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确保脱贫不返贫

2021-04-13 14:05邹京军
老区建设 2021年23期
关键词:成果攻坚考核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为此,作为乡村振兴部门干部,我们要在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深刻解读脱贫攻坚背后的“制胜密码”,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奏响新征程上的奋斗乐章。

一、充分认清全市脱贫攻坚取得成就

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攻坚期内,新余市各级扶贫干部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精神,聚焦目标任务,整合资源,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一)实现脱贫“高质量”,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一是稳定就业增收,持续开展“送岗下乡、送岗上户、送人上岗”活动,采取“五个一批”就业举措,帮助近1万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二是发展产业增效,发展特色产业项目932个,行政村产业覆盖率95%,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带动,贫困人口通过特色产业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三是促进消费增长,积极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加快“三专”建设,推进扶贫产品“六进”活动,销售扶贫产品2.32亿元。

(二)脱贫成果“可持续”,增加了贫困群众的安全感。一是大力帮扶增收,聚焦疫情灾情等不利影响,全面落实“六个增补”要求,率先开展贫困群众收入监测,因户施策帮扶,贫困户、边缘户人均收入稳定增长,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创新防贫保险。由市扶贫慈善基金会筹集社会资金,并保持资金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每年为全市7万名农村低收入人群购买防贫保险,在全省开创使用社会资金开展防贫保险先例。三是加强资产管理。创新开发扶贫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率先完成全省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试点,建立起经营性扶贫资产管理长效化机制,确保资产持续发挥扶贫功效。

(三)强化主体“内动力”,激发了贫困群众的荣辱感。一是创新“党建+晓康驿站”扶贫扶志新模式,出台《全面提升“党建+晓康驿站”工作十条》,落实运营补贴资金543.89万元;二是每月开展“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采取“红黑榜”激励约束方式,红榜评选2917人、黑榜通报641人;三是组织开展全市“晓康驿站”50强、“感恩奋进之星”等评选活动,持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贫困群众两个方面的内生动力,全市脱贫典型中有61人当选村小组长,28人遴选为致富带头人。

二、面对新使命新任务强化责任担当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发挥好脱贫攻坚精神,做好面对新的任务思想。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思想关口。脱贫攻坚结束后,按照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对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做好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脱贫群众不返贫。

(二)要强化责任担当,传导管党治党压力。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级党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选优配强镇(办)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培养锻炼,分级分类加强干部培训,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要优先重用,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

(三)要筑牢监督关口,推进考核机制衔接。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职能部门监督、群眾监督、舆论监督的多元主体作用。同时,基层纪检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及时采取措施,对苗头迹象加大处理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将微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另外,完善基层干部薪酬管理,为基层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创造物质条件。继续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镇(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测评范围。加强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衔接。注重考核工作实效,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正向激励,落实责任追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作为干部任前考察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三、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进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江西省委决策部署,聚焦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的总体要求,立足新职责,扛牢新使命,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继续保持在全省全国走在前、作示范、勇争先的良好态势,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聚焦首要任务,做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实施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因户精准施策,分层分类帮扶,防止发生新的贫困,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聚焦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促进人才振兴。继续探索“政府引导、龙头企业领办、全产业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联农带农”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产业,做大产业规模,做长产业链条,以产业搭建农村育人平台,以产业兴旺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三)聚焦发展难题,以改革举措开创新局面。大力实施“6+5”改革创新项目,即全面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扶贫资产管理、特色产业发展、积分制推进乡风文明、“小微权力”治理、乡村振兴系统化信息化技术支撑等6项全域性改革;大力推进乡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农民合作社内置金融改革、乡村全域一体化规划、建立乡村社区营造模式、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5项区域性创新,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乡村振兴系列难题。

(四)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村庄整体规划和分类布局,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推进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成果,持续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五)聚焦衔接要求,健全推进落实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落实、政策支持、考核监督、社会动员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全面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县乡主体责任,推动县委书记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形成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作者简介:邹京军,新余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成果攻坚考核
验收成果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攻坚脱贫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