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中田:续写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新篇

2021-04-13 16:51吴维纲
老区建设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古村古建筑大厅

黎川县中田乡中田村(古称钟贤,今中田乡所在地)始建于唐代,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村中不仅留下了许多古建筑,还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据资料统计,明清两代中田陈鲁两家通过科举考试考取进士达26人,尤以陈家“一门七进士”在黎川享有盛誉,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中田有七品以上官员80余人。中田素以“钟灵毓秀,贤才辈出”著称于世,被称为“科举之乡、官宦之乡、教育之乡、慈善之乡、书法之乡、文学之乡”。2018年,中田村获批全国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近年来,中田乡加大了对古村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对现有古建筑进行造册登记,挂牌保护,同时对古村历史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续写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新篇。

古村建筑,古风犹存历久弥新

中田村在明清两代聚居人口1.2万人,由于龙安河依村而过,当时古渡码头,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商贸十分发达,素有“小苏州”之称。古语云:“时人只知有中田,不知有新城(古时黎川县城)也”。再加明清两代中田涌现出许多的达官显贵,因而村中建有许多高堂大院。据村中老者介绍,钟贤村陈家过去在村里建有明清古建筑等精美的大厅数十栋。最具盛名的建筑是“会围”,它是一座由七八个大厅组成的古建筑群,大厅里雕梁画栋,金壁輝煌。每一栋大厅都有反映当时民俗文化精致的木雕、砖雕,大门前有一个镂空石牌坊,上面刻有许多美好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还有许多象征吉祥如意的动物和花卉,雕刻工艺十分的精美。可惜这栋宝贵的古建筑已经在战乱年代被一把大火烧毁。

幸运的是,进士第、中宪第、中翰第、郎官第、大夫第、世科第等古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其中最闻名遐迩的便是始建于明朝嘉靖5年(公元1526年)的鲁佐文公祠。该祠是村里鲁姓族人祀奉始祖鲁佐文公而建的祠堂,坐北朝南,位于村中心位置,三进式砖木结构,规模宏大,其建筑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气派非凡,为黎川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宗族祠堂。走进祠堂,迎面是一个宽敞的大院,清一色的麻石铺地,通往正厅的前面建有一座高大的牌楼,设有三重大门,门边竖立着两个雕工精致的石鼓,高约两米,上面刻有蟾蜍、祥云和花草图案。祠堂门前的石阶两旁有一对石狮,一公一母。大厅的建筑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屋顶是清代民居中最常见的斗拱结构,30多根直径将近1米的木柱将大厅高高擎起,显得庄严雄伟。木梁上放置了燕窝,上面雕刻了许多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古村文化,悠久深厚精华荟萃

走进中田鲁家公祠,左右两侧的大门上方分别题写着“孝老”“奉亲”四个清晰的朱漆大字,照壁上书写了清康熙二十四年进士、翰林院侍讲鲁瑗(字留耕公)《留耕公家训十条》:一尊祖,二孝亲,三敬长,四慈幼,五正家,六睦族,七崇儒,八息讼,九贻后,十劝化。这十条家训开宗明义,透露出浓厚的宗族文化气息,闪耀着传统中华文化的光辉。

科举兴盛使中田村贤才辈出,不仅诞生了许多的达官显贵,也诞生了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其中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陈希祖、陈西普、陈孚恩、鲁琪光等,有清代著名文学家陈道、鲁九皋等。陈道(字凝斋)为清乾隆进士,著名文学家、理学家,曾捐巨资资助《盱江学院》,并创建《黎川书院》,著有《凝斋遗集》,其《官戒示长儿》一文被收入《四库全书》,是陈道写给长子陈守诚的家书,书中告诫他为官要清廉、勤俭、谦和、务实。鲁九皋(人称山木先生)为清乾隆进士,是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的弟子,著名文学家,著有《山木居士集》。由于人才荟萃,中田陈鲁两姓在当地被誉为“文献世族”。

中田村不仅是文化之乡,也是黎川的慈善之乡。我国历史文化中扶危济困有着悠久的传统,家族宗庙往往建有“义仓”,平时用于救助家族中的“鳏寡孤独”,遇到干旱或者遭受洪水灾害的年份则平抑粮价。在清代,中田村陈鲁两姓家族将这一慈善义举发扬光大,创办了“广仁庄”,不仅义仓将建在村中的每个家庙,而且建到了县城,最多时在全县建有义仓13处。黎川县志对陈氏义仓有这样的记载:“家庙之前创立广廒,翼以两厢。凡为仓十有四,缭以周垣,其前为治事之堂,堂东西序为夹室,堂之前有庭,庭左右为两庑,庭前为门,门有厅事六,东西皆有塾,而堂室门塾皆特建巍楼,足以凭高而望远也。门之外更设外垣,其中纵横十八丈,为曝晾园场。”

传承历史文化,续写时代新篇

为了传承和弘扬古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田乡加大了对中田古村的宣传、保护和开发力度,在《中田村传统村落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中田村“十四五”乡村文旅产业规划,精心打造“一心一廊一湖一街一区”,兴建游客服务中心、龙安河生态滨水走廊,开发中田村至硝石的玉湖景区,同时以传统村落为重点,打造以鲁佐文公祠为中心的齐路坑老街古色文化旅游区。中田通过筹集各方社会资金1000多万元,对鲁佐文公祠、中翰第、中宪第、大夫第等古建筑进行修缮,新建了钟贤文化广场,在广场树立了12位中田历史文化名人雕像,介绍他们的事迹,将中田村打造成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家风家教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中田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中田古村文化保护、传承和推广中来。乡贤王俭贵、王检平传承“广仁庄”扶贫济困的优秀慈善文化,出资30万元,成立“三检教育公益中心”,长期资助该乡优秀贫困学子。乡贤王晓伟成立“黎川守望精彩公益”,每年给该乡留守儿童献爱心。中田中心小学将该村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名篇汇编成册,作为学生的乡土教材,在少年儿童的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乡贤转业军人鲁祥军,出资修建了“鲁氏书苑”,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书苑设有乡村书屋,存放了政治、文学、历史、少儿读物等各类图书2000多本,并开设文化讲座,不定期介绍中田优秀的历史文化,以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作者简介:吴维纲,黎川县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史慧芳

猜你喜欢
古村古建筑大厅
下洲古村 打造“艾商文化”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古村之晨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古村研学感知传统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关闭交易大厅
跟踪导练(四)4
古村之友面向全国征集100位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