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人物性格之辩

2021-04-12 22:47王瑞达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物性格项羽

王瑞达

内容摘要:在教授经典的文言篇目《鸿门宴》时,总是有老师评价项羽有勇无谋。本文借助《史记》《资治通鑒》中关于项羽夺回军权、破釜沉舟、彭城之战和最后一战等记载,得出项羽善抓时机、巧用兵法、知彼知己、作战有方,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的结论。而他之所以最终失败,不是因为有勇无谋,而是太多的限制性信念击溃西楚霸王。

关键词:项羽 人物性格 有勇无谋 限制性信念

高中和高职的语文课本里一直保留着一篇经典的文言篇目《鸿门宴》。兼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语文协作组成员、校学科带头人、督导老师等身份,笔者不止一次听到老师们在分析《鸿门宴》中项羽人物形象的时候,评价项羽“有勇无谋”“寡谋轻信”“优柔寡断”。不仅如此,在一些教学参考、教案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评价。那么,项羽真的“有勇无谋”吗?

对于项羽的人物特点,历来都是众说纷纭。的确有人评价项羽有勇无谋,比如东汉的郭嘉就认为项羽“恃勇无谋”。但也有人对项羽做出了极高的评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代才女李清照赞叹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清代才女李晚芳更是赞叹:“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那么,项羽到底是有勇无谋的莽撞汉呢,还是人杰英雄?

为了判断这一问题,我们不妨重读历史,去找一找答案。

一.通过相关故事分析项羽是否有勇无谋

(一)取得军权

据《史记》《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叔父项梁在项羽的辅佐下趁机起事,义军逐渐壮大,接连打败秦军,形势一片大好。不料,项梁在定陶战役中被章邯成功偷袭,兵败被杀。他拥立的名义首领楚怀王跳到前台统领军队,任命宋义为上将军,统领全军去援助被秦军围攻的赵国。这就意味着项家的义军领导权被剥夺了,项羽面临第一次大考验。

宋义统领义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用坐山观虎斗之法,准备渔翁得利。反观作为副将的项羽,这时候却不动声色,他没有在丢掉兵权之后立即武力夺回,而是足足等了46天。等什么?当然是时机。假如项羽一开始就斩杀主帅宋义,那就是彻头彻尾的造反,义军将士很可能群起而攻之。但是,一旦宋义漏出破绽,端掉他就理直气壮、顺应民意了。46天后,这一天,天寒大雨,军中无粮,士卒们饥寒交迫,怨声载道。宋义却大宴宾朋,为儿子送行。项羽大骂宋义胆小怕事,贻误军机,徇私枉法,不恤士卒,于是冲进帐中,斩杀宋义,顺利夺回军权。关键是将士们心服口服。

由此可见,项羽不但很有耐心,而且善抓时机,有理有节有策略,理直气壮地夺回了军队的指挥权。这足见项羽有勇也有谋。

(二)破釜沉舟

取得了军权,项羽的第一仗就是巨鹿之战。为了打败秦军,项羽领兵过河后,打破铁锅,凿沉渡船,不留退路。于是楚军只懂向前不肯后退,在与秦军交战时以一当十,杀得秦军节节败退,一举歼灭了秦军主力,为灭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认为,破釜沉舟是项羽侥幸获胜。但其实,这一策略来自《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这样说来,项羽是巧用了兵法。

不但符合兵法,破釜沉舟还符合心理学原理,这个原理就是应激反应——让将士们面临绝境,不胜则亡,导致将士们犹如困兽,迸发出平时没有的精神状态,从而超水平发挥。不但符合心理学原理,破釜沉舟还符合经济学原理,这个原理叫做沉没成本理论——项羽杀了主帅宋义,将士们面临选择,项羽这个主帅你跟还是不跟?大家当时选择跟了。项羽下令把锅给砸了,只带三天口粮去打仗,跟还是不跟?将士们又选择跟了。等过了河,项羽又下令把船给砸了,现在口粮很少,船也没了,前面就是声势浩大的秦军,要活,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打赢秦军。项羽给将士们的沉没成本越来越大,最后大到了以生命换取胜利。将士们别无选择,只有拼死一战。

这样看来,破釜沉舟绝不是项羽的一时冲动,它既合乎兵法,又符合心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在这场战役中,项羽的谋略非同一般。

(三)所向披靡

一战成名后,项羽又打了七十余战,从未失败。可见,他的军事才能相当了得,堪称战神。后来项羽一统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

巨鹿之战后,义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秦王朝分崩离析。不料,怀王派刘邦绕过秦军主力直捣咸阳,率先入关。项羽大发雷霆,摆了一场鸿门宴。宴上,刘邦屈服。于是,项羽分封了汉王刘邦在内的十八路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事实上统一了天下,成为一代领袖。

后来,刘邦悄悄地发展壮大。公元前205年,刘邦趁着项羽平定齐国叛乱之机,借为义帝报仇之名,联合五路诸侯的兵马56万,浩浩荡荡进攻楚国,这就是精彩绝伦的彭城之战。

汉军来势汹汹,占领彭城。项羽的形势相当不利:其一两线作战,其二兵力悬殊,其三路途遥远,其四后方沦陷。但是,项羽却带领3万骑兵赶回彭城,杀得刘邦落荒而逃,路上几度抛儿弃女。其父、其妻被楚军捕获,汉军几乎全军覆没,各路诸侯纷纷背叛。

项羽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麻痹敌人。项羽派主力继续对抗齐军,只是悄悄带领3万骑兵杀回,出其不意。因此,汉军占领彭城后瓜分珠宝,抢夺美人,饮酒作乐,被胜利冲昏头脑,毫无防备。

其次,绕过重兵。彭城东北方向,刘邦设置了多道关卡。但是,项羽没有直接回彭城,而是先向西,再往南,不但绕过了樊哙的三十万大军,甚至成功地绕过了守卫彭城北门的重兵,让汉军的几十万大军形同虚设。

第三,乘虚而入。趁着夜色,项羽绕到守卫松弛的彭城以西,凌晨突然攻城,汉军根本来不及反应。甚至,项羽很可能是安排了内应。

最后,分工明确。从战况分析看,西楚骑兵主要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直攻主帅,项羽显然料到刘邦夜寝楚宫,应该是自己带队亲自冲杀,造成刘邦落荒而逃,来不及指挥作战,导致汉军无人指挥,横冲直撞,互相踩踏,损失十余万人。一个是赶杀逃兵,楚军利用速度优势,又熟悉地形,利用汉军的恐惧,有意将他们赶往谷水、泗水,又歼敌十余万。后来追杀汉军,将十余万汉军逼入睢水。

可见,几十万汉军毫无战斗力,像无头的苍蝇,不但任人宰割,还相互踩踏。而楚军3万人,勇猛冷静,知彼知己,避实就虚,目标明确,处处体现了项羽作战有方。

之后,刘邦一路狂奔,对垒中还被射伤。后来由于楚军长期征战已经疲惫,又粮食不接,才同意了鸿沟和议,楚河汉界,中分天下。

(四)最后一战

鸿沟和议后,项羽撤军,刘邦却突然毁约,追击项羽。项羽率军反击,结果又是刘邦大败。于是刘邦坚守城池,等待援兵。

公元前202年,韩信带兵30万为前军,会同各路大军60万,包围楚军,项羽退守垓下,四面楚歌,只好突围。项羽跑到东城,只剩铁杆28人,而追兵数千。项羽的最后一战也是相当精彩。

项羽把28人分成四队,向四面突围,斩杀一员大将。四队突围后变成三队,在汉军调整队形的时候,又斩汉一名都尉,杀上百人。楚军完成突围、斩将、夺旗三胜,只损失2人。

虽然是荣誉之战,但这最后一战也足见项羽善用兵法,知彼知己。

由此可见,项羽不是有勇无谋,而是足智多谋。

二.项羽最终战败的原因分析

既然有勇有谋,这位沙场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英雄豪杰怎么会功亏一篑呢?笔者认为,是限制性信念击溃西楚霸王。

限制性信念就是阻礙人们成功的想法和念头。西楚霸王有太多的固有思想:

(一)君子理念。君子理念讲究光明磊落,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就明显体现了这一思想。此外,古人提倡“君子之交淡若水”,淡化物质交往。韩信、陈平、郦食其等人都说项羽对有功之人不能及时封赏。这不是项羽吝啬,而是出身贵族的西楚霸王不喜欢用物质笼络人,那样太俗气。他需要的是淡泊名利的勇士,对自己心悦诚服。可惜的是,君子理念并不适合政治斗争。

(二)分封而治。项羽出生于楚国贵族之家,在他眼中,分封制是常态,唯一的集权制王朝——秦朝瞬间灭亡,项羽不想步其后尘。问题是,长期的分封制导致争权夺利,打打杀杀,大家已经厌倦。在当时,分封制已落伍,集权制才是群众的呼声。

(三)衣锦还乡。关于定都问题,项羽不听劝阻,而是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得势了,一定要让父老乡亲知道,这才值得。其实,真正的自信是不需要别人赞美的。这一信念,导致项羽定都彭城,放弃了地势险要、物资富饶的关中地区,而刘邦恰恰占有了它。于是,项羽仗仗取胜,却不能保持;刘邦损失惨重,却很快补给。打仗就是打后勤,衣锦还乡的理念让项羽失去了后勤补给。

(四)失败可耻。面对乌江亭长的救命之船,项王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逃走。失败了,太没面子;只有胜利者才是光荣的。其实,这是对自己的苛责,是对自己的不完美不够接纳。如果把失败当作一种经历,一种体验,那它就是人生难得的财富。

至此,我们发现,西楚霸王不是有勇无谋,而是足智多谋,因此在沙场所向披靡。但太多的限制性信念击溃西楚霸王,导致了他的最终失败。

参考文献

[1]史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汉)司马迁,2015

[2]资治通鉴M].岳麓书社出版社,(北宋)司马光,2009

[3]深入项羽之心,方识霸王本色——项羽形象之我见[J].张博伦.汉字文化.2019(S2)

[4]《鸿门宴》赏析——项羽,悲剧的浪漫主义英雄[J].王帅兵.作文.2019(48)

(作者单位: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人物性格项羽
项羽虞姬
四面楚歌
浅析话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解读《愤怒的回顾》中吉米愤怒的原因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试述《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
项羽并非自刎而死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