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深度解读及核保应对策略

2021-04-09 08:58MarkWestwoodAndrewDoran英国佰仕富人寿再保险有限公司
上海保险 2021年3期
关键词:呼吸机肺炎新冠

Mark Westwood Andrew Doran 英国佰仕富人寿再保险有限公司

自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席卷全球,截至目前,英国仍是重灾区之一。笔者作为英国南丁格尔方舱医院医学教育主任医生,以及英国佰仕富人寿再保险有限公司(Pacific Life Re Limited)的核保核赔专家,曾亲历疫情一线,在此分享对新冠病毒的深度解读以及对疫情之下的核保风险的见解。

一、方舱医院的建立和管理

南丁格尔医院是位于伦敦东侧、旧国会会场上的方舱医院,专为需要呼吸机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设计建造。与普通综合医院不同,南丁格尔医院仅收治需要呼吸机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理论上能收治患者人数最多可达4000名。而实际上,自方舱医院建成至今,其院内患者数从未饱和。疫情肆虐时期,快速建造单一病种医院并非易事,而对临时抽调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更是困难重重,所有资源的调度使用都必须精准有效。

一般而言,重症监护病房的每一位患者都会由护士一对一地照看。然而在特殊时期,这种配置显然无法实现。所以院内每一位重症治疗室(ITU)护士都必须同时负责多位患者,这就提高了对护士们的要求。医院组建了专门的护理团队,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成员的技术能力及领导力,使其在兼顾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能指导团队内其他成员分担部分工作。每个团队小组最多可同时兼顾100 位患者,提供治疗支持、翻身护理等服务,并将这种护理模式复制推广。根据治疗经验,长期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特别是新冠肺炎患者,让他们在俯卧位接受呼吸机治疗几小时后,再将其翻身仰卧,能有效增加治疗效果。此外,需要以药物维持心脏或其他重要器官功能的患者,抑或是体内放置了大量静脉导管的患者,同样需要重点关注。这也就导致了这部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极高,每隔几天就必须轮班换岗。没有一个庞大且高效的医疗团队,是无法做到的。

相较于传统综合医院里每位患者都能够接受单独治疗、分别管理的模式,方舱医院仅为一种疾病提供医治,治疗方案十分有限,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治疗指南进行医疗操作。

二、新冠病毒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遗传基因和个人免疫系统的不同是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原因之一。另外,数据显示,传染者和被传染者在病毒传播时的距离也会影响病重程度,与传染者的距离越近,病毒浓度越高,则会越快被传染到。保持社交隔离和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这一点。

病毒会直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虽然免疫缺陷状态不常见,然而一旦出现,会直接增加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如果同时感染了新冠病毒和HIV 病毒,对于患者来说十分凶险。而另一个更致命的组合就是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

(一)发病症状

1.轻症

儿童感染者通常完全无症状表现,几乎不会遭受痛苦。在大多数年轻感染者身上,就像是得了感冒或者严重流感,并不严重,不需要住院治疗,也不用额外吸氧,更用不上呼吸机。但老年感染者则异常危险,病症通常十分凶猛,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小病,甚至不需要就医。一般症状较轻的,不适感会持续两周左右,就像咳嗽、感冒、流感或其他病毒性疾病一样,会逐渐康复,恢复正常。

所有的有症状感染者都会发烧,大部分伴有咳嗽、身体疲劳、呼吸急促等。还有一种临床表现是腹泻,在东南亚、中国香港等地的第一波疫情的感染者中更为普遍。这其实和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关。东南亚、中国香港等地的人们习惯团餐,分享食物,在这种情况下,病毒通常混合在食物中被摄食,本质上是通过人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而在其他习惯分餐的国家中,病毒大多通过空气传播。不同的感染途径所造成的临床表现也会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文化习惯等因素都可能会让新冠肺炎的病症表现有所差异。

2.重症

每一位入住南丁格尔医院的患者都为重症患者。如果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则意味着他的肺部已经受到永久性疤痕损伤和纤维化。疫情初期,武汉的统计数据显示,40%的患者需要呼吸机治疗,死亡率甚至高达15%。但是随着对新冠病毒进一步的了解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呼吸机使用的比例正迅速下降,患者愈后状况也越来越好。加上大规模筛查,早期就发现了大量轻症患者,实际死亡率远比最初呈现的低。

(二)并发症

1.中风

武汉最初的新冠病毒感染群体中,有6%的患者出现了中风。一组意大利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数据显示,出现中风症状的比例为77%,而荷兰的这一数据则为2%,其中原因尚无定论。

2.心肌炎

美国传染病学专家Anthony S. Fauci 在推特上发布的一组德国新冠肺炎患者发生心肌炎风险的原始数据,引起了极大争议。数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并发心肌炎的风险高达80%~90%。但是根据伦敦的当地数据,笔者认为,并发心肌炎的风险可能在1%~2%。心肌炎一旦发生,极可能致命,但其实相当罕见。

3.血栓栓塞

有人提出,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是否会变高?实际上作为轻症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不论是肺部血栓、心脏血栓还是脑血栓,其风险并没有升高。但是,如果患者病症加重,特别是需要入院治疗,那么风险就会增加了。目前医院给予患者低分子量肝素来作为预防性抗凝治疗,此类药物同样适用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肺部或腿部的血栓。对于所有来院治疗的感染患者,医院会积极治疗他们的栓塞症状,这应该是大幅提升治愈率的原因之一。

从十多年前的非典病毒,到如今的新冠病毒,它们刺激患者易发血栓栓塞的机制还不完全明确。但是通过观察非典和新冠肺炎患者病发时的血液状态可以发现,血液血栓形成异常,血液黏稠度增高或是血液凝块被破坏。这异常的血液状态最终都有可能导致血栓、心脏病等的发作。

血栓栓塞的诊疗其实相当复杂,但简而概之就是:患者是否处于心肌梗塞的高风险状态。若处于一般风险状态,则按常规治疗各类心脏问题,并同时结合预防性抗凝治疗。对于所有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均对其进行稀释血液操作和抗凝治疗。

如果入院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和发生新冠感染的概率都很高,需要考虑和权衡的因素会更多,比如,患者入院就诊是否安全,医护人员是否会面临极高的感染风险,等等。

4.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另一个风险,该风险可能由缺氧所致。如果患者肺部严重感染,氧气就无法输送到血液和肺部。但也有可能是患者病症发展至高凝血状态,动脉中的血液更容易凝结,然后向已经受损的心脏输送,这可能是较多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如果新冠肺炎患者以往有过心梗的病史,那么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危重病例。心肌梗塞和感染新冠病毒是双向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即,若感染了新冠病毒,则心肌梗塞的概率就增加了;反之,若发生过心肌梗塞,则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并发展为重症。

(三)既往症对新冠肺炎的影响

感染新冠病毒前,如患者本身患有其他疾病,可能导致身体状况迅速恶化。典型例子就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一旦心脏病发作,后果不堪设想。同样的,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压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情况也会更糟糕。

1.心脏疾病

上文提过,新冠肺炎患者存在高凝血的可能,进而会增加急性心梗的发生,而一旦发生心梗,则可能发展出更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通过使用治疗心梗的药物,如肝素或抗凝血药物来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

2.高血压

笔者通过对住院患者的观察发现,高血压通常导致高死亡率,但不完全了解其内在联系。经推测,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调节轴的功能有关,该调节轴对血压的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很多高血压药物都是通过阻滞该调节轴的功能而发挥作用的。另外,我们也看到有些有色人种和有些少数族裔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死亡率高于高加索人种,这也和不同人种间高血压状况的不同有关。

3.肥胖症

住院患者中,肥胖症患者的危险系数也位居高位。补充氧气时,过高的体重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呼吸系统增加负担,特别是在上呼吸机时。正常状态下,呼吸是主动进行的。当患者无法主动将空气吸入肺部,就需要呼吸机推动肺部扩张,以达到被动呼吸的目的。被动呼吸状态下,胸腔空间不变,每一次的肺部扩张,都会造成肺部在胸腔内的挤压,所以每一个需要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许肺部损伤。而对于超重症患者来说,呼吸机不得不加大力度推动肺部扩张,肺脏也就会相应地受到更大的挤压和损伤。

(四)新冠肺炎的发病周期

短期来看,新冠肺炎一般是发病周期持续两周的轻度疾病,严重的可能长达六周时间,病情恶化的高峰期通常都在发病后第十天出现。因此,患者在症状首次出现的十天后,没有住院,也没有使用呼吸辅助设备的话,就不太可能发展为重症。两周后,病情应该有所好转,开始康复。短期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呼吸急促、身体疼痛、疲劳、喉咙肿痛、味觉和嗅觉丧失等。在亚洲国家出现的腹泻、恶心和呕吐,对于大多数病毒感染来说并不常见。

长期来看,患者症状持续两周后开始好转,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感到不适,并伴有持续性的咳嗽、身体疲劳、呼吸急促和胸闷。长期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会出现“加重——缓解”的交替,反反复复地逐步得到改善。长期新冠肺炎尚未被完全认知,比如,长期症状是否罕见且轻微,是否会引起长期副作用,保险核保是否需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风险模型是否不需要太多调整?诸如此类问题仍需未来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来进行深入研究。

三、疫情的演变和发展

2020 年1 月至3 月,亚洲第一波新冠疫情的最初热点区是中国武汉,然后波及整个中国;3月至5月间,欧洲的第一波疫情暴发;11 月,欧洲第二波疫情高峰来临,感染人数急剧飙升。不过笔者发现,第二波疫情似乎不如第一波疫情严重。那么是否因为第一波疫情中的感染者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并且发展出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第二波疫情中的感染者是否更年轻、更强壮、更健康,也更能抵抗病毒?其中的原因尚不可知。

从目前情况的观察可知,新冠病毒可以在人类和其他动物间跨物种感染,即为人畜共患病毒。2020年11月,丹麦发现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水貂,而后水貂携带的病毒发生变异,这种全新未知的病毒株再次感染人类。而目前市面上的疫苗可能都无法十分有效地防范变异毒株。

非典病毒自发现到现在已有近20年的时间,艾滋病毒的研究也长达50年之久,但至今人类仍然没有研究出应对非典和艾滋病的完美治疗方案和药物,也无法彻底根除这两种疾病。对新冠肺炎的研究仅仅是刚开始,截至目前,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综合药物治疗以及抗凝治疗似乎可以极大地改善愈后。随着欧洲疫情的持续恶化,治疗方案也同时在更新进步,但是其结果仍然不可预知,极不稳定。

中国用实例证明,大规模迅速的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遏制病毒传播,多个城市的全员检测仅在几天内就完成了。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复制这样的成功模式。毫无疑问,检测、追踪和隔离新冠肺炎患者确实有效控制住了局面。封城虽然残酷,但降低病毒传播能力的效果显著。正确佩戴口罩大大降低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或被传染的可能。自疫情开始到现在,防疫手段和意识都有明显提升。治疗方案在进步,虽然暂时无法更好地治疗高危人群,但务必要保持警惕、远离危险。

四、新冠疫情下的核保

目前,全球关于新冠病毒累积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虽然还有未知和没有理清的地方,并且有些相互矛盾,但数据分析成果已经可以适当在风险分析、核保、假设和预测中进行应用。

针对此类大规模流行传染病,笔者认为,保险公司无需为客户专门提供针对性的短期或长期健康保障和风险管理方案。上一次类似大规模流行传染病是100多年前的西班牙流感,这类事件十分罕见,不会时常发生。但如果从后疫情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可以在失业、就业再培训、新冠肺炎的长期后遗症或失能方面有所作为,为相关人士提供财务支持。

需要明确的是,失能类产品的核保和理赔评估的特殊性以及风险的长期性,相较于其他产品,需要更多的考量。在疫苗普及前,笔者建议要谨慎对待如患有严重慢性病的高风险人群。理赔时,已通过审核的关于新冠肺炎的理赔都应及时支付。此外,在审核此类理赔案件时,考虑到当前的经济环境,可以为客户提供额外关怀。保险公司可以借此机会,协助客户回到工作岗位并且缩短失能保险的理赔时长。

(一)高风险人群

对于医护等高风险人群,因其工作性质,感染病毒的风险毋庸置疑会更高。如果分析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医院确实是主要传播渠道之一。但随着对病毒的深入了解,防疫工作的不断完善,个人防护设备的加强,传染情况得到了改善。除非有绝对证据,否则不应区别对待任何在医院或护理院等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他们虽然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但同时又是最应先得到保护的人群。所以,笔者认为,可以抛开防疫一线工作者是高风险人群的观念。因为在这一特殊时期,歧视他们有悖于保险的本质。

(二)旅行人群

对于有旅行需求的客户,保险公司应区别考量。前往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人口密集地区,显然会产生额外风险。

对前往风险地区旅行游玩的客户,应谨慎对待;但对于有长期旅行需求的客户,如商业派遣、留学、永久搬迁等,可以适当放宽核保条件,考虑承保。

近期去过疫情重灾区的客户,只要没有相关症状,并且已经完成当地政府规定的防疫措施(如居家隔离,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应对其正常核保。

(三)新冠幸存者

对于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且没有其他后遗症的愈后者,建议仍将其作为一般客户进行核保。尽管个别病例似乎表现出了一些长期并发症,但目前尚无定论。

此外,保险公司不用将再次感染新冠列入责任免除。虽然有报告显示,新冠病毒可能再次被感染,但可能性极低。极个别的二次感染症状也都表现得比较轻微,对患者健康影响较小。也就是说,即使有二次感染的风险存在,但实际影响不大。

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仍然可能为阳性,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组织内仍有残留的一些核糖核酸(RNA)物质,这些残留物质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代谢。比如,有一些英国游客在意大利感染了新冠病毒,痊愈后检测结果仍呈阳性。直到六周后,检测结果最终转阴后,才被允许出境。目前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的慢性携带者,但确实有一些“超级传播者”更易传播病毒。

感染及二次感染的风险随着人们大规模接种疫苗后就可以有效降低。以传统的麻疹病毒疫苗为例,其有效性为90%,还是有少部分人会罹患麻疹。但是因为有群体免疫,所以保险公司在核保时很少考虑这个问题。

不过,在疫苗处在早期实验期,副作用尚不可知、有效性尚不确定时,仍需谨慎对待率先接种疫苗的高风险群体。

群体免疫是一个针对疫苗有效性和病毒传染性的计算过程。幸运的是,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不如麻疹,但有效性的计算却更为复杂。测试个体免疫力的有效手段尚未被掌握,仅仅能够检查抗体水平。没有足够的经验支撑,无法计算出群体免疫的临界点。只有疫苗普及后,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群体免疫,加上大量的经验支撑,这些问题才将得以解决。

未来的两年都会是一个挑战。目前全世界人口数量有65 至70 亿,数以亿计的人需要接种疫苗,就推广速度而言,疫苗的快速普及仍非易事,产量和物流运输都面临着重重困难。大多数疫苗需要20 年的时间才能有完善的结果报告,但现在,从新冠病毒出现至今还不足2年。

五、结语

关于新冠病毒的学习和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近期,各国虽然都在极力推广疫苗,但目前仍未赶上病毒的传播速度。截至2021年3月14日,美国、巴西、印度总确诊人数皆超过千万人次,数十个国家确诊人数超过百万人次。而不同疫苗抵御各类(变异)毒株的实际保护效力仍有待时间检验。

猜你喜欢
呼吸机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