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化趋势分析

2021-04-15 02:32孟利明朱俊瑾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薪资就业指导

文/孟利明 朱俊瑾

就业工作作为高校的“一把手”工程,是衡量一所院校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属于高校的“民生”工程。“十三五”以来,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路径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新疆农业大学是新疆本科院校当中本科生规模较大的院校,研究新疆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对该校2016届~2019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简要梳理与分析,以促进相关学科专业教学的改进。

一、2016届~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化趋势

(一)2016届~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能相对直观地反映出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认可度。新疆农业大学2016届~2019届毕业生人数分别是3247人、3310人、3468人和3626人,从毕业人数上看,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就业人数增加的情况下,2016届~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依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就业呈现良好态势。

(二)2016届~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变化趋势

1.总体就业地域趋势

新疆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但2016届~2019届毕业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业的比例四年来均保持在87%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看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扎根边疆、建设新疆(见图1)。

图1 2016届~2019届高校毕业生留在新疆毕业占比/%

2.疆内就业地域前三名变化趋势

2016届~2019届毕业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就业地域分布中,连续四年排名前三的为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中在乌鲁木齐市就业的比例最多,2019届达68.92%。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更倾向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天山北坡经济带就业人数亦呈上升趋势,其中伊犁地区就业学生有所减少,乌鲁木齐和昌吉州地区增多,可看出毕业生更愿意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就业。

(三)2016届~2019届毕业生就业相关指标变化趋势

1.月平均薪资变化趋势

调研数据显示,2016届~2019届毕业生月平均薪资四年来稳定在3600元左右,2019届毕业生月平均薪资最高,达到3665元。从薪资水平看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019届毕业生月平均薪资的升高也属于正常区间,但从数据可以预测,随着新疆社会逐渐稳定,红利的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速,大学生薪资水平正在逐年提高(2019届毕业生数据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的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

2.就业现状满意度变化趋势

调研数据显示,2016届~2019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届相比2016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018届和2019届基本持平且就业现状满意度均在90%以上[1]。就业满意度的提升也印证了近年来新疆农业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增强(见图2)。

二、2016届~2019届就业趋势分析

(一)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十三五”时期,新疆大学生就业市场整体总量随着经济形势的逐年向好,使得各行业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是地域差异性大,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人才需求旺盛,大学生就业选择也相对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乌鲁木齐、昌吉地区、石河子、伊犁(不含中央直属单位)接收毕业生数之和占毕业生总数的70%以上;南疆阿克苏、喀什、和田三地州接收毕业生数之和仅占接收毕业生总数的12%。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更是新疆的基本区情。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人才在局部地区高度集中,北疆地区尤其是乌昌地区由于环境好、收入高、发展机遇大而吸引了大量毕业生,南北疆其他基层县乡和广大农村地区收入低、生活条件差、发展机会小,对毕业生缺乏吸引力。

图2 2016届~2019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情况/%

(二)就业专业对口率相对较低

高校对于市场上的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反映相对滞后,市场变化后,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能力培养方案未随之做出及时的调整,人才市场实际需求与应届毕业生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当一部分延展性强的专业毕业生因无法找到与专业对口职位时,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就会向这一群体投来橄榄枝。相对于另外一部分冷门专业毕业生来说,虽然与之对口的岗位较少,但从就业率数据上来看,就业率有缓慢上升的趋势[2]。这也从一个方面展现出新疆农业大学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强,无论就职岗位与专业是否对口,都能发挥出自身优势。

(三)就业薪资增长缓慢,大学生接受性弹性大

进入到工作岗位后的薪资水平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呈正比,这说明人才市场可以给高学历毕业生较高的薪资待遇,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受教育年限与人才需求市场的用人需求相匹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刚刚开始工作的薪资的接受空间更大,这也能反映出毕业生比较务实。刚开始工作薪资也可以称之为劳动者职业生涯收入的最低点。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新入职的员工的工作能力如何、将来是否具有上升空间还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进行考察,要给未来的薪资增长留有空间,刚入职时,往往给出一个适中的薪资。而高校毕业生可塑性强,有调查数据显示,当高校毕业生工作满1年、3年后,薪资待遇都有不同程度增长。

三、推动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就业能力

在毕业生对学校反馈的调研中,毕业生认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最值得改进的是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内容及安排方面。根据学生反馈,学校有必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增加实践实训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为学生提供知识与技能的实践应用机会;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师生良性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调整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加强实践课程的实用性,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有所收获,获得一定的技能与专业知识。同时,还需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当地各类高校、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指导和帮助毕业生获得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二)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认为学校就业服务工作需要加强的首要方面是“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做好推荐工作”和“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在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展开的评价中,用人单位认为学校需要加强的方面主要为“增加校园招聘会场次”和“加强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由此,充分实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组织模式创新,进一步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的良好局面。其次,建立就业指导的流程化管理,从新生一入学开始,就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并根据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通过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法规、求职技巧、创业意识培训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再就是积极引进专业教师,加快就业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政策,加强宣传,引进高层次师资,进一步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实现就业工作服务的职业化。

(三)采取针对性措施,着力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数据库,实行“一对一”实名动态援助,通过发放求职补贴、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优先培训、跟踪服务等方式,帮助他们尽快就业。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薪资就业指导
不简单以“住房薪资”引才——遵循“一步一重天”的人才发展规律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征稿简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