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行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1-04-12 11:09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7期
关键词:我院化疗发生率

王 磊

赤峰市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肿瘤患者病情延伸至晚期阶段时,非常容易发生骨转移性疼痛,此并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受限、病理性骨折以及顽固性疼痛等,少数患者也可出现高钙血症,进而造成患者出现脱水、呕吐、心律失常以及肾衰等情况[1],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应该对此并发症实施积极治疗,有研究称唑来膦酸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疗效,为了进一步研究唑来膦酸的应用效果,此次研究在2018.9~2019.6这一时间段内,选出50例在我院治疗的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现做下列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9~2019.6这一时间段内,选出50例在我院治疗的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并以随机式分组法将其均等分两组,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的男女例数分别为16例和9例;年龄43~77岁,均龄(57.06±5.68)岁。观察组中的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和8例;年龄44~79岁,均龄为(57.79±5.72)岁。研究已获患者同意,知情同意书已签订,且伦理委员会也对此研究同意。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发现在各方面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化疗治疗,方案为: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使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患者采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治疗;大肠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国药准字H20041956,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静滴治疗,4mg/次,静滴时间应该在15min以上。两组均需持续治疗6周。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主要将疼痛缓解率[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

2 结 果

2.1两组疼痛缓解情况对比 从表1可知,观察组在疼痛缓解率方面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疼痛缓解情况对比[n(%)]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从表2可知,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是转移癌最具代表性的临床症状,属于癌症晚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此病在临床中采用的主要疗法包括化疗、放射性核素治疗、镇痛剂治疗、放疗等,在对患者实施化疗治疗的过程中,会因患者恶性肿瘤是否发展到晚期以及患者身体素质等方面因素所影响,在使用吗啡类镇痛剂时,会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存在成瘾问题;核素治疗能够导致骨髓抑制发生,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非常不适用;采用放疗治疗虽然能够获得确切的疗效,但不适用于多病灶患者[3]。随着医学发展,双磷酸盐类药物得以应用于临床之中,本次研究的唑来膦酸便属于其范畴,将此药物应用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方面,能够使疗效得到有效改善,能够降低病理性骨折发生率,可改善治疗结局[4],该药物能够对破骨细胞活性产生阻滞作用,使其在骨质吸收处聚集得到抑制,同时还能够对各类刺激因子产生发挥阻止作用,从而使肿瘤细胞凋亡进行促进,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浸润,并且能够抑制骨基质黏附,可发挥非常突出的抗血管生成作用[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更具备优势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说明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并且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并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应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我院化疗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跟踪导练(二)(3)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