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对于颈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2021-04-12 11:10郭大军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7期
关键词:颈型针刀颈椎病

郭大军

平利县中医医院针灸科,陕西 安康 725500

颈椎病是临床高发性疾病之一,大体上由于近年来人们工作方式、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并且具有发病低龄化的趋势。颈型颈椎病亦称作“局部型颈椎病”,为颈椎病的早期类型,临床非常常见。其病变特征是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且可累及周围交感神经、神经根、脊髓,引起疼痛等症状,对生活质量可造成不同程度影响。针刀疗法属临床微创治疗方式的一种,临床报道通过针刀治疗颈椎病,可有效松解组织粘连,缓解局部压迫,改善组织循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1]。针刺亦为传统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以随机对照法观察对比了针刀、针刺疗法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诊治的120例颈椎病患者,均符合颈型颈椎病临床诊断[2],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刀组,每组60例。针刺组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2.26±7.41)岁。针刀组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3.04±7.6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针刺组:患者采取坐姿,或俯卧,根据患者疼痛状况,采取辨证取穴,一般择取风府、风池、天柱、大椎、肩井等穴,取毫针,刺风池时往鼻尖方向斜入约1寸,刺大椎时往上方斜入1/2~1寸,刺肩井时直入1/2寸,均行平补平泻法;另以浅刺法针刺颈夹脊,行毫针刺法刺合谷、百会、肩外俞、中俞等穴。每穴留针30min后起针,每日1次,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

针刀组:治疗前,结合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定位。选择上、下项线疼痛敏感点、棘间点和关节突关节囊点进行针刀松解治疗。治疗时患者采取俯卧位,胸下垫软枕,常规消毒,铺巾。上、下项线疼痛敏感点进刀部位为枕外隆突下,针刀垂直于表皮,直达骨面进行横、纵向的剥离、疏通,直至针刀下出现松解感后结束。棘间点进刀部位为棘突顶骨层,针刀垂直于表皮,于棘间平行快速刺入,直达棘突骨面,将刀口旋转90°,顺着棘突上方切2刀。关节突关节囊点进刀部位为关节突骨面,针刀垂直于表皮,于棘间平行快速刺入,将刀口旋转90°切开关节囊。上述部位治疗后均常规进行压迫止血,嘱患者防止颈部受凉。针刀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周。

1.3观察项目

1.3.1疼痛VAS评分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感,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给出主观评分,分值由0分~10分代表疼痛程度依次增加,其中0分代指无痛;1~3分代指轻微疼痛,患者忍受较好;4~6分代指较严重疼痛,对睡眠造成一定影响但尚在忍受限度内;7~10分代指剧烈疼痛令患者感到无法忍受。

1.3.2疗效评估 治愈是指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症状积分降低达到90%或90%以上;显效是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降低70%~89%;有效是指症状有一定缓解,症状积分降低30%~69%;无效是指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反而加重,症状积分降低不足30%者。治疗总有效率以治愈、显效、有效人数进行计算。

2 结 果

治疗前,针刀组、针刺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针刀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针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组(P<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临床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局部动态平衡失调、异常应力增高起着重要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生活、工作中的不良姿态造成颈椎周围肌肉、软组织的应力异常增高。在这种异常高应力作用之下,组织内部血管因挤压作用导致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软组织的粘连、挛缩,以及韧带、关节囊的钙化、硬化,进一步引起颈椎小关节失稳、骨赘增生、椎间孔狭窄等后果,加剧软组织损伤,加之以压迫神经,引起疼痛等临床症状,在未进行及时有效干预下,病情还会进一步加重。

颈型颈椎病为颈椎病的早期类型,以往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为主,如给予一些营养神经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等,外用止痛酊剂或膏药等,其治疗周期较为漫长,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传统手法、针灸等治疗方法,从短期来看可取的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未从根本上解决局部动态平衡失调、异常应力增高的问题,因此疗效存在一定局限性,或见效后不多久又复发[3]。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机制在于以微创方法对局部粘连、挛缩组织进行松解,缓解颈部异常高应力,改善组织压迫、缺血,增加组织供血供氧,促使局部炎症反应自行消退,重建韧带的正常牵引力,维持局部动态平衡,减轻了局部神经、血管所受的刺激。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治疗后,针刀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针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组(P<0.05)。由此可见,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显著缓解疼痛症状,临床疗效突出,优于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颈型针刀颈椎病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