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生活开支账本

2021-04-14 03:57王颖
党员文摘 2021年2期
关键词:伙食费李敏账本

王颖

湖南省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着毛泽东一家自1952年到1977年的生活开支账本。这些发黄的账本看上去和普通勤俭人家的生活账本没什么两样,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一笔笔记录在内,连购买手纸、火柴等细微的花费都记得清清楚楚,真实再现了当年中国“第一家庭”的财务与生活状况,反映了这个家庭严于律己、勤俭节约的家风。

从账本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一家生活开支基本靠工资。毛泽东的工资原来是每月610元,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带头把自己的工资降到了404.8元。

尽管收入不算低,但毛泽东家庭的支出也比较大,常常捉襟见肘,用今天的话來说就是“月光族”。原来,作为一家之主的毛泽东不仅要负担七八口人的生活,平时湖南老家亲戚到北京看病的交通、食宿、医疗费用等,也都由毛泽东负担。毛泽东还时常在家请客吃饭,有时组织晚上开会,会开得晚了,就请大家吃夜宵,都是他私人掏腰包。

毛泽东一家的生活开支账目

这些开支经常让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非常为难。卫士长李银桥曾草拟了一份《首长薪金使用范围、管理办法及计划》,把开支分为主食450元、副食品120元、日常用品15元、杂支零用18元、房租费49.63元等9项,请毛泽东阅示。毛泽东一开始不肯签字,认为平均每人每天3元的伙食费太高了。李银桥解释说,这里面包括了招待客人的费用,毛泽东这才批了两个字:“照办。”

毛泽东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严格自律,消费开支处处强调公私分明。毛泽东一家住在中南海丰泽园,和普通百姓一样按规定交房租,水电、煤气、取暖、家具的支出也样样交钱。毛泽东外出开会喝茶也要自己付费,比如到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开会,喝了公家的茶,费用就记上账,他的生活管理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结一次账。

为了严格控制家庭开支,毛泽东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省吃俭用。他曾对生活管理员说:“只要你们饭菜做得干净卫生就可以了,不必买一些贵重的东西给我吃。比方说,现在是冬天,你就别买那些西红柿、黄瓜之类的新鲜蔬菜,现在买一条黄瓜的钱,到了夏天就能买一筐黄瓜,冬天买一条黄瓜只能吃一顿,夏天买一筐黄瓜能吃几十顿。”

无论在哪个时期,毛泽东吃的都是十分普通的百姓菜。保健医生多次劝毛泽东要注意营养,改变饮食习惯,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毛泽东每次都摇头,有时说:“你们说的那些山珍海味,我不喜欢吃。我不想吃的东西,你们就不要勉强我,我吃了不舒服,就说明吸收不了。再说,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群众生活还有一些困难,我吃那么好,心里不安呀。”

毛泽东是个恋旧的人。他很少穿新衣服,旧衣服总是补了又补。毛泽东还经常嘱咐工作人员,生活用品需要多少就买多少,以免浪费。他的东西总是用到不能用为止。因此,毛泽东的账本中有很多类似修补热水瓶、换锅底、换皮凉鞋底、修理手表等这样的消费记录。

毛泽东对子女非常疼爱。李敏和李讷在育英小学寄宿读书期间,每个星期都要回家过周末。到了周末,学校就把离校这一天的伙食费退给学生。李敏和李讷带回来的伙食费,从来不自己花掉,而是如数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再转交给生活管理员,在管理科入账。毛泽东经常告诫子女,学习和事业要向上看,但生活要向下看。他还要求子女不要穿得太讲究,要和老百姓一样,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就行。

当然,即便如此严格管理,也避免不了家庭财务透支的情况。乡下亲戚进京,穷困的师友求救,甚至身边工作人员的生活困难,毛泽东都要关心和接济。这些庞大的开销,当然不是他的工资所能应付的。于是,毛泽东只好从他的稿费中再补贴一部分。为了把好家庭经济关,毛泽东还不定期检查家庭开支情况,绝不允许占公家一分钱便宜。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中国组织人事报》)

猜你喜欢
伙食费李敏账本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伙食费
伙食费
大树爷爷的账本
丢失的红色账本
Discussion on James Joyce’s The Dead
The Influence of Missionary School on China’s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小幽默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