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与实践价值

2021-04-14 03:52赵莎
宁夏党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实践价值教育扶贫

赵莎

摘要:习近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扶贫与教育的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消除贫困的思想,在长期的扶贫工作实践中围绕“为什么要教育扶贫、怎么样教育扶贫”这一教育扶贫工作的根本问题进行了多次深刻而系統的论述。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后扶贫时代逐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提供实践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实践力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反贫困事业提供实践方案。

关键词: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内涵;实践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一方面,国家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下一阶段教育扶贫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教育现代化将为教育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供给。另一方面,在后扶贫时代,我国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教育扶贫在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

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扶贫与教育的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扶贫理论的基础上,从长期扶贫工作的实践出发,深刻思考新时代的教育扶贫问题,形成了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

(一)理论渊源

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在为消除贫困而奋斗,在扶贫问题上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思想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扶贫与教育的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扶贫理论是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形成的思想渊源。

1.马克思主义关于扶贫与教育的思想

“劳动人民的贫困”是马克思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马克思革命性理论产生的现实“源头”。一方面,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贫困问题既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发达有关,也与人类社会的阶级剥削与阶级压迫有关。只有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通过消灭私有制、建设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不断消灭阶级剥削与阶级压迫,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问题产生的阶级根源。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力要素系统中,人是最关键的要素,人的素质尤其是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生产力发展的效率。因此,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扶贫与教育的思想,他认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①在习近平看来,要解决贫困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贫困地区人口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改善,还要通过发展教育提升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中国共产党人的扶贫理论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就关注到了教育在扶贫中的独特作用。1919年,毛泽东在《学生之工作》一文中就提出了发展生产与发展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了半工半读的工作方法。国民大革命时期,为了启发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使他们认识到自身贫困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人在各地开办了工人夜校、工人俱乐部以及农民运动讲习所。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兴办平民教育,如各种识字班、夜校等,不断为农民群众普及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生产实践中可以直接运用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做法成为中国共产党教育扶贫的早期实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延续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教育扶贫的经验做法,有力保障了根据地困难群众的正常生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消除社会贫困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后,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其中首次提出了“加强智力开发,抓紧人才培育”的扶贫工作思想,要求切实抓好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系统的扶贫开发思想,更加注重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大了对困难群众精神扶贫的力度,在教育扶贫方面,各种政策相继出台,帮扶力度越来越大。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消除贫困的思想和经验,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明确将教育扶贫作为我国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

(二)实践基础

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是在其长期担任地方领导职务的扶贫实践中开始萌发的,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扶贫工作的实践中渐趋成熟。

1.习近平在地方任职期间的教育扶贫实践

在担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期间,习近平不仅带领村民拦河打坝、建沼气池,努力改善生产条件,而且还积极举办扫盲班,以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那时的习近平虽然还没有萌生教育扶贫的思想,但他深知要想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在改善他们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必须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期间,习近平一方面抓农民的“致富”,以解决导致农村贫困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着力抓教育工作,改善当地办学条件,以开发农村的智力资源。在福建工作时期,习近平已经认识到“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②他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越是贫困就越要发展教育,只有兴办教育,才能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对教育扶贫作了进一步思索,他提出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扶贫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有力实施,教育扶贫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习近平对于教育扶贫的思考也越来越全面深刻。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精准扶贫的三项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2014年6月,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③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工作要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强调要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作为重点来抓。2016年9月9日,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精准脱贫的思想,他说:“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④。2017年,“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也表明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新时代教育扶贫工作的坚定决心。

二、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

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包含了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扶教育之贫”,其二是“依靠教育扶贫”。这些论述集中阐述了教育扶贫的主要功能、分析了教育扶貧的战略意义、指出了教育扶贫的工作思路,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教育扶贫、怎么样教育扶贫”这一根本性问题。

(一)教育扶贫内涵论

通过对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研读,笔者认为习近平对教育扶贫内涵的认识包括两个基本层面。

1.扶教育之贫

“扶教育之贫”也就是把教育领域纳入扶贫工作的范畴,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扶贫资金要向贫困地区的教育领域投入,扶贫政策要向贫困地区的教育领域倾斜。在这个意义而言,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多种手段和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区教育条件的改善,通过不断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的状况,为贫困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接受教育环境。根据需求与目标的不同,教育扶贫涵盖领域广泛,不仅包括普通的学前、义务、高中及高等教育阶段,同时也包括提升贫困人口生产技能的培训工作以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

2.依托教育扶贫

“依托教育扶贫”是指把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扶贫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劳动力掌握谋生手段,而这一目标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通过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学习能力、开阔贫困人口的思维格局,才能引导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渐摆脱贫困。早在1992年,习近平就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⑤、“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⑥等观点,认为贫困不仅指经济层面的贫困,更深层的贫困是贫困者头脑中的贫困。十八大以后,他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都提到“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要注重教育扶贫。⑦

(二)教育扶贫价值论

在习近平看来,教育扶贫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

1.教育扶贫具有先导性作用

习近平认为,扶贫必先扶志。“扶志”就是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脱贫致富的志向,帮助困难群众建立摆脱贫困的希望,激发他们主动脱贫、创造财富的心理动力。“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⑧只有使贫困人口树立起自我脱贫的思想意识,才能使扶贫真正落到实处。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存在由于扶贫对象思想消极和能力素质低下而导致的扶贫效果偏差问题。比如有的精准扶贫项目是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而脱贫,但这些项目大多需要技术人员工作,而贫困群众中掌握技术的人非常少;还有一些通过物质帮扶得以脱贫的人口,却养成了“好吃懒作”的习惯,在被停止扶贫资金的供给后反而意志消沉不愿劳动,导致出现返贫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实质上都是精神文化贫困的外在表现。因此,必须首先帮助贫困群体树立起主动脱贫的自觉,尤其要加强对子代贫困群体的教育,努力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

2.教育扶贫具有基础性作用

习近平认为,“扶贫必扶智”⑨,这一论断实际上充分揭示了教育扶贫对于提升贫困人口素质能力的基础性作用。所谓“扶智”就是送知识文化、送就业技术、送创业思路,使困难群众具备摆脱贫困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扶贫实践。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期间,习近平推动实施了“新素质分子致富示范”项目,该项目以开发智力为重点,有力拉动了当时正定县经济的发展。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在讨论怎样办好闽东地区的教育问题时,提出构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用以培养更多能脱贫致富的知识型劳动者。他提倡在闽东畲族地区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并把工作重点面向生产、面向农村,通过科技发展使当地人民群众的工作技能和知识素质得以有效改善,为闽东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3.教育扶贫具有根本性作用

一般而言,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帮助贫困人口的下一代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帮助他们获得较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从根本上改变父辈一代固有的社会地位,从而实现阶层的跃升。习近平认为,教育扶贫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上具有重要作用。在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中,习近平谈的最多的就是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比如:“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⑩“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11“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渠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12对于广大贫困家庭来讲,子代受教育水平在实现贫困人口经济地位跃升的过程中起着直接性的作用。通过教育升学这一途径,能够为其子女的人生发展提供宝贵的人生机遇,使他们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摆脱贫困,断绝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

(三)教育扶贫实践论

教育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统筹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各方协调配合的教育扶贫体制机制,构建全社会参与教育扶贫的大格局,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扶贫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扶贫的实际效果。

1.发展生产与发展教育相结合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注重发展生产与发展教育的统一。一个比较成功的举措是抓新素质分子致富示范,也就是发现、使用商品生产中一批崭露头角的新素质分子,通过开办新素质分子学习班,组织他们学经济理论、学科学文化、学管理知识,切实提升其致富本领。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习近平大力推动闽东畲族地区科技扶贫工作,要求教育部门和科技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以推广实用技术为重点切实提高生产者的劳动生产能力,让当地人民真正掌握实用性生产技术,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穷。在浙江任职期间,习近平组织并推动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进入新时代,发展生产与发展教育相结合已成为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遵循,促进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需求与发展生产精准对接是新时代教育扶贫工作的有效模式。对广大贫困地区而言,发展教育能够为发展生产提供智力支持,而发展生产又能够为发展教育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2.完善教育资助政策

自2015年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启动以来,党和政府陆续制定并完善了对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资助政策,使贫困地区教育资助的体制机制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在学前教育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地区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在贯彻执行中央各项文件政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完善了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主要的资助对象包括贫困儿童和孤残幼儿。在义务教育方面,一是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住宿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二是全面实施“薄改计划”,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三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高中阶段,资助政策主要以学校减免学费为主体,以国家助学金为补充。在高等教育阶段,一方面高校的招生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多样的奖学金、助学金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从而帮助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总之,自从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以来,全国学生资助经费的投入一直呈递增状态。

3.注重教育扶贫的精准性

要做到教育扶贫的精准性,一方面,必须做到教育硬件帮扶的精准,各地应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进行实际调研,对教学楼、宿舍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或重建,引进电脑网络科技、配套实验设备,使贫困地区的学生拥有舒适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必须要做到教育软件上的精准,将教育扶持一对一地落实到学生和教师身边,通过教育扶贫对象大数据建立贫困学生档案,及时走访调查、更新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生都能得到帮扶。在“后扶贫时代”,要更加注重发挥教育在防止返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作用。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扶上马送一程”,将提升当地“造血”能力、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未来教育帮扶的目标和重点。在教育系统中要加快建立起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起解决学生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完善精准识别工作机制,实行差异化的学生资助政策,充分满足相对贫困家庭子女多元化需求。将“后扶贫”时代的教育援助统筹纳入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向纵深发展。

三、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以人民幸福为核心旨归,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来指导我国“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实践力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方案借鉴。

(一)为我国后扶贫时代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提供实践指引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在后扶贫时代,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将转变为对相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设定的扶贫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实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这并不意味着2020年扶贫工作的终止,相对贫困的存在决定了扶贫工作仍将持续开展。一方面,贫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包括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力贫困等多个方面。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显示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中國贫困线的设定越来越多考虑健康、教育等因素。这就决定了党和国家在消灭绝对贫困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要为逐步消除相对贫困而奋斗。另一方面,在后扶贫时代,相当一部分相对贫困问题的存在是由于精神文化的贫困导致。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输血式”物质扶贫方式已经难以取得实效,只有采取“造血式”的扶贫方式,才能使扶贫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教育扶贫能够调动人们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是我国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序衔接的有效路径。

(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实践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这个伟大的梦想不仅仅是民族的梦、国家的梦,更是十几亿中国人民共同的梦。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其它非物质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日益增长。只有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民族复兴梦想的实现才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撑。对于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而言,他们同样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在这些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涵中,好的教育往往是其它内涵的必要前提。在这一意义上,深入实施教育扶贫战略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实施教育扶贫能够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此基础上,有利于推动我国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人民成为具备自我发展能力、道德修养高尚、思想文化积极、生活方式健康的现代公民,从而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实践方案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扶贫事业早已是国际反贫困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中国日益走进国际舞台的中央,中国理应以实际行动为国际反贫困事业贡献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通过发展教育来摆脱贫困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不论是从发达国家的扶贫效果来看,还是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实践来看,越注重教育在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扶贫的成效也越好。教育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的一系列论断和举措不仅为我国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实践指引,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方案借鉴。在关于教育扶贫的战略定位上,习近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这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启示发展中国家要更多关注教育的发展,将教育扶贫作为减贫战略予以高度重视。在教育扶贫的实践理念上,习近平强调“精准式”的教育扶贫理念,这为其它国家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了具体方案的参考,即精准识别教育扶贫对象、建立精准的考核和监督方式,动态跟进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建立科学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2] 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4-06-24.

[3]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习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7]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8]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9]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0]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N].人民日报,2013-9-27.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8-8-20.

[12] 习近平致信祝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N].人民日报,2015-5-24.

[13]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4-26.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实践价值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概念—属性分离加工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发展应用及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