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党忠诚的要求、实质及教育路径研究

2021-04-14 21:32李晶晶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党校党员干部总书记

李晶晶 ,唐 璐

(1.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5;2.大庆油田第六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000)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时用32字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是其中重要内容。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格。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党员要将对党忠诚落到实处,贯穿一生。

一、新时代对党忠诚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2]这一论述揭示了对党忠诚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实质。

对党忠诚的最高境界即为“绝对”的忠诚。“绝对”意味着将对党的忠诚作为一种信仰,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原因,都会忠于党的信仰,都会忠于共产主义理想,都会忠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仰的力量是永恒的,也是具有时代性的。在建党百年之际,29位来自全国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获得了“七一勋章”,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信念的坚定、对宗旨的践行、对使命的坚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全党同志都要“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3]对党的“绝对”忠诚是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品格,是党员情系人民的特质,展现了党的道德优势。

新时代对党忠诚的体现即为“绝对”的忠诚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一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4]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党员前行的动力,是党员攻坚克难的保证。新时代,党所面临的社会革命的范围更加广泛,涉及的改革更加深刻,要解决的矛盾更加尖锐,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全体党员要更加坚定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只有党员的绝对忠诚,才能确保党员自身始终保持与党中央的一致。“绝对”奉献就要体现带头实干,就要牢记党员身份,就要勇敢冲锋,就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坚持和加强对党忠诚教育是新时代的要求

(一) 党应对执政复杂环境的客观要求

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胸怀这“两个大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必须加强党员对党的忠诚教育。

对党忠诚教育是应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客观需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环境下,要求党员提高对多元文化的辨别能力,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从国际形势上看,“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仍然是当代全球发展的主题。世界正在经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当前世界几个大国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前美国一强独大的局面逐浙为中、美、俄、欧等多极并立的局面所取代。此前的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而且是其中的主要受益者,而现实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的特点,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当中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扩展到广大发展中国家。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和传输手段非常广泛,对各国的政治经济都带来了严峻挑战。多样化的文化利用现代网络及科技手段逐渐扩大影响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态度,甚至造成了人们在价值观选择上的混乱,一些错误的人生观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与判断。因此,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就不能正确面对“两个大局”的机遇与挑战,就不能正确面对考验与危险,难以团结人民实现伟大复兴。

(二) 破解党面临现实问题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着国家发展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5]188目前,国家的各项工作都面临着更艰巨和更复杂的挑战,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坚持对党忠诚教育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14中国共产党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发展,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在苦干实干中攻坚克难。对党忠诚就是要经得起现实的考验,准确把握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勇于正视问题。“行百里者半九十。”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面对各种挑战,共产党员必须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总之,没有对党员的忠诚教育,则无法保持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对党的忠诚度。党员失去对党的忠诚,也必然会丧失直面问题的勇气,失去对国内外环境的判断力,失去破解难题的能力。

三、新时代加强对党忠诚教育的路径

(一)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思政工作,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构成的党的组织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党的组织根据党的纲领和章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将全体党员组织起来。各级党组织要发挥主心骨作用,不断强化思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6]65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首先,对党忠诚教育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始,守住“战斗堡垒”是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定位。党的工作的坚实支撑力量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也在基层,基层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和“魂”,基层建设不能偏离政治方向。其次,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这意味着基层党组织要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了解群众的诉求,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再次,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还意味着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加强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抓起,要不断的补齐短板,加强学习,在为人民群众切实服务中坚定对党忠诚。

(二) 发挥党校主渠道作用,强化“四史”教育,将红色基因融入对党忠诚教育

党校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要完成党赋予的职责和使命,要有一支忠于党的事业的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 《中国共产党党校 (行政学院) 工作条例》,明确提出了党校工作人员的职责,是新时代党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首先,党校要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将其贯穿于党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党校培养人才的第一标准是政治合格,对党忠诚。党校的人才培养要坚持党的立场、宗旨和事业,要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养党员干部的学校。发挥党校主渠道作用首要任务是抓好党校自身队伍建设。以此为基础,才能正确的宣传党的理论,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党校要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理论内涵,讲好红色基因故事。培养一批红色基因的研究者,以丰富的理论成果增强对红色基因的认同,以此加强对党忠诚教育。

(三) 发挥党员干部主力军作用,加强思想淬炼,在实践锻炼中铸牢对党忠诚之魂

党员干部是党员中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党员干部应继承发扬对党忠诚的品格,做到信仰坚定,品格高尚。首先,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必须坚定,有真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有坚持党的理论、路线、纲领不动摇的决心,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牢记和践行入党誓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党员干部要忠诚于人民,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忠诚于党与忠诚于人民是统一的,要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以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再次,党员干部要忠于职守。忠于职守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总之,党员干部要有敢为人先的雄心壮志,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要有能够承担重任的能力,干事创业,在实践中提高履职能力,铸牢对党忠诚之魂。

(四)发挥制度建设主推手作用,完善考评机制,永葆以对党忠诚之心选好对党忠诚之人

党的制度建设是提升党执政水平的重要方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可靠手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保障,是破解基层党建困境的有力抓手。首先,要建立和落实学习制度。保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以先进的思想武装党员头脑。其次,要建立和落实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确实把那些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勇于献身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组织保证。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保证党内组织生活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总之,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必须遵循党的建设发展规律,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这是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和提高对党忠诚的保障。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5]505对党忠诚是党员的首要政治品质,是党员一生必须坚守的承诺,因此,对党忠诚教育必须长期坚持,永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

猜你喜欢
党校党员干部总书记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