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走”遇见现在

2021-04-16 17:05林岳
成长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

林岳

摘 要:“走动式管理”是管理层深入了解教学一线活动,笔者通过了解、发现教学问题,有效的开展“走动式管理”,摸索的方法、内容及模式进行整合,推动幼儿园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走动式管理 教学活动

笔者是一位年轻的园长,工作中深刻的体会到“园长”之职光鲜中的艰辛,“园长”不是荣耀,更不是权利,而是巨大的压力和无限的责任。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自任园长以来,以“走动式”的创新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勤观察、勤思考、勤实践、勤积累。从一开始的“步履维艰”到现在的“安常履顺”,点滴的实践留痕念兹在兹。

1 从“心”出发,审视“质疑”

“走动式管理”是一种以民主、公正、高效地组织学校工作为主要对象的管理活动,学校管理者直接深入教学一线,随时了解教情学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意为“走”入一线了解工作从而进行管理。

实行初期,我走出办公室,在幼儿园各个角落进行巡视:看孩子、看老师、看活动、看环境。本以为巡视管理能真正践行“群众路线”,有利于我有的放矢的制定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从而更好的管理。然而事与愿违,老师们怨声四起:园长总是转来转去,上课压力山大;每天走来走去,感觉像监工……面对物论沸腾,我从“心”出发、换位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走动式管理”。

1.1 走马观花致“巡视”漫无目的

每天来园后,午餐前、午睡时、活动中,我都会行走在幼儿园的各个教室、公共区域,过道走廊等场所,开展巡视工作,欲想每时每刻了解幼儿园的实时动态。但发现虽然走动的次数很多,却每次只是走个过场,巡视仅停留在随意察看层面,甚至还被老师们形容“宛如‘行走的监视器”。

1.2 面面俱到致“巡查”缺乏重点

为“走动式管理”扎实有效的实施,制定了“一日巡查记录表”,根据幼儿园的安全、卫生,户外活动开展情况,教师仪容仪表等内容进行记录。巡查事项全覆盖固然是好事,但发现每次巡查诸多事项没有重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致使巡查工作仅停留在“蜻蜓点水”层面。

1.3 占据高处致“管理”缺乏认同感

巡视、巡查时我多以检查者的身份出现,时常会对自己巡见到的现象指出不足,提出要求,缺乏与教师们心与心平等的交流,使得教师见到我唯恐避之而不及,走动行为被视为“监工”。

显然,我初期的“走动式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我预期的想法有一定的差距。

2 从“度”出发,探“巡”途径

“走动式管理”应是园委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而推出的对幼儿园全面监督管理的举措。于是我和园委成员沟通和教研组长交流,同时也请教资深园长向她们取经,并查阅了相关资料。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和方法资源的整合,终于有了新的认识。

2.1 提高“认识度”

达成共识是教师凝聚力的根本。那么在开展“走动式”管理中,如何让教师们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呢?我在全教会上将“走动式管理”的实施,告知全体教职员工,让教师在思想上得到认同,全园上下达成共识,明确巡视不是“找碴”,而是为及时了解决各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让教师们渐渐消除了心中的疑惑,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日常的巡视、巡查工作,并以积极的心态参与。

2.2 保证“精准度”

我摒弃“想到什么就巡查什么的想法”,而是结合实际,全盘考虑。如开学时,先按幼儿的作息时间逐个环节进行为期一周的常规巡查:周一巡查晨间接待,周二巡查区域活动,接下来周三巡查户外体锻,周四巡查生活活动,以此类推。再如根据不同时间段巡查应该活动开展情况:早上巡查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情况;中午巡查教师们管理幼儿进餐的方法;下午巡查教师指导幼儿户外活动的器械整理等。经过规划的巡查,更符合幼儿园日常的实际,让“走动式”管理井然有序。

2.3 把握“相处度”

在实施过程中我以多重身份进行:既是管理者、研究者、指导者又是同伴、学习者等,带着学习与吸纳的心态巡视、巡查,而不是高高在上地俯视一切,在走动的过程中经常自我叩问:我的决策在实践中有效吗?是否真正地为教职工认同和接纳?是否满足师幼共同发展?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进?通过这样的身份转换,不但拉近了作为领导与教师的距离,并且能在共同探讨中朝同一方向和目标去努力。

2.4 增加“曝光度”

赏识教育,在“走动式”管理中同样适用。每日走动的过程中带着发现美的眼睛,总能观察到老师们的各种优点。如:雨天,孩子们无法进行户外运动,室内器械不能满足人手一份,中(1)班教师便利用教室内的桌椅与器械进行组织开展趣味晨锻活动。这样的典型范例我就予以在全体教职员工面前表扬,增加對优秀事件的“曝光”。这样不但对老师的思想行为作出积极肯定的评价,也能消除老师们“监工”的想法,拉动教师的积极性。

2.5 延伸“参与度”

我认识到管理不单单是园长一个人的事,应该让园领导集体参与。于是我以各线分管形式组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巡视、巡查网络,各司其职。如:业务园长,每天不定时地进班巡视,了解班级常规、观看生活活动、进行随堂听课,确保一日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后勤园长和保健医生每天不定时地对日常的保育工作,对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进餐情况、班级卫生情况进行巡视与记录,掌握各项保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这样较好的处理全面和部分、由点到面的关系,减少或避免常规问题的发生。并在每周星期一的园务会议中,组织管理成员将巡查中记录在不同表格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做到及时调整,提高“走动式管理”的效果。

3 从“式”出发,“价值”构建

有效的开展“走动式管理”,能推动幼儿园更好的发展。我将摸索出来的方法、内容及模式进行整合。立足园情,构建有价值的本园“走动式管理”制度。

3.1 统筹“三巡行动”模式

“走动式管理”中巡视的路线、时间、重心和目标,应与自己心中的目标挂钩,与近期发展的问题挂钩,与孩子的发展挂钩,与教师共同商讨幼儿园的发展挂钩,因此我统筹安排“三”巡模式。根据形式分为“常规巡、专项巡、机动巡”;根据对象分为“巡班级管理人员、巡保教人员、巡幼儿”;根据时间做到“来园巡、课件巡、离园巡”;根据内容做到“巡教学常规”、“巡后勤保障”、“巡活动開展”。深入开展“三巡”能及时、准确的获悉全园师生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工作开展等信息,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2 量化“五巡活动”范式

园长是幼儿园的核心和灵魂,每日巡班的角度和看法会直接影响园所发展的方向。我从目标出发,使用科学、量化手段进行“每日五巡”的制定,将“五巡”的内容制定为:一看,孩子微笑;二查,活动场所;三听,老师唠叨;四思,师幼互动;五观,家长态度。通过看一看孩子活动的情况,看一看教师的工作情况,看一看家长的反馈情况,对于发现幼儿园管理上的漏洞大有裨益。哪些设施尚需完善,哪些制度尚需调整,哪些责任尚需明确……这些问题就在每日五巡活动中慢慢浮现。

3.3 制定“多线联动”形式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管理人员分管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根据各线管理职责的不同在不同时间段里巡视、巡查各自分管的内容。例如:安保主任针对安全问题,保教主任针对教育教学等。在走动察看过程中,对于自己发现的闪光点和问题点及时记录在“一日巡查记录表”,做到执行有力,反馈及时。

恰如其分的“走动式管理”机制,能有效的把握常态下教育教学运转状况,规范了一日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作为园长,我每天精心梳理记录当天走动的发现,点滴的记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问题,通过找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促进幼儿园的发展。我将继续完善“走动式管理”机制,基于园情、酌情运用,深入一线、着眼实际,用脚步丈量园所的厚度与宽度,以“行走的力量”推动幼儿园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 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3] 徐霞.基于专业引领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4] 张燕.《学前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第三幼儿园 (浙江省瑞安市 325204)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集体教学活动的要求及组织实施的策略
由心出发,创新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