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1-04-12 02:32
智能城市 2021年11期
关键词:成果建筑工程测量

赵 铁

(长春理工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119)

工程测量工作是项目实施基础内容之一,直接决定工程建设能否成功,更是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的核心保障。工程测量是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良好衔接,但测量成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难以保证,故工程质量会出现问题。工程测量贯穿于项目各阶段,且测量精度关乎工程质量及效率,故为项目建设核心基石。因此,需根据现有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多项优化措施,以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1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

(1)影响因素多。

影响建筑工程测量精度因素较多,包含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仪器精准度、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建筑基础刚度越小,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形成的沉降越大,差异较明显。同时,高层建筑使用功能较多,结构复杂,受施工载荷以及环境影响较大。

(2)技术难度高。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高层建筑物为主趋,由于整体结构高度较高,高程垂直传递距离较长,要求测站转换频次高,测量误差多次叠加。同时,高层建筑侧向刚度小,特别是外形具有特殊风格的建筑物,空间位置变化较大,难以保证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因此,测量通视条件不佳情况下以及需进行高空作业时,均会增加测量工作难度。

(3)精度要求高。

为保证后期项目使用的可靠性,对建筑测量精度要求愈发严格,避免影响建筑结构稳定性[1]。

2 工程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2.1 GPS测量技术

GPS测量技术是现有应用较为广泛的测量技术,需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人员根据卫星信息,获取相关的三维坐标。该测量技术应用较简单,且定位精准,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广泛。现阶段,建筑行业应用该技术主要包含两种,静态定位和快速静态定位测量。前者主要将GPS中接收机视为静态,获取最终相关数据;后者主要根据载波相位实现,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

2.2 GIS测量技术

GIS技术呈现多功能技术特征,将三维坐标可视化和数据结果集为一体,最终通过计算机输出,是现代测量技术中可靠性较高技术。该项测量技术根据城市现有资料,结合项目实际特征,直接将测量结果以图纸呈现,提升测量效率及成果可靠性。GIS测量技术核心特征是测量成果精确度较高,测量难度小,故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2.3 基于全站仪的变形监测技术

全站仪变形监测因可凭借自身优势特征,实现自动化、高精度以及三维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变形测量中。全站仪不断趋于智能化方向发展,以程序控制全站仪,联合先进的激光技术,实现测量全过程自动化,也被称为测量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可实现多项目标,短时间内自行完成目标点的观测以及对多个目标点进行持续性观测,对形变实现多维度监测。

2.4 数字成像测量技术

数字成像测量技术依附于计算机,将二维测量影像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最终转换为三维图像,通过对多个区域点进行测量,获取相关测量信息,适用于环境复杂、测量放线难度较大的项目中。随着数字成像测量技术使用范围扩大,该技术在工程竣工后的变形监测中也有所涉及。对建筑工程多点影像进行拍摄,通过计算机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以此参数分析评价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如水平位移、倾斜度等,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可靠性。

2.5 3S集成技术

3S技术主要指GIS、GPS、RS技术,相互间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为工程建设安全性提供技术保障。GPS与RS技术为GIS提供区域信息及定位信息,GIS实施空间分析,从两者提供的大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工程项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例如,我国三峡工程,施工周期长,且涉及范围较大,上述三项技术的应用,为工程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3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测量人员缺乏专业技能

部分企业通常以外包形式实施测量工作,聘请专业的测量施工团队。市场上测量团队较多,各方面能力参差不齐,建筑单位进行选取过程中,主要对核心置于测量团队资质审核,并未对个人综合能力进行审定,导致测量人员专业素养及技术无法保障。此外,测量团队人流量过大,侧面为测量工作开展增加阻力,导致最终测量成果难以保证。

3.2 测量器材保养不合理导致误差

测量仪器是测量工作开展核心保障,直接决定测量成果的精准性。现阶段,测量人员对使用器材的保养缺乏合理性,是影响测量成果的核心因素。完成测量工作后,测量人员经常会忽视后期保养、维护以及对其精准性进行校准,导致测量成果可靠性难以保证。

3.3 客观环境对测量质量影响

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程序多,涉及人员、内容较多,通常在室外进行,故受客观环境影响较大,难以保证最终测量成果的精准性。室外环境的因素如水文、气候等,会在一定限度上影响测量结果,若测量人员不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不能排除客观环境对测量结果影响,则难以获得可靠性较高的测量数据。

3.4 测量质量监督与管理力度不足

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建设单位通常会抽调专业监督人员,与监理单位联合对测量工作进行监控。由于监理单位人员素养,或自身实践经验缺失等因素,难以准确把控测量工作核心环节,无法展示自身监督职责,则测量质量监督部门价值难以发挥。

4 建筑工程测量问题应对策略

4.1 提升建筑工程测量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测量人员是测量工作核心执行者,是推进测量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人员。建筑工程测量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测量成果质量,故需高度重视测量人员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1)积极组织工程测量人员培训,促使测量员正确认识测量工作的价值。企业为建筑工程测量人员提供学习平台,联合线上、线下方式加强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培训讲座,邀请测量专家以及队伍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现场解说,为测量人员提供先进的专业知识及小技巧。测量人员可询问常见的问题,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答疑。

(2)积极开展相关资格证书考试以及各类技能竞赛,为人员实践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针对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并树立良好的典型,实现一带一目标,全面提升测量团队专业素养。

(3)测量人员需加强自我学习,针对工程测量专业知识以及仪器设备方面,通过线上互联网视频学习,提升业务专业素养[2]。

4.2 加强工程建设监理控制成效,提升测量水平

建筑工程测量实际开展过程中,加强相关质量监控工作,体现在工程测量成果的检查及验收层面。

(1)工程检核内容测量,需进行复测工作,为获取良好的测量成效,可选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避免测量结果单一性及偶然性。

(2)测量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确保上一环节测量成果达标,再进行下一环节的测量。待一环节测量结果完成,由专项负责人签字确认之后,方可将此类数据应用于竣工验收、质量评定中。

(3)开展建筑工程测量监控中,应保证监控工作全面性,以免出现遗漏细节未监控。

4.3 全面分析客观环境影响

由于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均在室外进行,受客观环境影响较大,为减少对测量工作影响,需对其进行全面观察及分析,以保证测量精确度。

(1)测量工作实际开展时,测量人员需将此类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包含水文、地理条件等,将误差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证测量成果准确性。

(2)测量人员凭借自身测量实际经验,待测量完成后,排除及控制环境因素影响,确保测量成果准确性。

4.4 加大建筑工程测量质量监督管理力度

严格把控工程测量实施监督及管理,及时指出相关问题,并根据项目特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需测量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实施。监督部门需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可单独采取监督及管理工作,避免其他部门对监督部门造成约束,难以落实监督职责,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成效。外部监督管理机构,需明确自身职责,以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开展测量监督,确保测量人员严格依照相关标准落实工作,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内外监督人员需联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确保测量成功的精准度,为建筑工程提供数据支撑[3]。

4.5 加大仪器设备投入力度,开展正确的维护及保养

高精度的测量设备为测量工作有序推进奠定基础,故建设单位应加大测量仪器投入,并纳入相关预算中,及时更新质量及性能不佳的测量设备,选取合适的建筑测量设备,避免影响整体测量成果可靠性。针对不同设备使用规范以及维护保养准则,定期开展保养及维护工作。

(1)做好仪器存放工作。

根据测量仪器用途将其划分类别,并根据实际要求存放,降低存放不当损坏测量仪器的概率,尤其是精准度较高的仪器。

(2)加大设备维护。

测量人员需及时掌握仪器设备运行状况,定期保养维护仪器设备,并做好校准工作,保证每个仪器均处于良好的状态。

(3)仪器设备二次校准。

正式开展建筑工程测量前,需对仪器设备进行二次校准,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测量工作整体质量及水平。

5 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核心价值贯穿于项目各环节中,为项目有序开展奠定基础,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因此,需根据项目实际特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如提升人员专业素养、加强监理控制成效、分析环境因素等,保证工程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成果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工大成果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