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4-12 11:09凌飞燕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7期
关键词:偏瘫颅脑肢体

凌飞燕

隆安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2799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头部受到暴力作用而造成颅脑组织出现严重损伤,伤后该类患者往往会存在6小时以上的昏迷期,需及时进行临床紧急抢救,对于开放性损伤患者还应注意失血性休克纠正和及时清创抗感染治疗[1]。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存在较长时间的昏迷期,而这一时期往往病情多有变化,因此予以患者积极有效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再有,重型颅脑损伤作为外科临床急危重症,偏瘫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见肢体运动障碍、头或眼出现偏斜、突发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2]。有研究发现[3],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机体功能改善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本研究纳入于我院就诊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107例,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107例,纳入标准: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均根据患者病情择取相应手术治疗;术后均伴有肢体偏瘫;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拒绝本研究者且无法参与或不能全程参与本研究者,有先天肢体功能障碍者,有其他精神病性或精神发育障碍者。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研究组男38例,女17例;年龄17~74岁,平均(45.64±5.95)岁;对照组男37例,女15例;年龄18~75岁,平均(45.48±5.7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如:根据患者临床实际予以饮食、氧疗、睡眠、用药、心理等护理干预,并于患者病情稳定后,采取肯定、鼓励、正性案例分享等多种方式指导其进行适当康复训练等。研究组基于对照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日常生活训练,于术后第1d,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不同阶段相应康复护理计划,并根据患者临床实际在实践中调整训练内容。在保证患者康复训练耐受的前提下给予患者肢体运动、生活自理等技能训练,锻炼患者运动能力的同时,培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训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被动功能训练,主要在患者发病早期存在运动功能障碍且丧失自理能力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患侧各个关节伸展及屈曲等运动锻炼,如通过偏瘫侧局部按摩及全身按摩和推拿等方式帮助患者被动进行肌肉活动,其后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帮助患者活动患侧肢体等;二是主动功能训练,是指患者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后其肌力获得一定程度恢复后主动利用健肢带动,从主动伸展、屈曲、外旋、内旋多个方面完成患肢锻炼。在被动、主动功能训练期间,充分利用握力器、起立床、步行台阶等康复器材进行患肢功能和机体整体功能训练,增强患肢肌力与功能恢复及机体平衡协调能力等,促进整体康复。②通过偏瘫知识教育让患者对自身状况有正确的认知,防止患者因缺乏正确认知而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影响临床治疗、护理效果,为防止患者对这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或认识不够,知识教育应至少2次/w;同时安排患者家属参加颅脑损伤及其引起肢体障碍的相关病理及临床治疗、康复等内容的知识讲座,提高家属对康复护理的重视,并予以患者来自家庭的支持;③心理调节训练,根据患者病情结合其生活实际,制定个体化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案,由于发病后患者往往会存在身心受创问题,其肢体、语言等功能障碍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郁结应予以及时排解,并加以引导,帮助患者正确释放不良情绪,降低心理负担;同时还可通过病友经验分享、家属关怀等多种方式引导患者正确应对早期康复锻炼及积极面对自身病情;④通过加强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和临床正确用药督促管理水平,在增强患者自身体质的同时保证患者准时正确用药,促进其机体早期康复。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以运动功能完全恢复且生活能完全自理为治愈,以运动功能基本恢复且生活能完全自理为显效,以运动功能好转且生活基本自理为有效,以运动功能有好转趋势但生活无法自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例数之和与总例数的百分比值。应用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关节运动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4项评分内容,总分100分,优、良、可、差评分范围分别为90~100、70~89、60~69、<59分。于护理前及护理后1、2、3个月分别应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该量表共10个项目,第3、10项评分范围为0~5分,第1、2、4、5、8、9项评分范围为0~10分,第6、7项评分范围为0~15分。

2 结 果

2.1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例数为53例,其中治愈占38.18%(21/55),显效占34.55%(19/55),有效占23.64%(13/55);无效率为3.63%(2/55)。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3例,其中治愈占26.92%(14/52),显效占36.54%(19/52),有效占19.23%(10/52);无效率为17.31%(9/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2.2两组FM评分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优良例数为49例,其中优占47.27%(26/55),良占41.82%(23/55);对照组优良例数为37例,其中优占36.54%(19/52),良占34.62%(18/52)。两组FM评分优良率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评分优良率比较

2.3 两组MBI评分比较 两组MBI评分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MBI评分比较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大多发病突然且病情严重,通过临床手术救治虽可让多数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但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的偏瘫,对患者预后存在较大负面影响[4]。康复锻炼是可有效增强患者体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指于临床尽可能早的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便最大限度发挥患者机体可塑性及重组能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康复护理,旨在通过多种方式让患者通过计划性康复训练恢复其运动功能,并通过日常训练促进患者在生活自理等多个方面获得正面效应[5]。

既往有研究表示[6],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受到暴力作用引起颅脑组织损伤后多伴有神经或肢体功能障碍,且若未获得及时救治,其神经功能损伤可进行性加重;予以该病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可尽早促进其病灶脑细胞代偿、重组,加快其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更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且在这一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进行生活日常康复护理及心理干预,更有助于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并积极配合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康复方面效果显著;进一步对其关节运动功能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组FM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能有效改善该病症患者关节运动功能;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提高该病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葛建英等[7]在相关研究领域中也指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于患者术后1d开始结合主、被动训练,最大程度上于患者不同阶段予以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刺激患者受损神经,促进其肌肉活性恢复,提升机体运动水平;另外,通过尽早配合日常生活的肢体功能训练,不仅可避免患者由于疾病或其并发症引发的心理障碍,还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更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康复效果良好,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运动功能,还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偏瘫颅脑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