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生态修复示范区规划的思考
——以兰州“欢乐田园都市”概念规划为例

2021-04-11 06:58
甘肃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兰州用地公园

娄 芸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

1 项目背景

1.1 政府推动:经济区全力“北拓”发展新战场

2019 年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 年围绕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提出“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发展定位,提前启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推动工业向北发展、人口向东转移、中心城区疏解,着力构建多极支撑的“大兰州”发展格局。发挥“三区”产业集聚效应,兰州新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高新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新区中上游,经济区全力“北拓”发展新战场,“三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总量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

2019 年工作重点:继续突出三区引领:推进经济区扩面提质,着力推动向北拓展,加快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示范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储备,打造新的发展主战场。紧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生态旅游、商业金融等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实施一批优质项目。优化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着力疏解城区非核心功能,增加城市开阔空间和公共绿地,控制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和人口规模。

1.2 民生需求,规划引领:老城北部空间发展动力加强

2000 年至2018 年兰州市城镇化率由54.45%增长至81%,然而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川流而过“枕山带河”的盆地城市形态,注定了兰州局促的城市建设空间,兰州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甚至远超北上广,城市空间拓展势在必行。而拓展城市空间的方式不外乎旧城更新,“摊大饼”、造新城,旧城更新拆迁困难令政府与开发商望而生畏,“摊大饼”并不适合兰州两山夹一河的地形,造新城远水解不了近渴。现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临近规划期末,目前已经启动编制《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兰州是核心试点。为解决“两山夹一川”的特殊地形造成的建设用地拓展难度大、交通拥堵,加强新老城区的联系密切程度,改变新老城区交通联系紧密、功能联系较差等一系列问题,兰州市人民政府将“北拓”提上日程,在老城区北侧寻求城市拓展空间。

1.3 市场推进,项目先行:周边项目为特色化空间拓展带来新契机

目前,中心城区周边在建和意向建设的特色项目包括北龙口商贸项目、保利三千院、龙山国际滑雪场、天斧沙宫、火焰山、通用机场、新动物园、石佛沟旅游区、树屏丹霞旅游景区等,为兰州特化空间拓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兰州市空间管提出新要求。而这些项目落位区域大多位于皋兰县与兰州老城区接壤区域。随着兰州市新老城区联系通道、北环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疏解非省会城市功能”“出城入园”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中心城市周边承载旅游、文化、体育、商贸等特色功能的新兴空间发展动力明显加强,并且主体集中在老城区北部地区。

1.4 重大基础设施廊道激活空间拓展

项目位于兰州市皋兰县忠和镇东部山区东临包兰铁路,东北紧邻水源村,南侧接雁滩青白石。项目与兰州市联系主要通过内部规划道路与南、北侧的北环路、北山快速路(规划)相连接。规划范围南北长约3.5km,东西宽约1km,总用地面积3.33km2(约333.3hm2)。黄河沿岸快速崛起后,兰州迎来诸多关注的目光,虽然黄河沿岸依旧精彩纷呈,但饱和之态已经显现。北环路等主要交通成为兰州突破空间壁垒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兰州未来更大的热点,必会在广阔的高坪原野间。

2 项目特点

兰州“欢乐田园都市”借助或创造城市生态区(依托土地规模优势),形成配套开发,将建筑、人文和自然结为一体,多重资源整合成为品质人居生活样板。构建循环生态基底体系,让景观作为组织城市领地和容纳、安排复杂城市活动的载体,为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和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并以此作为一种弹性体系,以应对未来城市发展变化的可能。

3 总体设计

3.1 场地设计

项目区土层表面多为15~30m 的马兰黄土,土质松散,易于开发。现状用地沟道内有少量的旱地外,绝大多数为荒山荒沟,场地内的沟、坎稳定性差,不适宜建设,需要在修复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人类活动;沟坎两侧区域相对稳定性较强,适宜建设,可根据自然地形地貌将场地划分为几处台地分别进行场地平整处理。依托场地沟坎形成自然的绿地网络。结合适建性分析与现状建设条件,将场地内的沟谷作为核心生态绿地,同时依托场地分级建设中的安全廊道的构建,块状勃发,连接舒展,形成核心绿地脉络,形成场地的绿地网络。

3.2 整体构思

1)生态廊道界定可开发建设用地。通过绿网构建,一方面可以形成场地开发的优越环境本底,确保其生态安全;同时也可以借此进行公共绿地建设,形成围绕居住社区步行8min 可达的公共绿地网络。梳理生态廊道的基础上,整合适宜建设用地图斑与土地平整建议,结合上位规划,整理项目区可建设用地:较为完整的可开发建设用地分布于项目区西侧山梁。

2)依山就势布局路网,慢行体系联通公共空间。规划遵循自然,在确保城市路网结构完整、组团联系便利的前提下,道路走向尽量贴合地形,降低建设和后期的维护成本,形成相对自由的车行路网结构。支路南北向依山就势形成环路,横向联系结合阶地分布。同时结合2 个主要绿廊完善慢行体系,串联生态空间,形成综合型—生活型—慢步型的路网系统。

3)依托形象轴线,织补公服设施。

教育:根据确定的集中建设用地,合理布局教育设施,服务半径500~1000m 范围内,布置1 所完全小学与1 所九年制学校。

体育:沿活力绿廊布置丰富的体育休闲场地,并结合商业用地布置社区体育活动场馆。

医疗:结合商业用地布置社区基础服务用地,设置1 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商业:创建多元的商业业态,包括以休闲为主题的商业体,以体验式购物为主的商业街,以及为片区服务的传统商业体,为社区服务的邻里中心等。

4)构建多元化居住产品体系。根据市场需求、消费升级趋势及场地特质,构建多元的住宅产品,形成多元的居住体系。主要以高层、多层住宅为主,少量用地可以建设高端住宅(包括洋房,联排、叠拼等产品类型),同时构建起人车分流系统,车辆停放与住宅小区内的车辆通行,以地下为主,地面构建小区景观。

基础型住宅:以经典住宅产品为主,分布于南侧门户片区。

改善型住宅:分布于西侧山梁,紧邻核心绿廊,以改善型需求为主,形成人居示范区。

高端型住宅:分布于北侧较为完整的用地,俯瞰所有绿廊,以高端型住宅为主。

3.3 用地布局

规划区形成“一廊两翼、双心联动”用地布局。

一廊:田园景观大道(形象轴)。

两翼:田园牧歌+高山悠养。

双心:田园生活核心+绿脉活力核心。

根据项目区联动示范的作用,以生态引领,活力激发为主旨,结合功能安排,明确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范围。

1)生态引领,优化利用场地生态条件。保留优化2 条核心生态谷,梳理形成场地自然网络,建立沟通场地内外的交通体系。

2)营造场地活力核心,构建品质生活样板。依托自然网络和南北景观廊道布局主要的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并以10min 生活圈模式打造分组团布局的品质社区。

4 分区引导

规划区通过打造“田园社区”“花海奇缘”“童心欢乐园”“运动公园”“夕阳园”“大地艺术园”“拓展公园”“生态农园”“多元场所”等功能,做到多功能的核心绿色空间与田园生活方式的联结。真正享受到活力、开放、共享的社区环境。

4.1 田园社区

紧凑且适宜步行的集聚区:整个片区规划5 个五分钟生活圈,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2018 要求,配建相应商业设施、教育医疗设施等,使居民5min 可达,方便快捷,生活无忧。

与自然融合的集聚区:从组团到社区,绿地相通,景观相连,出门就是公园,“住”在公园里,住在这里的人可以随意晒太阳、跑步、健身、游泳,到公园中休闲散步、嬉戏玩耍。

智能化的集聚区:通过利用最先进的全宅智能控制、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IC 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建立一个由住宅小区综合物业管理中心与安防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以及家居智能化组成的“三位一体”住宅小区服务和管理集成系统,使小区与每个家庭能达到安全、舒适、温馨和便利的生活环境利用。

4.2 花海奇缘

“花海奇缘”用地总面积6.5hm2。“以“花”为主题,以特色游赏、娱乐项目为主要内容,打造一个四季鸟语花香的开放的浪漫花海主题公园,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婚纱摄影等为一体。

4.3 童心欢乐园

童心欢乐园总面积为5.4hm2。公园以“儿童乐园”为主题,设置游戏、娱乐、体育活动及文化科普项目,为儿童及青少年创造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场地。主要项目有以滑滑梯,秋千,山洞堡等为内容的童趣广场;设有旋转木马、动感飞机、旋转秋千等的动感乐园;具有科普功能的探索中心;还有充满刺激、惊险的儿童户外拓展。

4.4 运动公园

运动公园总面积12.3hm2。公园以“健康运动”为主题,设置多种类型的运动场地,包括健身器械场、球类运动场、阳光跑道、漫步道、滑板乐园、攀岩挑战。

4.5 夕阳园

夕阳园总面积21.37hm2。公园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设置动态和静态两种活动形式。动态包括跳健身操、广场舞、聊天、棋牌、太极拳、合唱、练习乐器、健身、遛鸟、散步等。静态包括晒太阳、观看、纳凉、读书看报。遵循中老年人活动行为特点,开辟各种休闲、娱乐、健身的活动场地。设计戏曲园,书法文化园、鸟趣园、漫舞园、太极园、博弈广场、阳光草坪。

4.6 大地艺术园

大地艺术园总面积19.3hm2。公园以“大地艺术”为主题,运用自然素材尤其是田园素材创造各种尺度、各种形式的大地艺术景观。艺术迷宫是以树木、花卉为材设计植物迷宫,兼具艺术景观性和互动娱乐性。艺术观景台镶嵌于大地景观上,便于观赏、摄影,同时观景台本身也作为一种大地景观。艺术品手工坊:选用石头、泥土、植物茎叶、花朵花瓣等在专业指导下制作手工艺术品。旋转树林广场:利用地形高差,设计几何螺旋型树阵下沉广场。

4.7 拓展公园

拓展公园总面积10.3hm2。公园以“户外拓展”为主题,设置各类拓展训练项目:真人CS、七彩滑草、射击、帐篷露营等。以体能活动为引导、促进单位、企业员工、家庭成员、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团队、亲友间凝聚力、亲和力。公园内还设有露营地、帐篷酒店供都市人在闲暇之余亲近自然,感受别样星空。

4.8 生态农园

生态农园总面积6hm2。公园以“生态农业”为主题,倡导“体验农耕乐趣、学习农业知识、提高健康品味、享受绿色人生、回归田园生活、忆起远去乡愁、聆听熟悉乡音”的理念,开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教育农业、农耕文化、农耕体检、有机食馆等项目。

4.9 多元场所

规划依据设施均好性和效益性原则,合理布置公共设施场所,为居民提供便利宜居的生活空间。

5 价值实现

1)绿色海绵策略。项目区构建N 个雨水花园单元,利用基地微地形和渗透性种植池管理雨洪,实现低影响开发、生态化景观与防洪防涝。主要采用的方式有:

路径:生态滞留和渗透铺装。

住宅组团:善于利于地形引导径流的小型生态花园、渗透铺装与低维护植物。

设计以自然风景为蓝本,采用连续柔美的缓坡地形大草坪以及大乔木所形成组团的线形景观要素。

利用土方就地平衡,局部地形处理为下凹式绿地,以滞留和渗滤雨水,多个下凹式绿地间相互联通,以共同体的方式消纳雨水,平衡公园内的雨水滞留量。

2)边坡修复策略项目区在场地平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景观塑造,文化植入与活力激发,可设置:

攀岩活动。

植入文化。

构建景观墙。

3)植栽修复策略。“欢乐田园”是整个项目区的主题灵魂,田园基调贯穿整个项目区,将分散的区域连接融合。建造复合主题的植物景观,突出主题性是植栽修复的重点。

4)场地平整计划。根据自然地形地貌,为了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宜从场地最高点A 点与D 点横向规划城台阶构成一台阶地;考虑到场地最南侧用地整体势比较低洼与平缓,不宜大量填方,可独立作为一台阶;以上两块阶地之间用地作为一台阶地。因此南部分区将划分为三个台阶式阶地。北部分区用地较为方正,宜整片场地考虑做平坡式,作为一台独立式阶地。每个台阶放坡预留宽度为30m,保证台地之间人行台阶交通需求量及一定景观要求。

5)建设开发路径。结合场地平整计划,项目开发建设分四期完成。

一期:构建骨架型路网格局,打通串联北环路与北山快速路的田园景观大道;构建整个片区的生态绿化环境,打造门户空间的开放型公园绿地,在构筑整个生态格局的同时启动部分基础型的生态住区。

二期:着力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启动改善型住宅建设,形成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欢乐田园核心区块。

三期:完善生态绿廊的核心区块,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扩大改善型住宅建设,营造品质活力片区。

四期:以生态环境改善和高端型生态住区建设开发为主要任务,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共享社区。

6 结语

兰州“欢乐田园都市”项目对于推动“都会城市,精致兰州”的城市主线建设,有效满足“社会与发展矛盾”,推动先行者建立样板,向公园城市迈进,作出了自身的价值(生态价值、心里价值、空间价值)体现。以欢乐田园的生机唤醒城市品质生活。

猜你喜欢
兰州用地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在公园里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