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2021-04-12 11:24杨满意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中学生

杨满意

内容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中学写作要求明显提高,而初一学生普遍陷入不会写和不想写的恶性循环之中,笔者通过教授写作课时所总结的经验来尝试解决初一学生遇到的写作问题,主要采用使用教授多样写作策略,进行模块化写作和强化写作反馈机制等方法来研究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中学作文 课程标准 中学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中学写作要求明显提高,而初一学生普遍陷入不会写和不想写的恶性循环之中,笔者通过教授写作课时所总结的经验来尝试解决初一学生遇到的写作问题,主要采用使用教授多样写作策略,进行模块化写作和强化写作反馈机制等方法来研究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写作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初中语文写作有着明确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1]”。另外,中学语文写作更强调有明确的记叙文、议论文等作文文体特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给出的语文写作要求为,“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而在第三学段(5-6年级)中所给出的语文写作要求中只提及“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段描述[3]”。初中语文写作不仅在文体方面更加明确,而且在难度方面相较于小学语文写作也有所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写作,而且还要求在45分钟内要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不仅如此,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要把作文的书写当成练字的过程[4]。

二.初一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不会写,不懂要求与写法

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不会写中学作文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学生不理解课程标准对于中学作文的要求。小学写作要求中的看图写话以及200字以内的“说话”,既不能满足初中作文不少于600字的字数要求,而且在明确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文体的写作上也达不到课程标准对初中写作的要求。

另一方面,学生缺乏相应的适合中学写作的方法。他们仍然受小学时期写作的影响,所学习的写作方法仍然是针对简单的看图写话的形式,而课程标准上所要求的中学作文。据笔者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唯一学到的写作方法为“六要素写作法”,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中学作文中所遇到问题的产生。利用六要素写记叙文,学生无话可说,但为了完成字数要求,不得不凑字数而使得作文成为流水账。这样的写作方法不仅没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反而带来了“无病呻吟”的写作问题。

在既不能达到课程标准中的写作要求,也没有相应的中学写作方法作指导,学生只能是遭遇不会写中学作文的困境。

2.学生不想写,缺乏写作积极性

大部分初一学生在主观意愿上是逃避写作的。一方面在于初中作文字数要求相较于小学作文的200字一下子跃升至不少于600字,这也使得初中作文的难度大大增加,这600字的大作文严重打击学生尤其是是刚升入初一的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还未写作就已经产生畏惧心理,一到语文写作训练时就怨声载道,教师在写作教学时也束手无策[5]。另一方面,不仅是字数的增加,中学作文还在文章结构,材料运用和语言选择上有着更高的要求。一些学生虽然有写日记的习惯,但近乎于流水账形式的日记不仅不能为中学写作转化足够的写作材料,还固化了学生写作的模式,难以适应中学写作,尤其是考场作文,从而进一步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

3.作文評价反馈机制滞后,挫伤学生积极性。

作文批改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600字的大作文,近100本的作业量,大部分语文教师既做不到及时批改,也做不到详细批改,耳提面命地针对每一位学生的问题来进行面批也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给分制形式来进行作文批改,但这既不能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也不能让学生理解应该如何改正。学生每次上交的作文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这不仅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使学生逐渐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

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言,现在的语文教学呈现“多慢费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中学作文教学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本应成为中学学生语文成绩加分的最大贡献者,却成为学生痛苦的来源,成为他们眼中的“鸡肋”,如何扭转这种畸形的中学写作现状,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不得不共同面对的难题。

三.初中语文写作的教学策略

1.先降低写作难度,后循序渐进提升

中学写作任务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首先要降低学生刚开始写中学作文的难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上[6]。写作要求先要贴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关注现实和热爱生活中,表达积极向上的真情实感。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写日记的材料中进行筛选和提炼,选择适合写作的部分,然后进行整合和补充,这种循序渐进深化写作进程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消除初一学生的畏惧心理,还能提升其写作兴趣。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日记中提炼有关材料,写作有明确共同主题的周记,让写周记成为学生锻炼写作能力的方式。由于有足够的日记材料支撑,再加上自身的经历,学生自然能够写出作文,虽然会略显稚嫩,但这回逐渐提升他们对中学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2.教授新型写作策略

“六要素写作法”虽然仍被广泛使用,但不太能适应课程标准下的新型中学写作要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尝试在中学写作课堂中引入多种写作方式,如“五步写作法”“过程写作法”“六字珠联法”等,这些新型写作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选择,还适应了课程标准下中学写作的新要求。在写作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五步写作法”,即“平静生活——遇到问题——内心纠结——解决问题——回归平静”,以及“SCQOR”的写作方法也有所涉及。因此,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就会有意识地培养自身作文的框架意识,明确应该如何开头和结尾,哪里应该是文章的重点,以及“内心纠结”的存在,使得故事更加波澜起伏,具有人情味。这样教授多种写作方法不仅为学生进行命题写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还为其自主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3.化整为零,模块化写作培养学生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尽量减少布置600-800字大作文的作业次数,另一方面,加大200字以内的小练笔式模块化练习。借助课文划分结构的方法来引用到写作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作文结构,然后围绕共同主题,针对每个部分进行小练笔。这样既能降低学生写600字大作文的恐惧心理,也能在不降低对学生写作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减轻语文教师批阅作文负担。这对于学生不仅能做学以致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结构理解的同时,还能内化写作框架意识,形成写作框架思维。

不仅如此,这种200字的小练笔既可以是文章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读写”,“说写”任务的结合,这种模块化练习写作能够积小块成大块,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实现整篇作文的书写。

4.规范化批阅作文,实现过程写作

反馈是学生写作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分制和评语制是当前语文教师在作文批改中最常用的方式,但给分制失于笼统,评语制又太过琐碎。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反馈既要到有理可循,有章可鉴,又要体现课程标准对中学作文考察的不同要求。在反馈中,不仅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各方面所暴露的问题,还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及时总结自己的亮点和闪光点。如果采用单纯赋分来批改作文的话,两个同是45分的同学,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而换成评语制反馈,那近100本的作文的评语也会加大教师工作负担。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过程写作,即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之前,要多写几次草稿,在教师修改后,进行自我修改和同伴修改,以求尽可能完全和丰富自己的思想[7]。这种作文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而言,通过多次草稿的撰写能够多方面的丰富自己的思想,而且阅读同伴的作文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写作错误的认识,而写得好的作文也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典范。当然,在动员学生进行第一次写作之前,笔者就明确在作文的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进行詳细指导,促进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而在过程写作中,学会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最终达到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写作方式。

根据笔者所教授的班级给出的反馈,随着进行“过程写作”等一系列的写作方式的改变,学生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并且逐渐能写出结构完备,语言详实的600字以上的记叙文了。

通过以笔者自身教学来发现中学写作的问题,并逐步寻找解决方法。初一学生面对中学作文可谓是困难重重,薄弱点多多,但只要明确要求,教导方法,然后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一定能适应中学作文并能取得好成绩的。因此,笔者在此将自己在开学近一个月的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解决方式抛砖引玉地呈现出来,希望能对其他教师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2][3][4][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3,15,13,23,23.

[5]孙欣,潘敏,沈菁,李山,秦雪,杜春桃,谢丽.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吉林:吉林教育,2011.11:23.

[7]徐碧美 著 陈静 李忠如 译.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237.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厦门一中集美分校)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中学生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