,见表4。

表4 高压氧科(室)工作人员配备标准参考表

4.3 建议

随着高压氧治疗的飞速发展,氧舱陆续走进各个医院,因而氧舱的安全使用还需结合地区特点进行管理,以雷电频发地区为例。雷电属于不可抗力,雷电发生时,如果防雷措施不到位,雷电感应现象极易导致氧舱内的装置存在安全隐患。雷电防护工作应该由专人负责、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管理措施和定期防雷检测三部分组成。①专人负责防雷工作。氧舱应配备专人负责雷电防护工作,一般由取得氧舱维护保养R3 证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②安全制度。氧舱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位情况,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管理措施。③定期防雷检测。氧舱大多建设在一层或者附近的地面附属建筑物上,要减少雷电的安全隐患,应每年由正规检测单位对氧舱接地电阻进行测试,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 Ω,检查检测完成,应出具《氧舱防雷安全性能检测报告》[7]。

5 结语

随着未来高压氧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临床应用会更加宽范,氧舱安全管理问题会更突出。氧舱故障具有可预见性,只有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管理氧舱才能减少氧舱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8]。

猜你喜欢
高压氧医用雷电
雨天防雷电要选对雨伞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雷电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计算机机房的雷电防护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