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妙团扇 雅趣匠心成

2021-04-12 11:24钟小敏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3期
关键词:团扇文化

钟小敏

在李晶的眼里,团扇的美是技艺之美,更是文化之美。

余嗜闲,雅好古。穿过被旧时岁月浸染的姑苏老巷,在午后阳光拥抱的嗜闲居里,我经历了一段刻入团扇的时光之旅。

恋上一把扇

2002年的某一天,荧屏内的戏台上,程派名剧《锁麟囊》正在上演,程派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先生那婉转低回、断续起伏的优美唱腔深深地吸引了荧屏外的高中生李晶。正是从那刻起,京剧悄悄地打开了这位少年心底那扇追寻传统文化与时尚之美的大门。

多年后,少年已经长大,成了江南大学里的戏曲青年。在一次受学校邀请的“京昆专场”演出中,李晶表演细腻、情绪饱满,举手投足间的专业与投入,令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频频叫好。

曲内唱、念、做、打;曲外布景、化妆、道具……每一个戏曲元素,无一不让李晶为之着迷。他热爱戏曲中的传统文化,也钟情于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服装、头面、扇子等道具。因为演出的需要,精益求精的他会尽可能找到最贴合戏曲的道具。因囊中羞涩,他有时自己买材料制作;如果遇到破损的道具,他就找师傅修。几年来,他往来于无锡、苏州之间,穿梭在手艺人藏身的大街小巷中,出入于古玩市集。他爱上了收藏,也爱上了苏州。

扇子是戏剧舞台上公认的“万能”道具,有折扇、团扇。李晶说,初见团扇,他便再也忘不掉。团扇的美犹如失落千年的美,像宿世的缘分,有着初恋一般的美好。

2013年,本科学工商管理、研究生读设计的李晶从江南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苏州,租下一栋老房,专注于他挚爱的团扇。

情定嗜闲居

复原一把老团扇的难度,超出了李晶的预期。他想还原老祖宗的工,传承旧文人的艺,奈何岁月无情,老一辈的手艺人已寥寥无几。

“那些年我收了一些有破损的老折扇,也找到了师傅来修复。”回想此事,李晶记忆犹新,“我还收了一些老团扇,有的只剩下扇框和扇柄,我很想用老料子去复原,可是没能找到合适的老师傅。”

制扇工艺不算复杂,但复原到原本的精致程度却有着很高的难度,因为复原者不仅要有过硬的手艺,还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从未拜师学艺的李晶,一动手就挑战如此高难度的老技艺,自然被看成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可李晶并未胆怯,他笑着说:“过程没那么‘传奇。”

深厚的戏曲造诣和文学功底,加之美学天分,李晶为团扇设计注入了与众不同的内涵。苏州园林里的一处竹影、T台上的一袭新衣、古书画上的一篇作品、古玩市场里的一件古董……这些都能成为李晶制作团扇的灵感。

第一柄团扇完工的时候,李晶就获得了成功。他用自己“不传奇”的设计,制作出了一柄又一柄精美独特的团扇,收获了一批又一批能读懂团扇的粉丝。这更加深了他对团扇文化的热爱。

团扇之美,美在其对文化与传统的承载。如同苏州古城老巷,处处印刻着历史的记忆。李晶本就爱这样的地方,这一间间看似破旧的老宅子,或许藏着一段曾经辉煌的岁月。站在五爱巷31号的小院门口,阳光洒落在深灰色瓦片的廊前,李晶的脑海里浮现出六个字:余嗜闲,雅好古。

这里,正是他梦想中的嗜闲居。

美在方寸间

推开厚重的木门,经过一个小小的院子,落地大窗内,不同款式、颜色和风格的团扇,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一楼的墙面和博古架上,二楼工作室则摆放着扇面和扇柄用到的各种材料、工具,俨然一个小型的团扇博物馆。这是李晶亲手打造的嗜闲居,他在这里工作、会客;在这里和小伙伴们研究制作四季美食;他也会在这里和票友小聚,唱几段昆曲,享受着他的别样人生。

和李晶聊天是一種享受,因为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小院里雨中的荷叶,都曾是他扇面中的一处风景。那种“不传奇”的简单,源于他对美的认知,也源于他对团扇文化的爱与执着。

在博古架上摆放的一件仿清代宫廷款作品“海屋添筹”,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柄做工精致的团扇有着十分特别的古典美。李晶说,这件作品的完成耗时近一年。在确定题材后,他根据团扇的特性在细节上做了一些改动,经过选色、材质搭配、打样、打磨细节、调整、再打样、手工制作,终于做成了一件完美的作品。听完李晶的介绍,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极致”二字。

“你知道吗?其实第一次打样出来后,因为一个小细节,我和师傅沟通了好久,最终说服他重新改过。”李晶笑着说。原来,“海屋添筹”出自苏东坡《东坡志林》中一个仙人比寿的美丽传说。故宫里的一处壁画上描绘出“海屋添筹”的画面:蓬莱仙岛、仙境、祥云、亭台、小屋、仙鹤……仙鹤口中衔来的小小竹片,正是所添之“筹”,寓为“添寿”之意。然而师傅粗心大意丢了这点睛一笔。

“团扇看起来小,但是从扇面、扇框、扇柄到流苏,每一种工艺都能写一部工艺史。”李晶说,“团扇的与众不同,就在于其承载了中国千年传统文化。”

因其精致而华丽的材质,轻柔雅致的外形,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和痴男怨女寄情于扇,诉说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团扇为名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流传千年。西汉才女班婕妤的一首《团扇歌》(又称《怨歌行》)便是最早的代表:“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才女借团扇之精美,喻自身之高洁;“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则是她叹夫君之薄情,哀内心之伤感。此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的《团扇歌》、唐代杜牧的《秋夕》、宋代苏东坡的《贺新郎》等都是以团扇为寄情对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唐伯虎的画作《秋风纨扇图》,更是以水墨展示了团扇之魅。《红楼梦》中,团扇也是大宅门里女儿家心情、境遇的写照,深深地印刻在优美的文字中。

在李晶的眼里,团扇的美是技艺之美,更是文化之美。

走入人群中

在李晶看来,团扇兼具了观赏性和实用性,不应该只停留在一小部分人的视线里。传承团扇技艺与文化,让各行各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认识和热爱团扇之美,是他最大的心愿。

为了这个心愿,李晶做了很多努力。他办展览、做活动、参加比赛、走进校园、接受采访,不遗余力地推广团扇文化。有人质疑他想红,他只是笑笑:“初心在此,始终如一。”

超模刘雯曾手持团扇流连于英国城堡内,在欧洲掀起了中国古典文化风潮;《如懿传》里的周迅手持团扇,仪态万千;《天盛长歌》里的陈坤一扇在手,潇洒自如;综艺节目《偶像来了》中女明星人手一柄团扇,绰约多姿……

这些,都是李晶给他们挑选搭配的。“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些渐渐被淡忘或不为人知的手工艺,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李晶每次接受演讲邀约时最想传递的理念。

一柄合欢扇,半本工艺史。传承这门技艺的李晶在业内已经拥有足够的名气,作品也被许多人收藏。他希望多年后,人们是因为扇子本身的美而收藏,而不是背后的价格。

因此,他从不落款。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

猜你喜欢
团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团扇
站在苏州团扇背后的人
谁远谁近?
扇面作画
明月入怀:中国团扇文化印象展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