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马会”两岸关系的高光时刻

2021-04-14 03:50尹洁
环球人物 2021年6期
关键词:台独两岸关系马英九

尹洁

2015年11月16日总第301期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当时海内外媒体云集新加坡,《环球人物》特派记者也从现场发回了报道。5年一晃而过,两岸关系也发生了新变化。今天,我们回望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再看看近几年两岸面临的复杂严峻挑战,不禁令人感慨万千。但历史终将证明:无论有过怎样的风风雨雨,两岸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无法割断。

未来的两岸关系将向何处去?或许正如“习马会”时《环球人物》的封面标题所说——“度尽劫波兄弟在”。

2015年11月4日,国台办宣布: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个消息可谓石破天惊,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今天,两岸关系已经有了新变化。回望历史,“习马会”作为举世瞩目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毫无疑问是两岸关系的高光时刻。

聚焦:令两岸记者热泪盈眶

人民日报社政文部台港澳采访室主编王尧(亦是本刊特派记者)是“习马会”的亲历者。她从事两岸报道20多年,谈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因为我在报社长期负责台港澳报道,又持有公务护照可以免签进入新加坡,所以报社第一时间确定我牵头赴新加坡采访。其后,各方又迅速调集包括报网微端、驻外记者在内的采编人员30多人,组成融媒体采访小分队,在最短时间内搞定了签证、机票等,飞往新加坡。”王尧说。

王尧回忆,11月6日零点北京飞新加坡的航班几乎成了“习马会”记者的专机。到了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大堂,只见大堂里遍地是记者,几乎都是熟脸。由于跑两岸的记者圈相对稳定,很多记者成了熟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也来了?”

11月7日下午3时,香格里拉大酒店岛屿厅,早早就等候在这里的近700名记者安静了下来,屏住呼吸,静待两岸领导人跨越66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

“只见习近平、马英九分别从左右两侧的门走了进来,相向而行,伸手相握。黄色的背景板前,两岸领导人互致问候,微笑致意,两手始终紧握,让现场的中外记者尽情记录这载入史册的80秒。在这历史性的一刻,想到两岸政治互动一路走来的艰辛,许多长期跑两岸的记者热泪盈眶,感性地称‘圆满了。”王尧回忆道。

会面前,许多人认为“两岸领导人能见面就是最大的成果”,事实上,会面的成果远不止于见面。两岸领导人在会谈中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坦诚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积极共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

2015年11月7日下午,習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举行会谈。

在致辞中,习近平说:“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015年11月7日晚,来自两岸的数百名记者仍然聚集在香格里拉酒店大堂,希望能够捕捉到两岸领导人晚餐后的身影,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镜头。

“为了采访两岸领导人会面,台湾方面来了300多名记者,几乎和大陆记者平分秋色,各大媒体均派出超强阵容,少则十余人,多则三四十人,精锐尽出,主播、名嘴云集。因为报名的人数过多,后来还开始限制人数。”王尧回忆道。

“习马会”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双方对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作为共同政治基础进行了再确认。在会面后的记者会上,有人问马英九,以前有“九二共识”,这次为什么不搞个“一五共识”?马英九说:“共识又不是红酒,不用每个年份一个吧,‘九二共识就挺好的。”

“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作为亲历并记录这一刻的媒体人,王尧感到与有荣焉:“媒体人既是两岸关系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当前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更趋严峻复杂,两岸媒体应该继续发挥社会公器作用,多从正面善意角度传播两岸资讯,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己任,坚决维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合力讲好‘两岸一家亲的故事,积极弘扬中华文化,拉近同胞心灵距离,为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基础:几代人的艰难努力

70多年来,海峡两岸虽然形成了隔海相望的政治格局,但两岸都是中国人的事实和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改变。为了和平统一,几代中华儿女都做出了努力。

早在60多年前,国共两党之间就进行过秘密沟通。上世纪50年代,著名报人曹聚仁肩负起寻求祖国统一的重要使命,成为毛泽东、周恩来和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之间的“密使”(《环球人物》封面文章《两岸“密使”曹聚仁,给毛泽东与蒋介石牵线搭桥》)。

1956年到1958年,曹聚仁多次往来于两岸之间,为双方传递消息、穿针引线,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在美国的压力下,两岸谈判之事一拖就是好几年。直到1965年7月,蒋氏父子将中共方面提出的条件与陈诚等国民党高层领导人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又提出了一些条件。之后经过多次努力,双方终于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协议。

然而,“文革”的爆发打断了国共两党之间的联系,两岸商谈再次中断。1972年,曹聚仁在澳门去世。此后,毛泽东、蒋介石都曾试图重新建立联系,蒋介石甚至秘密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但岁月无情,1975年、1976年,蒋介石、毛泽东相继去世,两岸和平谈判的任务只能留给后人。

曹聚仁之后,虽然不时有人为两岸关系发展奔波,但道路曲折,均未有大的进展。改革开放后,两岸民间交往不断增多,终于催生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1993年4月,海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首任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实现了两岸高层人士40多年来的首次握手。这是两岸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环球人物》封面文章《两岸高层首次握手:汪辜绝配》)。

第一次“汪辜会谈”后,两岸关系迅速发展,汪道涵也向辜振甫发出了参访大陆的邀请。1998年10月,辜振甫偕夫人抵达上海,与汪道涵夫妇在新锦江大酒店会面,进行了一场特别的茶叙。辜振甫回忆起当年离开上海时年仅28岁,不禁感慨道:“53年后,重回旧地,感触至深。见到上海今天的荣景十分高兴。”

转瞬又是7年,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再次到来。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会谈后国共两党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这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60年来举行的首次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993年4月,汪道涵(左)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会谈。

随着两岸关系日益密切,各方面交流逐渐常态化。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6月12日,时任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举行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与《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两项历史性协议。至此,中断近10年的海协、海基两会协商谈判重新启动,开始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环球人物》封面文章《江丙坤接受本刊专访:两岸复谈好戏刚开始》)。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马英九当天即以中国国民党主席身份发来贺电,并称呼习近平为“习总书记近平先生”。习近平在当天的回电中称对方为“马英九主席”。双方都默契地提到“中华民族”字眼,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2013年7月,马英九第三次当选为国民党主席,习近平当晚的贺电中称“马英九先生台鉴”,马英九在回电中称“习总书记近平勋鉴”。双方均希望为提升两岸同胞福祉继续携手努力。与上次互电不同,两人都在电函的末尾加上了祝福语。习近平祝马英九“顺颂 夏祺”,马英九则回敬“顺颂 时祺”。随着关系越来越密切,双方开始考虑会面事宜。经过几次沟通,“习马会”水到渠成。

未来: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人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新一任领导人。两岸关系开始急转直下。

早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的发展就已经和大陆息息相关。当时大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台湾经济要素不断进入大陆,两岸各项连接陆续建立。这也是陈水扁一度考虑接受“九二共识”的根本原因,而当时出面阻拦陈水扁的正是时任“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尽管她阻拦成功,陈水扁当局最终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但还是不得不一再调整政策,允许两岸建立更深的经贸关系。

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后,两岸关系突飞猛进,开始了机制化和制度化建设。这种日益紧密的关系,使得“两岸一家亲”逐渐成为现实,岛内在政治上搞“台独”的空间越来越小。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外贸总额超过整个大陆,但到蔡英文上台时,台湾曾经引以为傲的经济早已被大陆远远甩在身后:外贸总额只及大陆的零头;出口额只是大陆2002年的水平;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省的GDP都已超过台湾。2015年,大陆GDP增速为6.9%,台湾还不到1%。

在两岸巨大的落差下,蔡英文选择更柔性、隐蔽、欺骗的方式推行“台独”路线。刚上任时,她的两岸政策是“维持现状”,但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维持现状”是幌子,“事实台独”是本质(《环球人物》封面报道《拉清单,惩台独》)。

在法律层面,“修法谋独”是蔡英文的大举动之一。2019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在“修法”方面动作频频,主要表现为“国安五法”和“反渗透法”,其直接影响是刻意将“亲中”与“卖台”联结,意图切断两岸交流,在岛内制造“绿色恐怖”和寒蝉效应,打击岛内统派人士和国民党。

在军事层面,蔡英文上台后在对美军购项目上砸下约175亿美元,2020年更是疯狂“囤货”,曾在两周内促成3项美对台军售案,花费至少47亿美元。

在文化层面,蔡英文还在课纲上打算盘。2018年,民进党当局通过新课纲,台湾历史课本再无“中国史”。2020年9月开学,台湾初中二年级学生上历史课时,拿到的是一本“东亚史”课本,其中的中国史被纳入所谓“东亚时代史”范围,篇幅大幅压缩,从商周到隋唐2400年的历史,仅用1600字讲完,很多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不见了,历史人物只提到秦始皇、汉武帝等寥寥数人,都是一笔带过。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进党当局更是上蹿下跳,“以疫谋独”:不仅禁止向大陆出口口罩,还在世界卫生大会召开期间污蔑大陆防疫措施,造谣大陆未分享疫情信息,并把未能参会的原因归咎于大陆“阻挠”。

种种现象表明,蔡英文当局正从“缓独”走向“急独”,致使两岸关系更加复杂严峻。

台湾政治学者赖岳谦(《环球人物》文章《“名嘴”赖岳谦:台湾一些人过于相信美国》)认为,一部分“台独”分子仍然坚信美国会介入,认为解放军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台湾问题。“但蔡英文政府其实很清楚,解放军已经具备精准打击大型水面舰队的能力。美军航母战斗群如果想介入台海战事,解放军有能力把他们阻挡在至少1500公里之外。此外,美军在韩国、日本、关岛的军事基地也在解放军导弹的打击范围内。”

2020年5月,据媒体报道,有民进党籍民意代表提案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删除其中“国家统一”相关文字,体现所谓“国家管辖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及其附属岛屿”。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明确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一小撮‘台独分裂分子误判形势,企图在谋‘独的道路上‘飙车,不断试图挑战大陆的底线,是极其危险的。我们严正警告‘台独分裂势力,不要低估14亿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环球人物》封面报道《拉清单,惩台独》)。

今天,两岸关系再起波澜,但历史趋势无法阻挡,也凸显了“习马会”的重大意义。两岸关系的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所讲的:“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环球人物》以兩岸关系为主题的部分封面报道

猜你喜欢
台独两岸关系马英九
卖水果
不够用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