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港口业务数字化转型趋势

2021-04-10 19:16朱龙贺蕾
新型工业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理货码头港口

朱龙,贺蕾

(陕西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0 引言

港口作为外贸货物进出口的主要集散地,是实现海陆运输的枢纽、在联通国内外产业链和物流链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1]。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上半年,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达23.57亿吨,同比增长9.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818万标箱,同比增长15.0%。然而,吞吐量高增长的背后,大部分港口企业暴露出港口议价能力下降、同质化竞争加剧等问题[2-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港口拓展业务版图、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武器。数字化转型正是港口利用新技术赋能业务的主要表现,极大促进港口、航运、物流、贸易等环节的资源共享和整合,从以往的创新能量逐渐转化为港口竞争的关键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内各大港口正积极投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也进一步催化转型进程。为应对疫情影响,码头作业“远程化”“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需求日益迫切。

1 港口业务数字化转型内涵及优势

港口业务数字化转型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应用的结果,将实现生产要素类资源以及业务流程全面数字化,促进港口在码头作业、运营调度、物流运输、口岸服务等的升级,形成智慧化、网络化、标准化、一体化发展新动能,实现以数字化方式创造出独特竞争力和利润获取能力的目标[4]。

港口业务数字化转型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一是替代港口生产活动中重复性、危险性较高的工作,提高安全生产能力,降低劳动力成本;二是数据采集和共享有效打通传递壁垒,帮助港口运营商聚焦用户需求,围绕业务痛点和产业链,挖掘数据价值,激发新业务机会,提升客户体验;三是通过技术手段对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实现降本增效;四是以数据驱动的模拟计算,提供强大的智能支持作用,未来商业决策和管理提升将越来越依赖数据分析计算的结果。

2 港口业务数字化转型现状

国内港口业务数字化转型处于上升阶段,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等港口在港口业务数字化转型方面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在码头自动化建设方面,2017年上海洋山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式运营,实现了“自动装卸”和“无人远程操作”[5]。在码头运营服务方面,各大港口先后开发应用相关产品,功能覆盖航运信息服务、提柜还柜、仓储物流、报关检验、无线支付等,基本实现数据全流程流转和共享,大大提高了码头运营效率。

转型过程中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制约问题。一是港口业务数字化转型尚未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检验,试错成本高;二是需要整体考虑和统一规划靠离泊、码头装卸、集疏运、堆场仓储、港口口岸监管服务等,难度大、涉及面广、协调工作多;三是不同港口转型需求差异较大,深度不一、侧重不同,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实施路径也相去甚远,较难形成标准解决方案;四是硬件实施成本较为高昂、耗时长,特别是对正在运营的码头实施改造,各方面影响较大,运营商顾虑较多、积极性较低。

3 港口业务数字化转型趋势

3.1 注重上下游产业链协同

港口作为物流节点和枢纽,对于加强物流链上下游各方协同合作,物流资源整合与集成发挥了重要作用[6]。总体来看,全球港口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和数据链整合,向从上下游产业链协同角度进化,从而拓展新的产业生态圈[7]。最典型表现就是,现在各大港口更加关注物流运作体系的数字化改造,着力打破传统港口行业存在的“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使得产业链上各种资源与各利益方快速实现业务对接与协同,显著提高港口物流各环节的运营效率,有利于港口拓展基于数据的新服务业态。

如深圳港盐田港区,通过打造“易物流盐田”智慧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码头、海关、货主、船公司、仓储运输企业、停车场、堆场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交换与共享,通过大数据联动管理,减少无效等待、空载运输、扎堆排队等现象,提高社会整体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对城区的干扰和影响。

3.2 注重自动化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日臻成熟,为港口自动化技术应用注入了催化剂,越来越多应用场景正在逐一实现,数字化转型聚焦自动化成为流行趋势。其实现路径是通过集成自动化设备的通信能力、本地及网络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处理能力,在数字运营平台的统筹协调下,赋予多个自动化设备共同完成一定具体业务工序的能力,人工参与程度将显著降低。

自动化港口主要体现在集装箱在港区的流转环节,包括识别、装卸、水平运输等,且技术发展迅猛。识别方面,OCR(光学字符识别)、NFC(近场通信)、应答器成熟方案能对集卡、集装箱进行无延时信息识别;装卸环节,真实生产环境下岸桥吊车的远程无人控制操作已进入商用阶段;水平运输上,AGV(自动搬运车)、无人拖车方案已全面落地应用。据报道,全球首创全自动、高智能运行的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示范段)已于2021年6月在山东青岛港竣工,该系统集港口装卸、水平运输于一体,实现集装箱运输港口全流程自动化,有效解决水平货运车辆过多占用道路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道路安全等问题。

3.3 注重智能感知落地

智能感知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港口智能感知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各类物联网传感器实现信息采集、广泛互联、深入交互,兼具保密、安全、准确、高效、实时的特点,能满足码头现场作业监控、管理、交互需求,能够实现实际作业场景下实时信息展示、数据更新。

智能感知对于码头危险作业监管、辅助应急指挥等方面优势突出,如宁波舟山港利用各类智能感知终端,建立危险货物全程监管体系,打造标准化、程序化和智能化的安全管控信息平台,对码头危险品生产活动相关方进行全流程动态管理,为港口提供调度、管控、预警和决策依据,提高港口危险货物全方位监管水平和能力。

3.4 注重大数据平台构建

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港口设施数据、航运数据、物流数据、运维数据、环境数据、应急数据、安全防控数据等进行整合,实现“统一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进一步挖掘其有效价值,建立港口大数据引擎,达到“一张图管理”目标,使之成为港口运营重要的基础设施,进而实现数据无缝共享,统一协调管理,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

新加坡港提出大数据治港的概念,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工程建设、生产调度、客户服务、业务评估等服务[8]。新加坡港通过构建贸易信息平台Tradenet(一种EDI系统),将所有国际贸易主管机构连接到一个系统网络中[9];构建航运中心信息平台Portnet,垂直连接包括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货代、口岸监督管理单位、港务和物流公司等,在全社会内共享信息。新加坡港通过大数据平台串联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分布式协同工作方式”。

3.5 注重智能理货发展

智能理货相比传统理货有以下优势:通过系统实现自动判定装船位置,提高装船位置确认的准确率,提升港口对外服务水平;自动化数据处理大幅降低差错率;可实现集装箱实时理货数据信息查询,满足客户需求;一人可管理多台岸桥,可节省75%人力成本;显著改善理货工作的作业环境,解决了理货行业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理货员不再需要登轮作业,极大地减轻了疫情防控压力,省却了理货员登外轮作业的繁琐报备流程以及作业后的核酸检测、人员隔离等管理成本,保证了理货员到岗率和船舶作业效率,充分展现了智能理货系统的优越性。据悉,目前智能理货已在国内天津港开始试用。

4 结语

港口业务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随着技术不断升级迭代和社会发展,转型内涵不断丰富,要求不断提高。发展建议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政府主导进行系统布局,统筹把握各领域、各环节、各阶段的战略性任务,有序推荐全方位协调发展;二是加快港口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统筹专业力量攻关解决转型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三是鼓励港口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明确实施路径,分步实施、持续演进;四是加快培育统一调度、远程操控、智能预警、无人自动驾驶等高端技术,推动解决方案成熟应用。

猜你喜欢
理货码头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连云港港开启集装箱码头智能理货全覆盖时代
港口上的笑脸
连云港港开启集装箱码头智能理货 全覆盖时代
前往码头
惠东港口
在码头上钓鱼
上海外理实现实时销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