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与思考

2021-04-13 09:52毛新康米高峰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1年1期
关键词:数字

毛新康 米高峰

编者按 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引擎,将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智能+”作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不仅是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而且成为学界深入探讨的前沿课题。因此,探寻万物智能化发展,也无疑是传媒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5G与物联网的助力下,更多的智媒体产品会以多样化的物质形态出现。

为了推动传媒业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媒体传播研究的深入,给行业实践人员和高等院校学者提供更充分的交流机会,2020年7月,由西京学院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媒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国首届西京智能媒体论坛。会议围绕“智能传媒,推动社会,智构教育,培养新人”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为展示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从本期开始,《媒体融合新观察》开设智能传媒专题,陆续登载西京智媒体论坛的学术论文,以飨读者。

摘要:近年来,AI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蕴含着改变社会的力量并赋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及的同时,数字化也成为AI领域的一大热点话题,智能绘画、智能影像处理、AI写作、智能电视等相继走进大众的视野。构筑了一个数字化、深交互、广开放的AI赋能数字媒体的发展样态,并且这种态势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赋能样态的基础上,系统阐述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AI赋能 数字 媒体艺术

AI是一门包括十分广泛的学科,如机器人科学、计算机视觉设计等。自上世纪90年代末IBM公司的“深蓝”电脑击败了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开始,AI技术的概念逐渐地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在新媒体艺术的范畴中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综合、交叉的艺术学科,其利用电子媒介作为基础语言为AI赋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前,AI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学界与业界争相研究的课题。

一、AI赋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数字化图形图像大量产生

众所周知数字媒体艺术是以计算机软件为工具来生产艺术作品,而产出的作品大多以电子媒介为载体进行传播。数字化的图形图像作为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个艺术类型从产生到发展一直都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手工绘制到刻板印刷再到计算机辅助制图,图形图像的艺术形式变得风格多样,色彩效果从单一的黑白两色发展为1600万色,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在生产流程上,艺术创作者需要按照构思出的草稿将素材文件整理在计算机中备用,然后在软件中将素材拼贴、合成、施加特效、调色、文案等工序,将素材组合成为一个全新的艺术作品,最后将完成的作品导出成最终的成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升级,批量制图的功能也受到许多艺术创作者的追捧,这样的制作方式相较于传统手工绘制来说极大地提高了艺术作品的产量。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够满足艺术市场和商业市场的需求,艺术创作者的灵感、素材的质量以及批量处理的同类化现象都会影响艺术作品的产出速度和质量。

AI技术的应用让数字化图形图像的生产变得“聪明”起来。海量的素材库能够免去艺术创作者搜集、整理素材的时间和精力,就算没有创作灵感也可以根据素材库所提供的素材来激发创作灵感。艺术创作者们只需要在AI智能界面手动或语音提出自己的需求,大数据算法会将素材库中相匹配的素材提供给艺术创作者,并按照创作者提前预定好的版式、文案、字体、色系来进行排列组合,生成许多不同的方案供创作者挑选。例如,2016年天猫双十一购物节,一个名为“鲁班”的AI设计师首次亮相,为购物节当天完成了1.7亿张精美的产品展示海报,商品的点击率提升了100%。2017年,大量的AI设计师参与购物节产品宣传海报设计中,“鲁班”更是在当天完成了4亿张商品展示海报。AI赋能图像的大量产出,不仅极大地满足了社会需求,还创造出了巨额的社会财富。

(二)观众与作品相融的沉浸式交互体验

艺术表达的本意是为了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空间,这个过程本身就具有无限性和持续性,而AI技术给数字交互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它能够激发交互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在最表层给予用户真实可触的反馈,从而多维度地展现AI赋能所包含的艺术品质。早在2012年,兰登国际创作出一个沉浸式交互体验的艺术作品《雨屋》,曾登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这场非凡的室内“下雨”装置,吸引观众排队数小时去感受。这场体验艺术以数字三维和计算机3D感应技术为基础,将大自然中的雨迁移到室内来,通过人机交互,让观众走进雨中却能够不湿身。AI技术赋能的交互艺术也是一个典型的交叉性艺术样态,然而,它所传达的意义也不仅仅局限于人与装置的互动,更多的艺术作品所体现出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互动。2017年日本索尼公司发布了搭载AI技术的家用狗型机器人“aibo”。它能够自觉地靠近主人,发出有个性的叫声。众所周知,世界各大科研单位对于机器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一只机器狗能够模拟出狗的自然属性也不足为奇。但是,“aibo”不同于普通的机器狗,它的身体里嵌入了一块具有“智慧”的芯片,能够支持180多项语音输入,通过视觉模式识别功能和用户展开互动交流,并且能够对当前发生的动作做出相应的判断,这些功能可以应用于任何场景。

AI赋能数字交互艺术正在成为促进艺术领域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呈现了另类的艺术作品,既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达形式,又提升了艺术作品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性,加深了参与者与作品的直接沟通。可以说数字交互已经离不开AI技术,在场景中参与者的体验也成为作品的一个部分,情感的体验也会使得参与者和交互作品融为一体,结合成为一个新的艺术作品,因此,交互艺术的感染力不仅仅限于作品本身,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艺术作品的质量将会进一步提升。

(三)数字可视化展现数据之美

数字媒体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自然和数据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数据大多都通过静态图表的方式展示在用户面前。传统的单一数据分析结构随着数据的井喷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媒介生态环境,大体量运算、复杂的数据结构需要更加精准、快速的数据分析,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空间和视觉模型的创建使得實时变化的数据得以呈现,数据可视化就是一种通过数据导向而延伸出的视觉艺术形式,所产生的作品具有艺术+技术的双重属性。例如:荷兰设计师科斯腾团队与微软、德尔夫特科技大学、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以及伦勃朗故居博物馆的专家们携手打造的名为“The Next Rembrandt”的项目,该项目设计出了一款能够模仿17世纪著名画家伦勃朗作品的软件。仅仅是通过数据来模拟出画家的作品在艺术领域已经不再新鲜。AI赋能数字媒体技术对于数据艺术来说又多了一层举足轻重的意义,该团队通过对伦勃朗的300多件画作进行解构、分析,将作品中的构图、造型、光影、色彩、笔触等元素以及画家生前的创作偏好、创作环境等编码成可以任意排列的数据,计算机通过这些参数为人们创造出了伦勃朗的“下一幅”作品,由计算机创作出的作品和伦勃朗的画作不相伯仲,甚至一些已经进入拍卖行进行拍卖。

数据本身并不具备任何属性,就是一串看似复杂的数字符号。当数据披上AI打造的外衣时,数据就展示出了与其本源截然不同的艺术特质,并带着这些特质走进我们的生活,也代表着AI技术对于数字艺术的消解与重构。

二、AI赋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传播路径

传播媒介已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生产力的变化也在不断催生新的传播路径,AI技术的介入,逐渐淡化了数字艺术在生产环节的必要劳动,重心逐渐向传播过程偏移。首先,互动传播能够为观众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感受,对于创作者来说,观众的体验感比作品本身来说更加重要,创作者不仅仅需要得到观众对于作品鉴赏的结果,还需要得到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反馈,这种反馈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者融合了其他感官的综合体验。例如,2019年在西安新艺术中心举办的“情绪交互艺术展”,以观众为艺术的主体并传达出相应的艺术效果,情绪成为打开数字媒体艺术的钥匙,随着脑电波亮起的灯、数字互动壁画、水光涂鸦等等艺术作品给观众带来丰富体验的同时提升了作品的影响力。其次,全球化传播也是数字媒体艺术多元化传播的又一體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使数字媒体艺术由个人艺术和区域艺术转为全球艺术,尤其是在5G时代来临之际,网络传输速度大幅度提升使得观众欣赏艺术作品的渠道变宽、速度更快、质量更高。媒介承载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创作者一厢情愿的艺术思想,在AI技术的影响下数字艺术作品与观众的关系同样密切。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为AI赋能数字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二)行业边界消失

数字媒体艺术来源于新媒体艺术,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从新媒体概念产生以来,数字媒体也相继出现。不同于新媒体所涉及的声、光、电等艺术形式,只能依靠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来欣赏,数字媒体艺术更多的是依靠计算机来进行艺术创作的。现在很多的私人计算机中都有关于影视艺术、环境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等创作的软件,这些工具能够让艺术家们沉浸其中,和新媒体的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通过直接的感觉器官来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由于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同根同源,在发展的过程中展现不同的艺术方向,但在其艺术价值的研究中不能抛弃任意一方。然而,AI技术确实完全地来自于计算机领域,机器人开发、语音控制系统、智能家居、面部识别等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热点,数字艺术在AI技术的应用上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产品渲染、用户界面、交互设计等新兴领域的兴起,使得AI与数字艺术之间的壁垒逐渐打通。不久的将来,数字艺术和AI技术的融合发展也会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

(三)“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出自上世纪德国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博伊斯的名言,如今成为现实。艺术家是创作艺术的主体,在这个张扬个性、充满自我意识的年代,AI技术赋予了每个人成为艺术家的可能,在AI技术的影响下,每个艺术家也都能保持着对艺术探索的敏感性和掌握高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AI技术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宽阔的视野和创作方案,极大地改变了每个人在作品中的地位,实现了由信息接收者向信息控制者的角色转变。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为数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AI赋能数字媒体艺术为人们营造出惊喜、奇妙的感官体验,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本主义”的思想潮流终将到来,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正在打破固有的空间格局和情感边界,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多样化发展路径,不断探索前进。

三、结语

AI技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数字媒体艺术积极地拥抱AI技术,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着艺术创作的田野,在AI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为人们呈现了另类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丰富了艺术的种类,也提升了艺术作品传播价值。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媒体艺术会与AI技术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升艺术家的创作水准和艺术作品的质量,还能够打破行业壁垒和传播边界,真正的把人作为艺术创作的核心,让作品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张天骄.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创新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1):106.

[2]李菲.5G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19(12):259-260.

[3]陈光曦.浅议交互艺术的三个维度[J].艺术科技, 2019,32(13):141-142.

[4]章云清,张竸予,何玉涵.新媒体交互艺术中的传播路径选择[J].传播力研究,2019,3(01):3-4.

[5]舒怡,郭开鹤.新媒体影响下的艺术跨界融合[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01):155-156.

[6]杨虹.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浅析[J].电影评介,2010(03):80-81.

(作者毛新康系西京学院传媒学院教师,硕士;米高峰系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数字
创意数字“6”
是什么被挡住的数字
数字
答数字
分割数字板
数字看G20
数字看G20
数字
数字出谜语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