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党史情怀,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021-04-15 21:56杨晴
湘潮 2021年12期
关键词:情怀党史中华民族

杨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称“‘七一讲话”)中,强调“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厚重的党史情怀。作为党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厚植党史情怀,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厚植党史情怀,必须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坚定自信和无比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的优异答卷。

回望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许多人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感到迷茫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却对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始终满怀希望和自信。1935年8月,方志敏就义之前慷慨陈词:“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100年来,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少像夏明翰、陈树湘那样的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多少像李四光、钱学森那样的爱国科学家,甘愿放弃国外富足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参加建设;多少像黄诗燕、方旋那样的共产党员夙兴夜寐,用青春、热血和生命为百姓开辟幸福新天地。2021年,方志敏的女儿方梅与父亲隔空“对话”,告慰父亲:“您笔下‘可爱的中国,我替您看见了,而且比您想象的还要好。”翻开史册,不乏繁华的历史,不乏骄人的盛世,但没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能像今天的中国这样,致力于“一个不少”的全面福祉,在如此广阔的领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历史也正在证明,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回首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史,我们无比自豪;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信心百倍。

厚植党史情怀,必须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前行力量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每逢重大历史转折,我们党总是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寻找启迪。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正确地总结了建党以来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亲自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强调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了思想动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充满苦难辉煌的奋斗史,凝结着迎难而上的勇毅、化危为机的智慧,也见证了信仰之美、使命之重、英雄之气、崇高之志。比如,1927年国民党叛变大革命后,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有31万多人,共产党员人数锐减到1万多人,很多人认定共产党将彻底失败,但事实是我们党迅即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掀开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新篇章。又比如,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遭受了巨大损失。在此危急关头,我们党召开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立100年来,在应对各种艰难险阻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用优良作风、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展现了伟大人格力量。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已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我们要不断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这种智慧和力量,提振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

厚植党史情怀,必须涵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维和辩证眼光

所谓历史思维,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中思考分析问题、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科学思维。我们党历来是十分注重历史思维、善于以历史眼光思考分析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的艰难时期,仍然自信地预言中国革命高潮就像“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中国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邓小平确定“三步走”的战略,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进程表。习近平总书记从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来总结、分析、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主题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起亿万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

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与历史思维的培养。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2019年1月22日,在省部級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历史思维”列为领导干部需要提高的六种思维能力之一,要求“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需要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事实,就是要承认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整体性、复杂性和曲折性,不能以偏概全、任意剪裁,更不能文过饰非、虚构臆造,要对历史怀有敬畏之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是要厘清我们“从哪儿来”,理顺我们“往哪儿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斗争中运用规律,谋好大局,谋好长远,谋好未来。涵养历史思维和眼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不是为了装门面、卖弄学问,而是为了学以致用,更好地把握当下。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矢志不渝做好当前每项工作,答好时代答卷。

厚植党史情怀,必须强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知认同和各族人民的精神相依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备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而历史认同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承载着培养和强化民族认同感的社会功能,历史认同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乃至国家认同的基础与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要让中华儿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歷史进程中得来的,是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不断使备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我们就一定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乘风破浪前行,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猜你喜欢
情怀党史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