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的“铁人院长”张定宇

2021-04-12 03:24王鹏志唐晓安
时代报告 2021年2期
关键词:张定宇病区金银

王鹏志 唐晓安

颁奖辞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他身患“渐冻”绝症,妻子被感染隔离,却瞒着全院医护人员,率领600多名白衣卫士冲锋在前,与病魔争抢时间。他就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2020年1月31日,张定宇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身为医生必须跑得更快

时间倒回至2019年末,金银潭医院收治了7名发热患者。这7人与此前张定宇了解的一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症状相似,那名患者当时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验证,感染了一种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

派团队接诊这7人时,他反复叮嘱务必做好二级防护,出动专用负压救护车。“每名患者单独接送,一人一车,不要怕麻烦!”把患者陆续接入医院已是深夜,张定宇的双腿止不住颤抖。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种不安让他心里绷紧了一根弦。

张定宇指导团队采集了7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火速送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检测。这不仅为中国抗疫提供了病原学方向,还为临床救治与疫苗研发争取了时间。

随着病人数量激增,医院病区从一个扩充到一栋楼乃至三栋楼。医院174名医生、438名护士全部投入一线,除了诊疗,他们还要负责病人的衣食住行、清理医疗垃圾。

张定宇在其中统筹调度着一切,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次日凌晨1点睡觉。好几个夜晚,凌晨2点他刚躺下,4点就被手机叫醒。

自2019年12月29日转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在张定宇的带领下已在抗疫的烽火线上连续奋战一个多月了。这里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目前收治的全部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重患者。

浓眉,皮肤黝黑,风风火火。这是张定宇给人的第一印象。“全院都晓得我脾气暴,嗓门大!”张定宇笑着说。

金银潭医院有600多名医护人员,“雷厉风行”是身边同事对张定宇评价最多的词语。

“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张定宇沉默了一会儿,“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绝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2017年,张定宇赴外地出差,被专家发现腿有异样。2018年10月,他被确诊为渐冻症。

“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不能因为你是个病人就退缩。”张定宇说。

身为共产党员必须坚决走上前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晚8时许,张定宇接到武汉市卫健委的电话,解放军陆海空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军机星夜驰援武汉医疗一线,于当晚11时左右抵达天河机场。其中,陆军军医大学150人医疗队将奔赴金银潭医院。

张定宇和团队大受鼓舞。他说,解放军来了,压力将减轻不少。

晚10时许,张定宇又接到电话,上海医疗队136名医护人员也将进驻金银潭医院,凌晨2时抵达。

安顿完医疗队住下,已是凌晨3点多。日历已悄然翻到1月25日,大年初一。

“腾空病区的两层楼面,搞好清洁消毒!”一大早,张定宇就开始为进驻医疗队调整空间布局。

1月26日下午1时,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成建制接管该院两个病区,经过3个多小时准备,20名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转入。下午2时,上海医疗队正式接手该院老病房共两个病区约80张床位。截至晚11时,金银潭医院当天接收53名转诊患者,累计收治患者657人。

火线48小时,张定宇兵不解甲、马不停蹄。

“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决顶上去!”张定宇告诉记者,全院240多名党员,没有一个人迟疑、退缩,全部奋战在急难险重的一线。

与病毒“抢命”

在同事眼里,张定宇是一个雷厉风行的院长。如果没有疫情,他们不会知道他正在与渐冻症作斗争。这是一种目前无法医治的罕见病,患者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逐渐失去行动能力,最后因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

在金银潭医院全体病区主任见面会上,张定宇向大家向大家公开了自己的病情。

“现在,我的时间不多了。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抢回更多患者。现在,形势万分危急。我们要用生命保卫武汉!”

说完,他用尽全力起身,一瘸一拐走向前台,双手抱拳,深鞠一躬:“拜托大家了!”

那一刻,台下很多人泪湿了眼眶。

在张定宇的主导下,金银潭医院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法,比如在病房里尽量多地匹配氧气面罩、体外膜肺氧合等手段。还在国家专家组指导下,根据病情给予鼻导管氧疗、高流量湿化氧疗等疗法。

大部分患者康复后,体内都会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可有效杀灭病毒。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物的前提下,采用这种特免血浆制品治疗,可以增加重症患者存活的机会,也可为医生的救治争取更多时间。

在张定宇的呼吁下,多名被治愈患者捐献了血浆,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康复者血浆治疗”也随之被写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向命运叫板

没有一个临危不乱是凭空而来的。

2013年,张定宇调任院长时,面对当时并不景气的金银潭医院,坚持要做出个模样。6年来,他引进先进设备,以“特种兵团”装备团队,时常考虑如果突发传染病,金银潭医院能不能顶上去?

在这次疫情中,紧急搭建负压舱、转运病人,他的团队驾轻就熟;及时安排病区,医院展现出海绵一般的吸纳力;上马应急科研攻關,多年建造的平台承担了多个临床研究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金银潭医院救治了包括多名重症、危重症在内的2800余名患者,仅9名医护人员感染,且全部治愈。

面对新冠疫情,金银潭医院用事实证明:能顶上去!

“脚迈不开”“确实感觉累”,张定宇从不回避自己的病情。当被问及为何一再坚持时,他反问道:“以后我会被困在轮椅上,为什么现在不多做一点呢?”

如今,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仍存的情况下,张定宇丝毫不敢放松,他说,秋冬季疫情可能出现新情况,必须随时做好准备。

开学季,他与钟南山等人为全国学生上了“开学第一课”,脚步更加蹒跚的他笑着告诉大家“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为我热爱生活”。

张定宇常出门吃早餐,一碗牛肉面,来个面窝,就觉得特别幸福。“为了这些街头巷尾的烟火味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说。

我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

就在张定宇日夜扑在一线,为数百名重症患者转诊开启生命通道时,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却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里独自忍受着病痛,接受治疗和隔离。

提起与病毒争分夺秒的这些日子,眼前这位硬汉,忽然湿了眼眶。

“那天,我回去得很晚,跟妻子谈起院里病人的情况,说发病的时候会很喘。她说,我也觉得有些喘。”听到这话,张定宇埋怨妻子乱开玩笑。

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第二天,她悄悄去医院检查了淋巴细胞,很低。检测核酸,阳性。肺部CT显示,她已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随后入院。分身乏术的张定宇,有时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她一眼。

凌晨1点多的下班路上,想到妻子,张定宇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

“我很內疚,作为医生,连自己的家人也无法保护。我更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我们结婚28年了,和很多担心病人的家属一样,我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

好在,坎儿过去了。截至发稿时,张定宇欣喜地打来电话,说他的妻子经过治疗已经痊愈。此外,张定宇还婉拒了北京某科技公司向他捐赠的100万元救助金。

历经疫情的生死之战,张定宇对“生命”二字,也有了不一样的感触。他感慨,生命虽然无常,却把全国人民牢牢地紧密团结在一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靠我们一点一点去做的,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很清楚、很直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现在,我对这句话感受格外深刻。”

张定宇的微信头像,是刚刚跃出地平线的一轮太阳,掩映着漫天霞光。天空红彤彤的,能看到近处静静的小河,远方林立的村落与铁塔。迎着朝霞,一群和平鸽向阳飞去,一往无前。

猜你喜欢
张定宇病区金银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医院药房冷藏药品病区分发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为家人学医
程琳:我崇拜张定宇,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18岁一见钟情 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张定宇夫人程琳:下辈子我还嫁给他
金银潭医院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五连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