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高中生未来发展的馆校合作新方式探索

2021-04-12 15:29汤婉琴张佳怡鲍贤清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馆校高中生博物馆

汤婉琴 田 珂 张佳怡 鲍贤清

一、 引言

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教育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人们开始将注意力从正式教育转向非正式教育。博物馆最初的主要功能是收藏、展示,现在其教育功能也日益凸显,逐渐成为促进社会教育的重要一环。不同于正式的学校教育,博物馆由于其功能、资源、性质的特殊性,其教育职能的传递与展开方式也更加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于学校的限制,博物馆教育针对的群体相比学校教育更加广泛,包括全年龄段、多元群体(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特定人群等)。从博物馆开始发展社会教育职能之初,青少年学生就是博物馆最关注的群体[1]。因此,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教育活动成为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笔者通过收集资料,对国内外科技博物馆面向高中生的馆校合作案例进行整理,分析当前国内外面向高中生的馆校合作现状,以及科技馆面向高中生的馆校合作教育活动类型。旨在探索科技馆对高中生人群的馆校合作发展方式,为我国科技博物馆与高中馆校合作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想法,同时期望能够为国内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些微薄之力。

二、 高中生馆校合作的需求与可能性分析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面临着升学压力和未来就业选择的困难,而当前我国高中的学校教育模式相对封闭,学校更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试型”教育占据主流。此时,科技博物馆针对高中生开展馆校合作就非常必要了。

面向高中生的馆校合作能够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通过前文的阐述可以发现,面向高中生的馆校合作目前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并且多数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以及馆校合作的内容是知识科普,更适合低学段人群的特征。然而高中生对于课本之外的知识和能力需求更大,比起一般的基础知识性科普,他们更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与自己的技能和未来发展更加密切相关的实践帮助,这也是科技博物馆可以基于自身的资源和特点给予学生拓展帮助的地方。针对这些特点开发的馆校合作教育实习项目,可以给予高中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体验职业生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机会,进而获得学校教育无法给予的技能与知识,这些优点在国内外科技馆已经开展的项目中有很好的体现。

面向高中生的馆校合作不仅能弥补他们缺乏实践的学习现状,而且能让他们获得前所未有的职业体验,为他们未来的升学与就业夯实基础。面对这种需求,科技博物馆具有资源丰富、场地充裕、空间自由的特点,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自由的探索性学习并获得相关体验,这是学校很难给予的。并且,科技博物馆每天接待形形色色的访问者,其与学校开展合作,可以让在这里实习或者体验特定工作岗位的高中生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这也是他们将来就业并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之一。国外有些博物馆与高校合作,联合专家提供职业模拟体验;而在亲身体验之后,高中生们能够对于将来是否要进入相关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未来的就业选择提供参考。与此同时,科技博物馆的展览展品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馆校合作项目既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这些内容,又能促使他们对相关原理进行思考。展览、展品、场地、人员、空间等共同组成了科技博物馆在馆校合作上能够让高中生获得未来升学和就业有关帮助的优势元素集合。

三、 国内外高中馆校合作情况分析

2006年以前,我国科技馆与学校的合作形式较为简单,多为学校与馆方联系,然后带领学生到馆参观“一日游”。2006年,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等文件,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要求把科技博物馆的展品资源和学校的课程标准结合,联合开展相应活动[2]。时至今日,我国科技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方式已经日益多样化且逐渐成熟,但是面向高中生的教育活动却依旧相对较少。国内已有部分科技博物馆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展了一些面向高中生的精彩教育活动。上海自然博物馆响应上海市教委号召推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建立了科学教育框架,其中对于高中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写道: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研究探寻自然的奥秘,得到素质的提升,如:参加自然博物馆的“青少年科学诠释者”“实习研究员”等项目。上海自然博物馆在2018年就与上海的150多所学校开展合作,通过“博老师研习会”、馆本课程、校本课程、研学课程等一系列项目为学校提供服务,并且开发了一些移动端资源,促进观众的学习[3]。中国科技馆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其与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深度合作开发学校的选修课程,科技馆的实验室还会从学校招收数十名有相关方面意愿的高中生,提供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实验技术的帮助,并从中选取优秀学生,参与高等院校的课题研究并接受高校教师的指导。中国科技馆不仅有面向高中生的馆校合作教育活动,同时也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如:专家咨询会为活动提供建议,与北师大、北航等高校的科学教育专业合作开设选修课,或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验数据收集等方面的帮助。[4]

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方面更加成熟,馆校合作的教育活动形式比较丰富,覆盖的对象更广,值得我国科技博物馆借鉴学习。笔者通过对国外相关资料的整理,发现国外科技博物馆面向高中生的馆校项目相较于国内更为丰富多样。馆校合作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即馆方到校,美国新泽西州自由科学中心(Liberty Science Center,缩写为LSC)推出的项目“您学校的LSC”完美体现了这一点。该项目面向距离泽西市140英里内的学校(既有低学段,也有高学段),馆方的STEM教育工作者根据教师需求,随时准备进入学校的课堂,深入探索教师课程中所需的科学主题和技能。另一个常见模式为课后计划型,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针对纽约高中生开设探索性和研究性两类课程,涵盖了天体物理、地球科学、遗传学、生物学等学科。除此之外,国外的科技博物馆,如加州科学中心、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机构还会经常为高中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给予他们工作、生活、学习及未来职业方面的体验,同时也符合高中生不同于低学段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当然,国内外科技博物馆面向高中生的馆校教育活动的差异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例如地域、文化差异、政策背景、理论支持等。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科技博物馆相较于国外同行,开展面向高中生的馆校合作项目较少,形式也更单调,理论研究与实践均有待加强。

四、 面向高中生的馆校合作项目类型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一旦步入高中的大门,就意味着要全身心专注于校内课程学习,迎接高考的到来。受课业负担繁重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博物馆中高中生的身影寥寥。反观博物馆自身,针对高中生的教育活动也是屈指可数,大部分博物馆针对高中生开发的教育活动还处于浅尝辄止层面,其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拓展[5]。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国内科技博物馆进行了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博物馆携手学校助力高中学生关注未来发展,受到了高中生们的喜爱。笔者整理了国内外一些科技博物馆针对高中生的优秀教育活动,根据活动对学生帮助的角度不同主要分为两种,并且根据活动的开展形式和内容又可以各自分为两个子类。

用Visual C++c 软件编写TCP协议的服务端程序,界面如图5所示,并将所有数据存入数据库。然后用基于MatLAB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土壤水分盐分补偿模型[7-8],其中EC-5的输出和盐分作为向量机的输入信号,TDR-3和EC-5输出地差值作为输出信号,并采用交叉验证法得到最佳正规化参数和RBF函数的参数。

一是有助于升学的教育活动。其中一部分为高中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提供资源支持。科技博物馆内资源丰富,尤其是仪器设备方面,可以为高中生群体提供各种动手操作和实验的机会,辅助高中生内化课程专业知识。另一部分则是馆校合作进行校本课程等资源开发,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从课程和师资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为就业选择提供参考的活动。其中一部分活动是与学校合作,为高中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为高中生步入社会积累一定的社会通用技能;另一部分是为高中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获得相关体验,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依据活动开展方式对面向高中生的教育活动进行分类,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 到馆实习型

美国加州科学中心(California Science Center)与当地学校和社区组织合作,在馆内针对高中学生开展了“社区青少年计划”项目。高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进入科技博物馆进行实习,与加州科学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该项目需要高中生与到馆参观的观众、社区合作伙伴及其他学习者群体一起工作。多元群体的合作可以锻炼高中生的工作和社会生活技能,如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实习生们的主要责任是辅助科学中心开展活动,同时照看到馆参观的儿童,配合馆内的一些公开演讲活动,也可以指导其他到馆参观的学生。博物馆充当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纽带,三者形成了良性循环,博物馆为高中生提供实习机会,服务于社区,学生在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技能,同时也为博物馆提供了人力资源。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专门为高中学生提供了课程学习、教育活动和到馆实习等系列教育项目。博物馆内的“布朗学者项目”( The Brown Scholars Program),为高中女生打开了学习计算机编程知识的大门。“布朗学者项目”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重要教育资源,此项目免费授课,旨在帮助高中女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是编程学习的入门课程,为打算学习编程的高中女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课程资源支持。成为“布朗学者”的高中生不仅可以免费学到有关计算机编程的课程知识,而且在完成120小时的课程学习之后,有资格申请博物馆提供的教育实习,申请实习成功的学生可以在博物馆的科学部门从事为期九个月的计算机研究实习,积累丰富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和经验。“布朗学者项目”尤其值得我们借鉴的是,所有的参与此项目进行课程学习的学员,都可以选择参加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的“大学预备训练营”和“STEM职业发展之路”两大教育培训活动。“大学预备训练营”是为每年即将面临升学的高中生提供从2月份到8月份为期6个月,来自4所大学的训练营课程和暑期写作工坊,为高中生升学奠定了基础。“STEM职业发展之路”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一年一度的教育活动,以计算机科学为核心进行实地考察和开展讲习班,旨在帮助学生解决计算机科学中的计算难题。“布朗学者项目”提供系统化的学习与实践指导,同时满足了高中生的升学和就业需求,值得我国科技博物馆学习和借鉴。

高中生的身份与中小学生不同,高中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和升学两个选择,无论是就业还是步入大学,都意味着即将踏入社会。对于我国当代的高中生而言,社会实践机会偏少,学生们大多都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缺乏校外的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对于高中生而言,能够极大地提升其社会生存通用技能,比如有效交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等;同时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工作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锻炼,比如领导力、团队合作和适应能力等。虽然展览和教育是科技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但是也不能忽略在科技博物馆内开展实习的优势。与社会上的专业性实习岗位不同,科技博物馆作为一种公益性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公益性的服务实习机会,比如我们常见的讲解员、展厅引导员等。这些职位要求相对较低,和科技博物馆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相对安全,十分适合缺乏社会经验的高中学生参加。虽然科技博物馆内的实习岗位是公益性的,但是与低学龄的学生在科技博物馆体验志愿者活动不同,实习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们未来工作、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相关,对于实习生的要求更高一些。高中生在实习期间所学到的技能,会成为未来自身发展的一段受益匪浅的经历。

(二) 动手实验型

美国新泽西州的自由科学中心(LSC)馆内设有专门根据学校课程配置的专业实验室环境,学生们可以在中心学习生物、化学、生命科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知识和操作技能。在LSC,高中生可以观摩医疗手术视频,并且与医学专家进行互动,学习一些基础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对学生日后从事医学职业具有重要影响。

同样,被称为“21世纪的博物馆”的安大略科学中心,在面向高中生的馆校合作方面也颇有建树。安大略科学中心设有专门为学生配置的动手工作坊,学生在工作坊中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仪器。例如针对工业化背景下的环境保护问题,高中生们自己组队进行团队合作,调查不同水源的水质;对化学元素、微生物和光度测试进行查询,以确定不同污染物的浓度;最后设计并制造一种收集干净安全水资源的设备。此外,安大略科学中心内还设有实践研讨会,其中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实验课程。以生物学为例,高中生可以使用馆内的生物技术和设备,在实践研讨会上获得自己的DNA指纹。他们从口腔细胞中提取DNA,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扩增,使用凝胶电泳分离所得的DNA片段,进行条带分析,以确定基因型和遗传的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这些活动都受到了学生们的强烈喜爱,一位高三年级的生物老师在反馈中表示:“学生们喜欢使用生物技术设备,来获得自己的DNA指纹,这使他们能够将自己在教科书中看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亲身体验。”[6]

与中小学生不同,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学知识大都是抽象的理论知识。由于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限制,一些教师在讲解化学、物理、天文、地理等理科知识的时候,很难在教室里面进行特定的科学实验以供学生观看,让每个学生都能亲手操作更是难上加难,只能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或者网上的一些视频等方式间接学习实验过程。但是要将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内化,就需要将其具体化表现,而有些复杂的科学实验,更需要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方能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本质以及相关知识,对知识点的记忆也会更为深刻。对此,科技博物馆可以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利用馆内仪器资源和足够的实验空间,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

(三) 专业研究型

美国新泽西州的自由科学中心(LSC)针对高中学生专业学习研究设计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为各科技博物馆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在LSC中,有一个专门为高中生和高年级学生设计的“科学合作伙伴”项目。该项目通过将学生和科学、医疗、技术领域的导师结对,让学生参与导师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科学合作伙伴”项目旨在帮助高中生,在专业的实验室环境中培养其探究科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项目还建立了网上顾问和长期联系,可以帮助高中生们关注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这种馆校结合模式,使得高中生有机会到科技馆内和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互动,和不同专业的导师结对合作,获得更多与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进而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高中生并不缺乏理论知识,而是对于自身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于未来大学专业的选择有些模糊。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普遍对未来大学专业缺乏了解。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正确选择大学专业及未来发展方向,国家和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譬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帮助高中生清晰地认识大学专业,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上海大同中学在三个高中年级分别开设以“认识自我,初步规划”“体验职业(专业),调整规划”“选择专业,明确发展”为目标的循序渐进的职业生涯校本课程[7]。职业的选择与大学专业的选择密切相关,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业(职业)探索,为学生提供体验式的实践活动,为高中学生选择专业提供了参考。笔者认为,科技博物馆亦可借助自身优势,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专业体验机会。科技博物馆可以成为一座桥梁,联通高中生和不同领域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为高中生提供与专业人员互动合作的珍贵机会。在科技博物馆内,高中生也可以参与专业领域的研究,获得专业体验,从而帮助高中生对自己的未来专业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一定的基础。

(四) 课程资源型

除了上述做法,博物馆还可以与学校教师合作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等,我国也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刘琴等人曾利用此模式开发过高中校本课程“朱执信和他的时代”。由于高中历史教育在目标、资源和方法上与博物馆教育具有相通之处[8],目前馆校合作校本资源的开发还是集中在此,在科技博物馆尚不多见。高中生本身因为学业压力,较少有时间精力参与此类课外活动,但是若在课本资源的开发方面引入外部资源,综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将其与日常学习融为一体,更有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获得在升学和未来就业选择上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国外科技博物馆在此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提供了不同年龄段与各个学科和课程指标相匹配的资源包,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开发课程。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案例甚少,笔者认为:博物馆除了提供资源课程,博物馆教育者也可以与学校教师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从根本上使学生“不出校园”也可以获得常规学校教育无法给予的内容,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助力。

面向高中的馆校合作,一方面为社会经验匮乏的高中生提供了社会实践机会,提高了其生活和工作技能,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科技博物馆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可以为高中生提供课堂之外丰富的观摩和动手实验机会,促进了高中生对一些课程中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五、 总结与讨论

青少年是科技博物馆的主要受众群体,目前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主要受众聚焦于小学阶段,学龄前儿童与初中生次之,高中生在其中仅占少数。科技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科普文化机构,提升高中生到馆参观或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结合博物馆自身资源切合其实际教育需求、积极探索面向高中生的馆校合作途径和模式已成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梳理国际上相对成功的针对高中生的馆校合作案例,发现国外科技博物馆与学校合作面向高中生推出了多样的教育活动,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能够弥补学校教育偏重理论的缺陷,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内容,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会或是职业模拟体验,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就业选择大有裨益。因此,笔者基于以上案例内容,结合我国教育实情,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展望。

第一,科技博物馆应积极与学校课程对接。高中生由于学业繁重,到馆参观或参与教育活动的动机相对较弱。因此,博物馆与学校课程标准对接,甚至开发适合的校本课程、资源,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高中生的参与。科技博物馆应充分利用馆内丰富的展品、展项、技术设备等教育资源,选择契合点与学校课程对接,应用与学校教学不同的教学策略或方法,如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本中抽象学科知识的理解。

第二,科技博物馆需注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高中生开展馆校合作教育活动,科技博物馆应构建更贴近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场景,提供实习锻炼机会,从而加强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动手实践、应对突发情况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生活工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单纯地传授知识点或提供简单的志愿服务体验。这些问题是值得科技博物馆在未来关注的突破点。

第三,科技博物馆可与高校导师合作,获得相关专业资源,进而关注学生未来职业选择。博物馆充分利用馆内科学资源和设备,并与高校不同学科领域的导师合作,寻求专业支持,共同为高中生设计开展教育活动。学生可通过参与导师科研项目、进行专业学科实验,馆方和学校共同设置探究式项目任务,培养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和能力,同时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特点和情况,有助于促使高中生对职业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第四,科技博物馆可与第三方合作,如社区、企业基金会、政府机构等,获得资源和财政支持。馆校合作的开展离不开外部支持,国外很多博物馆都引进了企业基金会的投资,如德意志博物馆不仅与学校合作,还与一些私人机构、教育实验室等开展合作,这也是我国科技博物馆可以借鉴的。我国科技博物馆也可以尝试引入第三方参与馆校合作,一方面可以提供资金,为活动开发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活动多元化,有助于我国高中生甚至全学段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馆校高中生博物馆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博物馆
试论馆校合作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馆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以故宫“陶瓷”主题课程为例
“馆校结合”中的两个“三位一体”——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基本策略与项目设计思路分析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