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语义学的辅食锅设计研究

2021-04-10 19:16雷杰苏惠斌付强
新型工业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锅具象征性语义学

雷杰,苏惠斌,付强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0 引言

随着2016年二胎政策的发布,婴童用品便一直受到市场的重视,婴童经济发展迅速,在此环境下,辅食锅概念相继提出。其目的在于避免由于成人与婴童的食具混用,致使抵抗力弱的婴童因细菌而发生交叉感染,以此保护婴童的健康成长。辅食锅并非单一锅体,而是由各类独立锅具组合形成的套装,并且锅具在功能上进行细分,契合人们对高质量、精细化生活的追求。

也正因为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由实用性逐渐转向情感化。以往现代主义的“形式追随功能”设计思想已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化需求。在此背景下,体现“形式表达功能”的产品语义学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它与新时代下的消费理念更为贴合。而辅食锅作为新时代的产品概念,将产品语义学理念融入其设计之中亦符合时代潮流。

1 产品语义学概述

产品语义学(Product Semantics)由符号学理论与语言学的概念与方法结合而来,主要应用于产品设计领域,是对产品语言意义进行研究的学问。产品语义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源于1984年克里彭多夫和雷恩哈特的共同撰写的《产品语义学:探索形式的符号性》一文中。在这之后,产品语义学的研究、分析和运用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在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举办的“产品语义学研讨会”上被明确提出并定义:产品语义学是研究人造物在使用环境中的象征特性,并将其理念应用于产品设计上的学问。产品语义学突破了传统设计理论将人的因素都归入人机工程学的简单做法,其不仅研究产品的基本物质性、生理性功能,而且更深入到人的心理、精神、文化与生活环境等因素中。

2 基于产品语义学的辅食锅设计原则

产品语义主要包含外延与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外延是指产品中显性的、确定的或常识性的意义,可理解为产品的物理性功能与特点,包括产品的结构、人机尺寸与使用操作方式等,属于较为理性的部分。内涵则主要涉及产品的精神性层面,包括产品给用户带来的意识形态、个人情感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共鸣与联想,因而内涵属于较为感性的部分。以此两方面内容为基础,深入探究产品语义的诉求,并将之细分,可引出产品是什么(认知功能)、有何作用(使用功能)、怎么使用(操作方法)、感觉如何(审美与情感)、有何意义又象征着什么等诸多问题。因而产品语义的表达可根据上述问题划分多个层次:功能性语义、指示性语义、象征性语义[1]。

基于上述观点,对辅食锅进行设计分析与研究,从辅食锅的功能、造型、象征意义角度考虑,总结出功能性语义、指示性语义和象征性语义三部分内容,为辅食锅产品语义设计提供借鉴。

2.1 辅食锅设计的功能性语义原则

功能性语义是指产品形态所表达的功能涵义,可理解为以功能实用为基础指导产品形态设计[2]。产品对于用户而言,首先是为人的生活提供便利,之后才衍生出更高层次的感性需求,所以辅食锅设计需要以功能实现为优先考虑项。具体可分为三方面:第一,多样化烹饪功能。这由辅食自身的多样性决定,多数家庭给婴幼儿制作的辅食包括粥、菜汤、蔬菜泥、肉泥等流体食物,并且随着婴幼儿的年龄的增长,蛋羹、面点等蒸制食物与煎蛋、煎饼以及轻油炒制类菜品也同样需要进入辅食食谱之中。由此可见,辅食锅需涵盖炖、煮、蒸、煎、炒的烹饪功能。第二,易清洁功能。辅食锅需具备的易清洁功能主要体现在烹饪时与烹饪后。例如在进行煎、炒的过程中,遇到食物残渣附着在锅面而形成烹饪时锅面不洁的情况,则会严重影响辅食的口感、质量与安全,同时影响到使用者的烹饪体验。而在烹饪结束后,使用者对锅具进行清洗时,经过高温烹制后的食物残渣,会更为强力地黏着在锅面,增加了清洁难度,影响使用体验。因此,保证锅具的易清洁功能具有必要性。第三,易收纳功能。由于烹饪方式与饮食习惯的原因,国内厨房环境中的厨具与用品种类数量较多,使用者在厨房空间的收纳负担较重,所以,在厨房复杂多变的使用操作环境中,锅具等厨房用品的收纳愈发受到重视。辅食锅作为在此基础上的家庭必需的附加产品,对辅食锅的收纳可理解为厨房收纳的额外附加劳动,锅具收纳的难易度也是直接影响产品使用体验的重要因素。

2.2 辅食锅设计的指示性语义原则

指示性语义是产品语义学最早关注的方面,主要通过在产品的特征、操作、标识部分上进行一定的形态设计,向用户传达出产品的固有或附加的功能属性,以此达到提示用户如何合理快捷地使用产品的目的[3]。本质上是以功能实现为基础,通过指示性语义传达产品与用户的功能性联系,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基于辅食锅功能的优良实现,在锅具指示性语义设计中可考虑两点内容:第一,操作指示——可考虑在辅食锅锅身便于视觉观察的位置,设置图形标识或文字标识等指示性符号,提示用户关于产品的具体操作方式以及可提升产品使用体验的细节功能的信息。第二,状态指示——辅食锅的设计同样需要提供各种使用状态的指示符号,使用户更了解锅具的使用状态,并根据不同的状态进行相应的烹饪操作。

2.3 辅食锅设计的象征性语义原则

象征性语义一般指产品通过其外观造型向产品使用者传达出的情感指代与象征联想。设计者须考虑象征物与产品及象征对象之间的异同,从形式、意义、地域、时代等维度思考文化象征性语义的合理性。并将之灵活运用在产品设计中。而鉴于辅食锅与常规锅具类似的形态与构造,其基本都由锅身、锅柄与锅盖三部分组成,形体结构相对简易。因此辅食锅在象征性语义设计上较适宜采用仿生性象征手法。该手法通常是将环境中事物的某些个性化符号和谐、合理地融入产品的外观形态设计之中,主要包括具象仿生与抽象仿生两种方式。所谓具象仿生,是将仿生参照物的大部分特征直接搬运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的手法;而抽象仿生,则是选取可表现参照物特质的关键性、代表性特征,经由设计师主观转化提炼后,再运用到设计中。让用户通过仿生借鉴的个性化符号,引发关于意识形态或情感的联想,对产品产生“情感性”的认知结果,并以此构成产品的象征性意义。例如,植物嫩芽让人联想到新生、生命,寓意成长、延续;动物如白鸽,象征圣洁与和平等。因此,善用象征性语义符号于辅食锅设计,能让锅具更具有内涵与意义。

3 基于产品语义学的辅食锅设计实例分析

基于上述论点,结合广东凌丰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款辅食锅套装案例,探究产品语义学在辅食锅设计中的展现形式。如图1所示,奶牛辅食铝锅由奶锅、煎盘、蒸笼以及配套的玻璃锅盖组成。从功能语义上看,奶锅的炖煮功能,搭配蒸笼而具备的蒸汽加热功能,再加以煎盘的煎炒功能,三者作为独立功能部件组合成套,即满足了辅食锅多样化烹饪功能。锅身内壁采用陶瓷油不粘涂层,安全无害的同时也使食物不易粘黏,保证了锅具在使用时与使用后易于清洁。锅具各部件口径都为16cm,便于部件之间的叠加放置和组合使用,同时也使得整套锅具更易收纳,产品的功能性语义明确。

就指示性语义而言,锅内壁刻有卡通图案的水位刻度线,卡通形式与辅食锅主题契合,并且以此提示用户控制锅内水量变化,同时也便于用户进行流体类食物定量。锅口边缘设计了双凹位导流口,便于用户倾倒食物,而且导流口的两侧设置也考虑到使用者左右手操作的特性。在锅具底部装有导磁钢片,方便锅具在明火灶和电磁炉的使用,同时导磁钢片上还印有提示火量的图形符号,直观地向用户传达锅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应进行的火量控制操作,富有人性化,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功能性语义与指示性语义相互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辅食锅外延语义。

锅具的象征性语义则表现出产品的内涵意义。锅具采用仿生性象征手法中的抽象仿生形式,以奶牛为意象造型符号,形成奶牛锅身、牛鼻环玻璃盖提耳以及牛尾把手的形态组合,具有鲜明的特点与趣味性。纯白的锅身主体色,清新洁净,奶牛斑纹的黑色与牛鼻环盖提耳的粉色,使得锅具整体色彩避免趋于单调。同时粉色给予人心理上的轻松感、温馨感亦与产品自身的家居性特征匹配。奶牛作为大众熟知的意象参照物,也让锅具的色彩组合与整体形态更易于理解和被接受[4]。并且奶牛的叙事寓意包含温和、哺乳与养育,象征着父母的慈爱与养育的艰辛,而奶牛辅食锅更是具有作为用户的父母对于子女的哺育之情以及浓厚亲情的载体的深层含义,暗示着父母每一次辅食的制作,都是对子女情感的注入,以此展现出更深层次的内涵意义。

4 结语

本文对产品语义学理论相关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概述,并结合实际产品案例,分析时下流行的辅食锅的语义构成及表达,总结出了以下三点:(1)以产品语义学理论为基础的辅食锅设计研究,是产品语义学在辅食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旨在完善与丰富现有的锅具设计原则与方法;(2)辅食锅语义设计不仅是单纯的产品形态设计,而是以辅食锅形态设计为媒介,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融入功能性、指示性、象征性语义,以此向用户传达产品更多元、更深层次的设计思想,提升产品的情感价值与使用体验[5];(3)辅食锅设计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其语义设计需以时代背景下的人们的真正需求为基础,结合设计师在不同语境下对产品语义的理解,方可设计出满足用户情感需求的典型性辅食锅产品[6]。

猜你喜欢
锅具象征性语义学
跟踪导练(二)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跟踪导练(二)
不锈钢锅具正确使用方法
克制
一种通用型煤气防滑炉架
财产权概念的语义学考察
西方语言哲学与俄罗斯当代语义学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语言世界图景观
具有“人性”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