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见证者

2021-04-12 18:25郭方向
时代报告 2021年1期
关键词:见证者村干部攻坚

郭方向

刚刚接手鲁山县脱贫攻坚的写作任务时,一时真觉得无从下手,如此恢弘的大场景,涉及地域之广,领域之多,人员之众,我一时不知从何下手。

在一次采访梁洼镇易地搬迁安置时,路上偶遇一名叫杨长水的老人,得知他住上了新房,便和他攀谈起来,言语中,听得出他掩饰不住的欢喜。我很能理解一辈子都在深山老林,守着通风漏顶老宅的老人,他今天能住上这样的新房,心中那份感恩。由此,我也更加深刻感受到打赢脱贫攻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那么,我就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作为一名作家,特别是报告文学作家,作为时代的见证者、记录人,始终要扎实细腻地捕捉生活点滴,记录扶贫发展的现实话题,讲好脱贫故事,传播好鲁山县扶贫的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在伟大时代背景下,在伟大脱贫事业面前,鲁山扶贫人是以怎样的“战斗姿态”去迎接这场不得不打胜的硬仗。著书的思路,也在一次次访谈中逐渐清晰起来。

报告文学作品是行走间的记忆,要把一个县的每一个角落都踏出足迹,还得从老百姓嘴里采访到最真实的心底感受。走遍鲁山县5镇15乡,我的采访总是随机选取对象,走在路上遇上能搭话的人就随机提问并记录。8个月的集中采访下来,手写的笔记摞了20多本,录音文件400多条,整理出来的文字素材120余万字。初稿形成80余万字的长篇作品,分为20个章节,用一个个真实、朴实的故事描绘中国脱贫攻坚战役的一角——鲁山县。把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把“鲁山扶贫人”勤劳、顽强、砥砺前行的姿态真实地跃然笔端。

采访过程中,我们顶过风,冒过雨,下过阴暗潮湿的生姜地窖,曾徒步翻山开路到十几公里外的偏遠贫困村落,也曾经历过因大雪封山采访车险些滑落山崖的危险。但是我觉得,我们创作的过程,跟扶贫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难度、艰苦奋斗、忍辱负重的扶贫精神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扶贫人”才是主角,是执行者,又是落实人。

2020年2月28日,鲁山县高质量脱贫摘帽的喜讯传来,我的眼睛跟着这群可爱的“扶贫人”一起湿润了。那是种幸福的味道,畅快的释放,深沉的感动,无尽的回味……

鲁山县是革命老区,到处渗透着红色文化,重走红军路,听着革命先烈动人的故事,望着岭岭埋忠骨、村村有烈士的鲁阳大地,我深深地领略到了革命先辈的高尚道德情操,也更深刻体会到了他们身上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采访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鲁山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所展现出来的“鲁山扶贫精神”。他们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敬的典型代表:

海关总署选派的驻鲁山县上竹园寺村第一书记王镝;

市中级法院驻村第一书记王全胜;

市疾控中心驻村干部李河新;

原市安监局驻村干部张现会;

鲁山县科协驻村干部南红;

鲁山县教体局驻村干部姬中三;

还有杜先斌、崔永剑、张长欣、闫春阳、袁海军、张志伟等众多优秀的基层扶贫干部,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身为一名普通“鲁山扶贫人”的责任和担当。

特别是鲁山县扶贫干部周大浩,自1986年参加工作,便投身进鲁山县熊背乡的发展建设之中,直至2018年10月9日,周大浩把生命留在了脱贫一线,用自己的奉献之火、生命之光,点燃了苦寒贫穷的土地,温暖了群众的心灵。

鲁山县二高派驻尧山镇马公店村的扶贫干部郭文峰,在生命中最后的一个月,他仍有28天奔波在扶贫第一线。2019年3月5日夜,郭文峰在整理扶贫资料时,突然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1岁。

他们是真正的“扶贫英雄”,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拥有坚毅的品质、赤诚的初心、崇高的信念,用一腔热血铸就了鲁山县脱贫事业的丰碑,用“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精神激励着“鲁山扶贫人”的不断前行。

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这本书的执笔者,并以此投身于伟大的中国脱贫时代洪流之中,以拙笔去参与这场举世瞩目的脱贫战役。以一名文艺工作者的眼光去重新审视鲁山县扶贫的过程,并用文字的方式去展示给更多人。

(责任编辑:碧澎)

猜你喜欢
见证者村干部攻坚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中俄友谊的见证者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移动
Chopard萧邦 红毯星光的见证者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德国: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时代见证者”
攻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