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04-13 16:31袁鸿恩
老区建设 2021年23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集体经济攻坚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不仅让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极大改善,也让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光辉历程,深情回顾了脱贫攻坚英模感人事迹,强调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们落实总书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重要指示的节点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转化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不断开创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涉及面更广,标准、要求、质量都更高,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又将是一场艰难困苦的人民战争。我们要以脱贫摘帽为新的起点,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传承好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规划引领,细化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完善推进机制,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我认为提升乡村振兴干部综合素质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巩固好“三基”

一是巩固党建基础。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建强基层组织,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的第一要务。抓住了党建,就抓住了驻村工作的牛鼻子。经过持续开展“第一书记抓支部带支书”、“党员联户帮,携手奔小康”等活动,脱贫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基层组织阵地明显改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明显提升。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首先要巩固基层党建基础,第一书记更要持续抓好党建,用自己的过硬作风去带领队伍,用支部过硬的战斗力去打赢乡村振兴“持久战”。要立足于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建机制强基础,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让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是巩固脱贫基础。在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驻村第一书记是“四个不摘”的坚定支持者、执行者,“扶上马,送一程”,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有效防范返贫。特别是从去年到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一些脱贫群众在生活、就业、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都遇到了一些困难,第一书记就要一户一户排查,做到一户一策,确保每一户脱贫群众的收入不受影响,真正提高脱贫的成色和全面小康的底色。

三是巩固集体经济基础。集体经济发展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这几年,脱贫村的集体经济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盘活资产等多种方式,得到了较大发展。集体经济强了,但总体上看,集体经济基础还是比较薄弱,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带贫能力不足。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第一书记要把壮大集体经济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争取政策、流转土地、引进项目、盘活资产等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

二、抓好“三业”

一是抓好产业。产业发展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义。没有产业的发展,脱贫不能长久;没有产业的兴旺,振兴也是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种养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周期较长,要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第一书记抓产业扶贫的时候,既要注重短平快的产业,让脱贫群众短期内能增加收入,又要注重长效的产业,建立稳定增收的机制,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二是抓好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稳定脱贫的最便捷的通道。只要有就业条件的、有就业意愿的,第一书记都要积极协调,牵线搭桥,让脱贫群众实现就业脱贫、就业致富。

三是抓好创业。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特别是致富带头人的培育,一些脱贫户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更要持续抓好致富带头人的培育,加强培训引导,争取政策支持,让更多的脱贫群众成为致富带头人。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积极引导创业能人引领带动脱贫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三、提升“三力”

一是提升攻坚能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驻村第一书记是党的形象在基层的具体体现,脱贫攻坚战不仅锤炼了一批干部,也从很大程度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第一书记攻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脱贫成果能不能巩固拓展好,关系乡村振兴的开局能不能开好。提升攻坚能力,就要在作风、学习、团结上当“第一”,给其他村干部当表率;就要知农村、懂农业、爱农民,既有满腔热情,又有实际本领;就要坚定信心,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不放松。

二是提升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鄉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治理面临着一些难题,比如,随着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许多地方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农村“三留守”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不良风气盛行。这些都需要第一书记增强乡村治理这方面的意识,针对实际情况做一些探索,把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创造更多鲜活的、接地气的治理方案,创造风清气正、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法治知识、法治精神的普及宣传,可以和法院、司法所或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一些法律扶贫活动,提升农民特别是脱贫群众的法治意识。

三是提升内生动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等不来、靠不来、要不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就更要求第一书记要把扶贫扶志、志智双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教育培训、典型选树、奖励激励等多种方式,一方面让脱贫群众用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用一颗上进之心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真正激发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脱贫群众由“要我致富”向“我要致富”转变;另一方面,让更多的群众看到乡村面貌的变化、看到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让更多的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给人信心,催人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和传承好脱贫攻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创造人民群众更加期待的美好幸福生活。

作者简介:袁鸿恩,抚州高新区崇岗镇扶贫工作站。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集体经济攻坚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驻村第一书记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攻坚脱贫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