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移居人群尿常规变化研究*

2021-04-12 06:18杨威朱天赐刘鹏巴桑卓玛
西藏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尿常规低氧海拔

杨威 朱天赐 刘鹏 巴桑卓玛

(1.西藏大学医学院;2.西藏大学高原健康科学研究中心;3.中国藏学研究所(珠峰研究院),西藏 拉萨 850000)

高原环境会对人体的各项机能产生影响,虽然对于很多移居高原人群来说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不适,但是通过对其尿液的检测就可能发现明显的变化。尿液检测是可以方便、快捷地感知身体变化的一项检测。尿检异常是多种肾脏疾病早期常见的临床表现[1-2]。高原尿液成分异常已经引起许多高原医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移居高原人群尿常规结果,将有助于人们更清晰的了解高原环境对进入高原人群泌尿系统产生的影响,正确看待尿常规结果。因此,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主要就高原环境对肾脏的影响和高原环境对移居人群尿常规结果的影响进行综述。

1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一般来讲,人们对高原的认知在地理学领域和医学领域存在差异。从地理学上讲,通常海拔达到和超过500m,地势起伏相对不大的广阔地带即称之为高原,而医学上的高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出现生物学效应的高原地区,通常是指海拔高度达到3000m 及以上地区[3]。氧分压低是高原环境下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最主要的因素。从低海拔进到高海拔地区的人通常会出现头痛、呼吸困难、劳动能力下降等不良生理反应。人体在高原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为保证身体各组织器官正常工作,机体各部分会显著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整和改变。吕永达[4]等发现缺氧可明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等生理功能,表现为内抑制减弱、每分通气量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改变、红细胞生成增多等。人进入低氧环境,刚开始会出现呼吸加深、心率增快等有利于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如果机体不能适应,则缺氧将会导致机体发生病理性改变,甚至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急性高原病[5]。海拔越高,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越多,过量的太阳紫外线照射会破坏人体皮肤细胞,伤害人体眼睛及免疫系统等,严重的可造成皮肤发生癌变[6]。低温及昼夜温差大也是高原特点之一,这使得在高原发生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肺炎等的几率也显著增加,间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7]。

2 高原环境对肾脏的影响

肾脏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非常重要,且对缺氧十分敏感。低氧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8]。马全福等[9]通过实验发现,快速进入高原地区(海拔4320m)平原兔的肾组织光镜下可见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损。袁延年等[10]研究发现进入高原(海拔2730m)不足6 个月和24 个月的健康男性青年肾体积与平原组(海拔31.2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平原进入高原时间在6 个月以内的健康男性青年尿生化检测阳性率高达32.8%,比进入高原地区24 个月的还高,同时尿微量蛋白Tamm-Horsfall蛋白(THB)、β 微球蛋白(β-MG)与平原地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生化检测结果也表明移居高原的健康男性青年肾脏在高原环境影响下肾小球、肾小管同时损伤。项贵明等研究发现,高原(海拔4000m)低氧环境对健康人的肝肾功能有一定损伤,返回平原后虽然大部分个体能够自行恢复,但也有部分人脱适应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药物干预[11]。

综上所述,由平原到高原的急性缺氧可造成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器质性损害,部分个体通过复氧也不能恢复,可见低氧对肾脏损害较大,人们在高原地区应重视对肾脏功能的保护。但也有相反的结论,袁延年等人在海拔2730m 进行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并未引起肾脏体积明显异常,但因该研究有样本量和海拔等因素的限制,故还需进一步验证。

3 高原环境对移居人群尿常规结果的影响

关于高原环境下尿液异常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整体动物实验证实高原缺氧对肾脏有明显影响[12-13]。丁志恒等[14]对移居高原人及其返平原后尿蛋白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健康平原人移居高原30d内,仅在运动后出现极少量尿蛋白阳性个体,之后随移居高原时间延长尿蛋白阳性个体数量逐渐增加,至365d,海拔5200m 和5700m 两地的尿蛋白阳性率已分别达65.48%和77.42%,得出尿蛋白阳性率既与海拔高度有关,更随居留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研究还发现动脉血压增高和红细胞(RBC)增多并存者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RBC 增多者,返回平原(海拔1470m)后120d 时,尿蛋白仅1 例微量阳性,且在返回平原后的这段时间里,尿蛋白阳性者随血压下降锐减,与此同时RBC 和血红蛋白(Hb)数变化不大,直到120d时,才降至当地正常值。由此可见,高原尿蛋白的发生与血压增高关系密切,返回平原后尿蛋白阳性者大多数能恢复正常状态。高原环境下蛋白尿发生机制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原氧分压低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蛋白滤出增加,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的蛋白重吸收降低,最终使得终尿中蛋白含量增加,出现尿蛋白阳性。

多数研究发现尿生化异常现象随进驻高原时间延长而缓解。高建国等[15]对不同海拔高度(312m~3500m)不同进驻高原时间(30 days to 5 years)健康男性战士进行尿10 项检测,发现高原环境下尿10 项检测均有异常出现且异常指标多为+1,主要以尿蛋白、尿潜血、尿胆红素居多,同时发现随着进驻高原时间延长,高海拔组与平原对照组尿10 项检测相差不显著,其研究结果认为尿液异常变化是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习服反应,进驻高原人群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节可以适应高原环境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这与崔建华等[16]对移居海拔4300m 高原三个时间段的男性汉族健康青年晨尿11项指标分析结果大致一致,崔建华等人发现移居高原尿11项指标均有异常出现,主要以尿蛋白、尿潜血、白细胞居多,肾脏损伤不是很重,居住3 个月的阳性率较半年以上高,其得出高原低氧环境对肾脏的损害随移居高原时间增长而减弱。

现有研究发现高原环境对移居高原(海拔4280m、4300m)人群泌尿系统影响以轻微为主。王福领等[17]对驻守在海拔4280m 高原5 个月以上的青年男性官兵进行尿10项检测发现,各项检测指标均有异常出现,但大多为轻微增多,尿蛋白阳性者最多(占72.1%),尿白细胞异常者最少(占0.7%),其认为在高原尿液异常非常普遍,但多为轻度异常。崔建华等[16]也发现高原移居者尿11项检测虽都有异常出现,但血肌酐和尿素氮全都在正常范围内,高原环境对泌尿系统损伤是轻微的。这可能是海拔4300m 左右机体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能够较好的代偿低氧对肾脏的影响,使得机体高原习服能力增加,泌尿系统只是轻微损伤。

进驻高原途中,高原环境对短期内随高原高度变化的尿常规结果也有影响。王福领等[18]在32 名健康新兵进驻高原时,分别在途中的五个观察站点对其尿液进行留存检测,发现在受检者中,尿蛋白阳性与进入高原的海拔高度呈明显正相关;尿酮体阳性随进入高原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尿潜血各站点都有阳性;胆红素、尿白细胞在进驻高原途中第三天后始有阳性表现;其它检测指标无明显改变。可见,尿蛋白阳性表现不论在进驻高原途中还是移居高原人群中都很显著,进驻高原途中监测尿生化检测结果可及时了解高原环境对机体的损伤程度,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肾脏。

综上所述,高原环境对移居高原人群尿常规结果影响较大,各检测指标都有异常出现,但多为轻度异常。尿蛋白异常最明显,不管是在进驻高原途中还是移居高原30d 以上都有尿蛋白阳性表现,且尿蛋白阳性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丁志恒等人认为尿蛋白阳性率随居留高原时间增加而升高的结论与高建国等人和崔建华等人的研究结论不一致。高原环境下尿潜血、尿胆红素异常率也较高,其它如酮体等生化指标也有异常表现。现有研究表明移居高原尿液异常人群在返回平原后大多能恢复正常。

4 结语

高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环境特点——氧分压低、大气压低、空气稀薄等,可对人体泌尿等系统产生明显影响,表现为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器质性损害,尿常规结果普遍异常,部分个体通过复氧也不能恢复。但现有研究大多只对青年男性(主要为进藏士兵)尿常规结果进行分析,缺少对其它性别、年龄人群的尿生化检测研究,且样本量相对较少而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而且还发现对高原世居居民和世居民族与移居高原人群关于泌尿系统影响的比较研究等数据都相对较为匮乏,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猜你喜欢
尿常规低氧海拔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高海拔的甘南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海拔4000米的父爱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
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