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作用研究

2021-04-12 11:11崔希雷路瑞华张之仑唐文欣郝丽丽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血瘀阻风湿性心脏病

崔希雷 路瑞华 张之仑 唐文欣 郝丽丽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心脏病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多因感染、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呼吸道疾病等引发,临床表现有心悸、胸痛、心绞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中医学认为大部分心脏病以心血瘀阻型风湿性为主,属“喘病”、“心痹”范畴,所以对其治疗中采取中医辨证疗法对提高疗效意义重大。对此,本文章旨在探讨中医辨证疗法在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的疗效作用,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收治92例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例,符合西医《心脏病学》相关症状标准,如双肺底存在细湿啰音,部分伴有心包摩擦音或胸膜摩擦音,患者活动受到明显限制;符合中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相关诊断标准,患者有心慌、胸闷、瘀斑和唇颊青紫等;排除有严重肝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及过敏体质情况者。其中,男55例,女37例;年龄52~81(67.58±2.51)。将其随机设置两组,参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对比其临床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给予青霉素400~800万U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0~14天;再予以青霉素80万U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8天。同时对患者进行扩张血管、营养心肌及强心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药方组成为沙参、丹参各15克,麦冬、川芎、赤芍、枳实、制半夏及五味子各20克,茯苓30克,以上药方用水煎服,每天1剂,如病情加重可加1剂,连用28天。

1.3观察指标 疗效指标: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日常生活和活动功能均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日常能做轻微体力活动;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和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或者恶化。总疗效为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疗效 参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的总疗效分别为73.91%、91.3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疗效 例(%)

2.2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FS、LVEF、LVESD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S、LVEF都有上升情况,LVESD则均有下降,且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

3 讨 论

风湿性心脏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喘证”、“胸痹”、“水肿”等范畴,认为病机是风湿热邪和湿邪风寒侵入机体导致心失所养、血脉不通、心脉痹阻、血行瘀滞及心神不安等,临床以怔忡、乏力、心慌气短、温煦气化困难及阳气衰微为主要表现,多为心血瘀阻型[2]。常规西药治疗时起效快,但容易带来副作用,且对心功能的影响明显,使用局限性比较大。在中医治疗中,本组用药沙参和丹参能祛瘀止痛和活血通经,麦冬能通养心脉和清心除烦,川芎有行气开郁和活血化瘀之效,赤芍可行痹止痛,枳实可破气力强,制半夏可显著改善痰多咳喘,五味子则能益气生津,茯苓能起利湿除痰的作用,诸药并用,对改善患者心功能和提高临床疗效有显著的作用[3]。

从本研究可见,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该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参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的总疗效分别为73.91%、91.30%(P<0.05),且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S、LVEF都有上升情况,LVESD则均有下降,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由此该研究从一定层面上证实了在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效果确切的预想,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故临床推广价值高。

猜你喜欢
心血瘀阻风湿性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的效果研究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祛瘀止痛汤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