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昌市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2021-04-11 07:26张俊德杨菊宁
甘肃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管护草原生态

张俊德 ,杨菊宁

(1.金昌市黑水墩林场,甘肃 金昌 737100;2.甘肃国营八一农场,甘肃 金昌 737100)

关键字: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对策;金昌市

金昌是我国“两屏三带”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区域之一,也是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五大区域的重要节点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全面加强草原综合治理,草原总体上呈现出“盖度稳定、质量提升、功能增强、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

1 草原资源现状

金昌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脉北麓,阿拉善台地以南,属于全国108 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在常年大陆性严重干旱气候影响下,年降水量少且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水资源短缺,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单一,调节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截至2020 年,全市共有天然草原655.76 万亩,其中,永昌县442.46 万亩,金川区213.3 万亩。永昌县南部草原分布在祁连山沿山区的南坝、新城子等乡镇,以高山草甸类草原为主;西北部草原分布在红山窑、河西堡等乡镇,主要以花草滩的温性荒漠化草原为主。金川区西部草原主要分布在撑山掌、干涝池滩、白疙瘩山等地,主要以山地类草原为主;北部草原主要分布在周家井、夹滩、青土井等地,主要以温性荒漠类草场为主。

2 主要成效

2.1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落实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面积492.7 万亩。对划定的139 万亩基本草原实施了工程禁牧措施,通过围栏封育等措施,草原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明显提高;对353.7 万亩草原实施了草畜平衡及划区轮牧措施,严格落实减畜任务,天然草原得到休养生息。

2.2 草原“三权”保障和“四到户”基础扎实

持续推进草原承包经营,对划定的655.76 万亩草原以承包到户和联户承包两种方式进行了承包,依法确定了草原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第二轮草原奖补共核发《草原使用权证》1723 份,签订《草原承包经营合同》52128 份,基本实现了草原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草原承包的推动落实,进一步明晰了草原使用权和经营权,落实了牧民经营草原的责、权、利,为更好的保护和建设草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祁连山保护区“林草一地两证”问题妥善解决

采取先减畜、后禁牧的措施,使保护区内放牧牲畜全面撤出,放牧点圈舍设施全部拆除,有效保护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草原生态;通过种草植树、围栏封育及补植补种等人工措施,完成22个矿点生态修复,保护区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对照林地“一张图”和基本草原划定图,重新划定草原面积3.16 万亩,颁发草原使用权证30 本,发放草原“两证一合同”13687 户,41091 本。

2.4 依法管理保护草原措施落实到位

制定完善了《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草原围栏管理办法》等配套管理办法,规范了草原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合理利用。聘用草管员136 名,定期开展巡查管护,有效防止了各类人为破坏草原资源行为。坚守“预防为主”方针,加强草原预警监测,建成草原固定监测点12 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 个,年防治草原鼠虫害40 万亩以上。

2.5 草原生态修复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持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十三五”期间,完成草原围栏390 万亩,改良草原115.87 万亩,有效促进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加强草原防火,完成祁连山重点草原火险治理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450 平方米的草原防火物资库1 座,购置扑火机具及装备1186 台(套)。

3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3.1 林地和草地权属交叉、监管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除祁连山保护区外,国有未利用地、公益林地、草地权属交叉,管理重叠现象普遍存在,全市林地与草地重叠面积270 多万亩,在草原资源管理方面,矛盾尤为突出。

3.2 水资源持续短缺导致草原退化趋势明显

由于干旱缺水,全市草原退化总面积达205 万亩,其中轻度退化90 万亩、中度退化65 万亩、重度退化50 万亩,与20 年前草原生产力相比,草原载畜能力明显下降。

3.3 草管员待遇水平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草原管护员全部由村级防疫员兼职,每人每年发放劳动报酬2000 元,目前报酬资金由农业农村部门具体负责,林草部门无专项资金进行补助。工资待遇低,加之工作条件差,无法全身心投入草原管护工作。

3.4 实施草原禁牧后草原防火压力明显增大

由于局部草原生态好转,草原上可燃物增多,防火压力明显增大。特别是祁连山保护区草原全面实施禁牧后,夏秋季节牧草生长旺盛,冬春季节枯草大量积聚,存在很大的草原火灾隐患。

4 对策建议

4.1 健全完善工作机构

加强市级草原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建设,其主要承担草原生态保护技术推广应用,优质牧草新品种的研究培育,草原野生植物的调查及研究,草原生产力监测,草原病虫鼠害监测防治,草原技术人员培训,确保草原保护体系配置适应于当前任务需求。进一步健全县级草原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教育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队伍[1]。

4.2 推动建立草原权属明确的建设用地协商机制

以国土三调数据为基础,与现有草原、林地“一张图”数据对接,明确划分草地、林地、湿地地类范围和面积,建立草地基础数据图库,彻底解决林地、草地和国土未利用地重叠交叉的历史遗留问题,按照职责权限进行依法管理。同时,推动建立农业设施用地协商机制,在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中,加强各级自然资源局、林业和草原局协调沟通,解决好农业设施用地审核审批工作中存在的分歧与矛盾。

4.3 逐步强化天然草原保护与管理

在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国有草原保护站所,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管护人员,全面加强草原管护,严厉打击非法占用使用草原、违规放牧、越界放牧、破坏草原植被、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等行为,促进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

4.4 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持续加大退牧还草项目实施的范围和面积,提高补助标准,将金川区纳入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的实施范围。同时,建议增加退牧还草项目建设内容,将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发展舍饲养殖,饲草生产机械的应用、草原围栏封育、天然草原改良等内容纳入补助范围、并取消地方资金配套、确保项目顺利实施[3]。

4.5 加大草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草原管护、生态修复、退化草原治理、有害生物防治、草原监测、通讯装备及草原防火财政投入,切实保护好草原资源。各乡镇也要健全草原保护工作机制,加大人力、财力及物力投入,夯实工作基础,推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4.6 加强草原保护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多角度、立体式开展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普及草原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形成草原生态保护人人参与、生态成果人人共享的工作局面,在全社会形成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共识,共同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管护草原生态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生态养生”娱晚年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