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是怎样加强廉政建设的

2021-04-14 03:57李兵
党员文摘 2021年2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边区中共中央

李兵

执法严明,依法治吏

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建立之时,中共中央就提出为建立廉洁政府而斗争。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并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纲领第四条明确提出“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时,毛泽东就指出“治国就是治吏”。延安时期,诸多法令、条例和规定的制定和颁发,既规范了党员干部的行为,促其廉洁自律,又明确了对“新贪官污吏”的严惩举措。这样,边区政府既有法可依,又执法严格。

1935年12月初,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公布《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更是把反贪污、杜绝浪费、保持清正廉洁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对于出现的腐败行为立即给予纠正,对于贪污受贿、假公济私等腐败分子,一经发现,无论其职务高低,均予严厉惩处。

在实际行动上,党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惩治贪污腐化分子。仅在1938年—1939年两年时间内,边区司法部门就判处180多起贪污腐化案件。1942年在边区高干会上,贪污腐化的王华亭、刘润华、黄炜等8名领导干部被开除党籍并依法惩办。其中肖玉璧是一位身经百战的红军英雄,身上90多处伤疤记录着他的赫赫战功,但他在陕西省清涧县张家畔任税务分局局长期间,贪污公款3000余元。肖玉璧自恃功高,写信向毛泽东求救。毛泽东问林伯渠:“你们的态度怎样呢?”林伯渠回答:“目前干部队伍贪污腐化犯罪占5%,这股风非刹不可!”毛泽东告诉林伯渠:“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于是,肖玉璧被依法判处死刑,从而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

为了加强对干部的管理,边区政府还先后公布了许多关于干部任用和管理的条例,明确规定,边区各级政府所派之干部,其登记审查、考绩奖惩等均由民政厅统一管理。同时, 边区政府还提出4条任用干部的标准:拥护并忠实于边区施政纲领;德才资望与其所负职务相称;关心群众利益;积极负责,廉洁奉公。边区政府还规定了对干部奖励和惩戒的办法。正是这样对干部管理考核严格、奖惩分明,边区干部队伍廉洁奉公蔚然成风,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威信。

建立监督机制

陕甘宁边区推行廉洁政治,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是密不可分的。为制约腐败分子以权谋私,防止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

一是各级参议会的监督。参议会选举政府委员时,代表们对候选人严格进行民主评议,对热心为公者褒,对以权谋私者贬,选优淘劣,扶正祛邪。二是人民群众的监督。边区政府要求各级干部都要以公仆的身份,倾听人民的意见,向人民代表报告自己的工作,接受人民的检查和监督,随时克服缺点和错误。三是党内的监督。通过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正人正己,贯彻“三三制”精神,加强党员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此外,边区政府还经常派人到基层检查工作,在各级政府自身检査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具体的、实际的检査和指导,通过检查肯定成绩,表彰先进,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始终将政府置于监督之下,这是延安时期廉政建设卓有成效的重要因素。

实行“俸以养廉”的政策

對廉政建设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中共中央有清醒的认识。在加强廉政建设、树立廉洁政风的工作中,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并没有采取当时通常采用的群众运动的方式,而是把加强法制和民主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根本途径和长效机制。

为了使党员干部在建设廉洁政府过程中发挥模范作用,在1938年9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可以说,清正廉洁的要求十分明确而严格。

1941年,边区政府把“俸以养廉”的原则写进《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给各级干部以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他们解决生活之忧,使其得以专心工作;二是使干部的生活水平与其他一般人员的生活水平持平,堵住升官即可发财的腐败漏洞,保持了干部的清廉。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吃苦在前

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不仅是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抗战的需要,也是预防公务人员腐败的有效“防腐剂”。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题词时,明确地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作为抗大的教育方针之一,实际上这也是党政军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都是艰苦朴素、以身作则的模范。他们在大生产运动中亲自开荒种地、节衣缩食;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而对同志、对群众却关怀备至;他们言传身教,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陕甘宁边区“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廉政建设成效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邱宝珊荐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各界》)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边区中共中央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
中共中央对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判断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十次重要会议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