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问题和对策探讨

2021-04-14 20:38
卷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护林员管护林地

唐 伟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政府,陕西 安康 725000)

退耕还林工程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其在控制和减少沙尘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与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平衡发展[1]。而退耕还林这一伟大生态工程在逐步实施之后,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变得异常突出,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农民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如何平衡农民收入、创新农民经济收入点,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提升和发展,保护与开发新植林地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1 退耕还林问题分析

1)重造林轻管护现象普遍存在。针对退耕还林工作基层政府虽然出台了相关管护办法,也将退耕还林工作相关内容不同程度纳入了议事日程之中,然而重造轻管问题依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大部分农户依然停留在过去那种粗放经营的理念上,或者是仅仅考虑到了短期经济效益。而基层林业工作者在退耕还林中也存在着错位和缺失,未能真正肩负起自身责任。部分乡镇由于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较少,既要忙包村工作,又要忙业务工作,不可避免会出现指导和督促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导致相关管护工作的开展未能得到真正有效地落实。

2)林地管护不到位。退耕还林期间,应加强林地管护,即护林员要加强林地管理,避免出现人为砍伐现象,确保林木健康生长。实际上,现有林地管护制度不够完善,并且护林员薪资结构不够合理,管护工作中,常因护林员消极懈怠而弱化林地管护效果,导致退耕还林成果片面彰显。长此以往,林地管护实效性低水平徘徊,对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发展将起到负面作用。要想强化护林员责任意识,势必要全过程制定管护制度,站在护林员角度考虑问题,真正调动护林员工作热情,强化护林员工作能力[1]。

3)管理能力欠缺。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域人口分布问题对统一管理造成很大影响,人口分散于各个村庄中,村庄距离乡镇较远,这样就会导致传递产业信息时存在明显延迟问题,无法有效协同管理人员。而且不同村庄的产业发展没有科学规划,以至于整体产业结构很不均衡,农民、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影响农民收入。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国家政策补贴资金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更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在引导农民流转向其他产业时,政策上缺乏充足动力。另外,政府人员缺乏足够的调动能力,对于产业调整也形成很大阻碍。

2 退耕还林的改善措施

1)加强工程管护力度。要逐渐转变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和基层群众轻视养护管理、重视工程建设的错误认识,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管护力度。为了使广大基层群众在基层退耕还林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基层政府还有必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以基层群众的获利为重点激励目标,将基层群众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管护工作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从而自觉自愿参与到退耕还林工程管护工作中来。同时针对部分乡镇基层林业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建议上级部门应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具体情况对退耕还林工程管护区域进行一个合理的划分,每个区域至少配备一名专业的护林人员,强化退耕还林工程的管护力度。

2)后续产业大力培育。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开发工作稳步进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大林下资源开发力度,以此实现农户增收。具体来说,通过林下种草来涵养水源,满足所在地区牛羊草料供应需求,但牛羊管理者要坚持适度原则,避免破坏生态平衡,为草生长留有充足时间。当前,红豆草大量种植,这为以草养牧模式推广提供广阔空间,促进养殖业稳步发展。林果间作模式推广期间,鼓励当地农户大量种植经济性果树,打造分区经济林,这既能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又能起到防风固沙作用。与此同时,实行立体经营模式,将农户经济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林下种植药材,如党参等,这既能提高林下土地利用率,又能提高农户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可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大对林下资源的开发力度,推动林产加工业、林药业、林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走发展复合林业的路子,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形成以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森林旅游、采集加工为一体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林地单位面积产出,在完成退耕还林工作目标的同时发展当地经济。

3)提高协调管理能力。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对农民的疑虑充分考虑,如很多农民不了解相关产业,担心这些产业今后的收入,在接受高科技知识方面能力缺乏等。针对这些情况,在工作实际中应当合理调整农民负面情绪,将其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对农业生产科学安排,同时引导农民进行转业,并加强培训,对农民转业动态时刻关注,同时提供合理帮助。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重构产业结构的重要性,认真服从国家统一调度,科学引导农民顺利转业,采取有效措施安抚转业过程中农民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另外,政府还应当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各个渠道有效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推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4)坚持建管并重,适时安排抚育管护。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必须坚持“保林”“增收”的原则,提高对生态环境现有问题的关注度,并落实水土保持管理工作,使区域经济实现持续性发展。同时,不断加强监管,实现经济与社会收益并举,分配林业技术指导人员,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同时注重补造护岸林,显著改善林分品质。找出乔木死亡原因,适时安排补种,调查苗木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实现苗木种类的混交。如促进落叶与长青树种的混交、乔木与灌木的混交,使退耕还林逐渐发展为复层林与混交林。在林木抚育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松土、培土,及时安排除草与修枝作业,优化幼林生长环境,使幼林实现稳定生长,提升苗木成活率,改善林木质量。此外,还要注重病虫害防治,及时预防,及时处理,抑制病虫害的蔓延。

3 退耕还林成果分析

从三方面体现,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当林地范围扩大,农村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对于当地农民来说,能够在林场获得工作机会,这既能缓解就业压力,又能真正改善就业者生活压力,并且林场建设阶段能够得到人力资源支持。除此之外,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即面向退耕农户有偿补助,避免退耕农户心理失衡,借此方式缓解社会矛盾。因为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直观可见,所以退耕农户会大力支持,当地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活动,长此以往,能够提升地区人们生活质量,促进林业经济稳健增加。当林地面积增多,意味着森林覆盖率提高,一定程度上起到水土保持作用,从而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率,减轻自然灾害负面影响。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在生态建设方面可起到促进作用,使生态经济常态运行。分析退耕还林在社会效益增加方面的表现,即借助新旧媒体大范围宣传退耕还林益处,以此打破部分农户的偏见,使其正确理解退耕还林政策,为退耕还林提供思想指导和实践支持。当退耕还林工作落实于实践,就能够真正造福于百姓,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推动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应当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努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涉及很多方面,非常复杂,必须要常抓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而且也转变了农民的意识,对此还需要做好退耕后的产业调整,提高协调管理能力,适时安排抚育管理工作,切实提高退耕还林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护林员管护林地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第三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光影视界
第二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