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温暖的“两个弯”

2021-04-12 03:30段奇清
新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挑山工窝棚木棍

段奇清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一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这是冯骥才散文《挑山工》里的一段话。

“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到了左侧,再转回来”,这样转两次,在短短的一段向上的路上,挑山工就转了“两个弯”。冯骥才又说,“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担了重物,如果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盖会受不住的。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如此工笔描写“两个弯”,让读者并非曲曲折折就领悟到了挑山工担着生活的艰辛,也读出了冯骥才在字里行间“转”出的一颗善良、温暖的心。

可不是,馮骥才就一直关注着挑山工这一群体,长时间跟踪完成《泰山挑山工纪事》。一天,他又一次来到了泰山,发现挑山工被开发商承包了。半山腰有开发商,他们吃住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是挑山工仍住在用木棍和草席搭成的窝棚里。冯骥才来到窝棚,看到挑山工怕被老鼠吃掉挂在窝棚木棍上的煎饼大葱,窝棚既透风又漏雨。这让冯骥才很不开心,为这事他向泰山管委会提了意见。后来木棍窝棚被拆除,给挑山工盖了一些砖瓦工棚。

冯骥才说,“搞艺术的人,骨子里很坚强,心一定是柔软的,都有悲悯之心。”如此说,他说的也是自己。

20世纪70年代,一次,冯骥才坐火车去北京出差。由于那时车次少,那天火车上人满为患,连过道上也挤满了人,造成车厢内空气不好。有个年轻人便要把车窗打开,可那是初春天气,坐在冯骥才对面的一位老太太不同意,因为打开车窗风口正对着她。经过商量,最终只将车窗打开10厘米。

一会儿,老太太睡着了,风正吹在她的胸口上。冯骥才想:不好,老太太会着凉的!没有别的办法替她遮挡,灵机一动的他就拿出一本书打开,看着书,那本打开的书也可以为老太太挡风。老太太睡了一路,冯骥才举了一路的书,结果手都被风吹麻了。几天不见好,只好去医院。医生问明情况,说他太傻。可冯骥才觉得,对他来说,这么做是本能。

让人温暖,因为他知道别人也没少给他温暖的“两个弯”。令他最不能忘怀的是作家冰心。

一次,冯骥才来到冰心家里,这是特意去给老人过90岁生日的。他进门先给她磕了个头,因为此前,冰心先生曾在电话里说:“你也不来看我!”他说:“下回您过生日我去!”她开玩笑地说:“你光是嘴把式。”他说:“过生日我给您磕头!”就是这一次,冰心送给冯骥才一张卡片,正面是金色的“寿”字,背面是她写的一句话:没有爱,便没有一切。卡片印了一百张,每张上都标着号。当时他还不到50岁,拿到纸片一看,标号是77,便随口说道:“我将来要活到77岁。”冰心一听急了:“你胡说,怎么能说这话!”然后她在77的数字上画了两个弯,变成了99——冰心是希望他长寿,这让他心中觉得特别温暖。

人生有着善良、温暖的“两个弯”,一个弯向他人,一个弯向自己。两弯相融、相接,给自己人生一个圆,也会圆了世人的梦……

猜你喜欢
挑山工窝棚木棍
木棍的长度
小木棍的无限联想
弘扬新时代“挑山工”精神 永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党员干部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一根木棍
以融媒体讲述“窝棚创业者”的故事
“避税窝棚”(大家拍世界)
忆辽沈战役中的励家窝棚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