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2021-04-17 13:48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流通业冷链流通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流通业作为农村各个产业之间联系的纽带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农村流通业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其自身的发展可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整个流程的高效性,推动农村经济进步,从而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农村流通业作为农村各个产业的桥梁起着不可忽视的纽带作用,流通业的大力发展也会推动周围产业的经济进步,因此推动流通业的发展应作为乡村振兴的要点。而推动农村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农村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流通业态比重大

目前我国不断倡导农村流通业朝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尽管近年来农村消费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如贵州省的黔南、贵阳和河南淅川等地,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而导致流通信息闭塞和发展缓慢,传统业态在农村流通业中所占比重大,大都以夫妻店、小商店和活动摊等一些数量多、管理粗放、没有严格企业管理机制的形式存在,这些市场主体规模小且无专业的采购渠道很容易为了“小利润”而采购一些“康帅傅”、“旺奶”等冒名产品,假酒假烟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在大型农村集会或农产品展销会上贩卖假农药和化肥以次充好,这些不法行为往往选择农村边远地区,监管难度大同时隐藏性强,但是损害了农民的消费权益且大大降低了农村流通业的发展质量。

(二)农村冷链物流建设不完善

冷链技术在我国兴起时间短暂,农村地区与一线城市的技术水平有着天壤之别,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图1),截止至2018年我国国内冷库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和华北等发达地区共占比60%以上,而东北、西北等偏远地区仅占比8%左右,这体现了极大的发展不平衡[1]。

图1 我国国内冷库分布

自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和扶贫政策以来,广大农民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进行农产品种植及销售,但农产品的流通大多是瓜果蔬菜等不易储存、需要全程低温运输的冷链物流[2]。而农村地区一方面由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大加上政府并未出台相关政策加持,许多冷链运输企业并不愿意对农村冷链基地进行投资建设;另一方面鉴于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季节性,中间运输环节成本大,需要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交流和优化,形成信息化的完整物流链。这些重重阻碍使得我国生鲜产品大多是常温运输的模式。

据农产品冷链研究报告统计(图2)速冻食品和水产品冷链渗透率较高,分别为65.2%和63%;而农村大规模输送的水果蔬菜等冷链渗透率总占比不足25%[3],这也为农村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脱贫造成了困难。

图2 不同品类冷链渗透率

(三)农村电商发展受限

在“互联网+”时代,农民采购和销售已不再局限于批发市场和集会等传统方式,“网上供销社”和“电商下乡”等与第三方平台结合的新兴流通组织的出现给农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但随之而来的缺陷也限制了流通业的发展。第一,农村电商兴起时间短,这导致相匹配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网络信息传播缓慢且网络受众窄,据统计(图3),2018年我国农村宽带接入用户为11741万,刚刚超过2010年城市宽带接入用户9963万[4],城乡居民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导致流通信息闭塞及物流公司未深入基层都限制了流通业发展;第二,农村电商处于初期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一些无良商家利用行业门槛低和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而大肆贩卖盗版产品,甚至质量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与高质量发展原则相悖;第三,由于乡村道路等原因,许多物流只能到达县镇,很难继续向下流通到乡村,因此电子商务要想进入乡村,就必须通过一个专门连通农村的专线物流平台。但是目前物流企业普遍只能到达乡镇,由于缺少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将这些物流资源有效整合,这些物流服务很难向农村方向延伸,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得不到完善。第四,农村居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村与村之间更是距离遥远,而快递员主要是依据配送的件数计算薪酬,在农村送件显然成本很大,同时农村老年人口居多,许多老年人对网上购物了解很少,农村物流业务量会有局限性。

图3 城市与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对比

(四)缺少智力资本加持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培养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重点关注的方面,农村流通业的发展更是需要高技术、高能力等智力资本的支持。但据中国统计局的研究调查显示(图4),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和乡村就业人数呈交叉走向,在全国就业人数稳定的情况下,2019年乡村就业人数为33224万人,这与2010年相比呈阶梯式降低了19.78%;相反,城镇就业人员在近十年上涨了约30%[5]。由于农村经济和产业不发达,多数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在城市发展,回到农村投入农村产业建设的寥寥无几,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年轻劳动力和智力资本转移到城市,留守儿童老人等在农村的“空心村”现象。农村流通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性人才的加入和引导,农村人才的大量流失会成为阻碍流通业发展的绊脚石[6],而流通业的“低质量”发展也无法带动周围产业的兴旺,如此恶性循坏下去,农村产业的发展更加艰巨,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图4 2010-2019 年城镇和乡村就业人员统计

二、农村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一)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振兴

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及其构筑物,以现代化远程监控调度技术为支撑进行远距离无调蓄水库的供水工程建设,对于有多水源保证的区域来讲是可行的。通过细致优化的方案比选及设计,可以实现供水目标,减少建设调蓄水库所带来的迁占问题,大大降低工程投资,加快工程进度,实现水利固定资产的增值,对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乡村振兴的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重要性可见一斑。但近年来随着工业等行业经济快速发展,单纯农业的发展显然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的进步和人民日益提高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寻求新的“产业振兴”之道迫在眉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十九大明确指出的产业发展路径,即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进行融合发展,加工和休闲旅游作为融合中心统筹促进产业振兴。杨宝国(2020)认为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纽带,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围产业的融合度及之后的发展情况会由于流通枢纽的辐照作用而受到极大影响,而未来产业的兴旺,必然是带有明显的产业融合特征的,因此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产业振兴具有鞭策作用,继而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有重大影响。

2.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富裕是本质体现。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传递了有关农村产业的重要思想,即发展农村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扶持农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重要的政策环境。而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型和先导型产业,其高质量发展理论上有利于实现人民收入增长,而流通业规模增长点以及就业增长点的释放可以促进居民增收。王旎(2020)梳理了农村流通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路径,发现农村流通业发展从就业、农村人口返流、产业结构调整及流通体系优化四个角度对农民增收产生积极效应[8]。张秦、贾祥同等(2019)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流通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增收,缩短城乡之间收入差距[9]。因此,农村流通业通过对产业结构、流通规模、流通体系等方面的调整和创新发展,不断贴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居民的增收。

3.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刺激居民消费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宗旨,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居民消费作为生活富裕的重要衡量指标,应重点关注。亚当·斯密提出的关于流通和消费的动态生产率理论指出,市场的大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工,而市场分工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实现流通市场的扩大,进而促进消费需求上升。互联网的发展使商家可以通过网站、媒体等多样化渠道与消费者进行信息沟通与买卖,大大拓宽了商品流通渠道,进而提高了商品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刺激居民消费。旷健玲(2019)、王新利(2006)通过数据证明了流通效率的提高,将大幅度提升居民消费总量[10][11]。由此可见,新时期农村流通业需要从注重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即不断通过流通效率的提升、流通体系的完善,进而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升居民消费总量。

(二)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质量偏低,农村通过实施高质量的流通体系,可以进行智能生产、加工分类、冷链仓储及物流等,大幅度提高流通效率,同时带动上游智慧农业,定制农业、高端生产等产业发展,并引导下游第三方电子商务、无人超市等新兴产业的崛起;通过供应链管理和“互联网+”的共同作用达到供给信息的精准匹配,实现以销定产、零库存、减少过量生产、价格上下大幅波动等目标;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使农产品达到快速检测、全程信息可追溯记录、品牌假冒伪劣精准识别等目的。总之,农村流通业正在由生产端向消费端主导转变,流通业重心的下沉将有力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向高质量、高水平阶段进步。

三、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农村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一)加快技术与流通模式创新

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流通产业作为先导型、基础型的产业更是需要将创新作为提升产业质量与效率的首要任务,农村流通业的创新主要是技术的创新和流通模式的创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受“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掣肘,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忽视了技术创新对流通产业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冷藏冷冻技术的运用。据统计,我国由于冷链应用技术的滞后,鲜活农产品损失率高达20%-30%,是发达国家的6倍左右[12],由此可见冷链技术的发展是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一个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逐渐渗入到流通业,最明显的事实就是推进了流通模式的创新,而且这种态势在将来必然得以延续。但我国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大多为国外掌握,关键设备和软件的基础开发平台也是大多被国外控制,这对我国农村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创新迫在眉睫。

(二)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

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也是农村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李庆鑫(2019)认为应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3],主要是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线上线下协调发展。

从一开始的“农户+家庭农场”至后来创新为“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我国农村流通业一直主张“产供销”一体的发展方式,但时间一长其局限性也显现出来,如内蒙古开鲁县等偏远地区的瓜果、牛羊肉等闻名遐迩,但限于地理位置、人口稀少、科技不发达等原因无法进行有效线下销售,而东部农村地区大多是沿海地区,其生产的主要商品是海鲜等海产品,虽然背靠海运,但其交通比起周围城镇仍不是十分便利,而海产品易变质不易保存的特性导致其即使线下销售,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保鲜成本也很高,长此以往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将会受限,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距也会逐渐增加,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协调特性。

因此要开拓一条新的路径,电子商务的加入缓解了发展不协调这一难题,其与线下实体经济的结合不仅拓宽了流通渠道,使得农村地区的产品可以极大程度的跨区域流通销售;田伟(2019)认为电子商务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使农产品通过线上这一渠道更有效地向城镇、其他地区流通,也变相地促进了线上线下、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符合高质量发展的理念[14]。

(三)坚持流通业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农业农村部印发的《2020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中对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了三个要求[15]:

一是坚持质量优先,避免资源过度消耗。传统的商业开发主要以扩大投资规模、增加农村商业网点的数量来实现,这种“粗放式”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效益的提高是依靠资源要素的多投入、高消耗来推动的,有的甚至会以牺牲周围环境为代价,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因此要转变开发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为理念最大程度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现代管理技术,提高流通效益。

二是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量,推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降低农产品损耗率,以避免流通途中瓜果蔬菜及海鲜等易变质产品大幅度损坏。

三是完善电子产品回收体系,驱使达到相应标准的流通企业实施“以旧换新”政策,低价换取高清电视、节能空调、智能手机等绿色电子商品,促使消费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开展“以旧换新”活动、信息平台的建设给予一定支持。

(四)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理念

改革开放后,人们意识到工业、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大力发展工农产业,但流通业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三农”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观念的深入,农村流通业的开放发展也被提上日程,但总体来说,农村流通业在开放发展上仍存在滞后性。罗斌(2019)研究得出只有成功的“走出去”和“请进来”,特色商品才能够大规模的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相互流通,更有利地促进城乡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16]。而“走出去”不只是农村和城镇之间商品的销售,更是东中西部等地区之间以及向粤港澳、台湾地区商品的流通。比如西部地区的瓜果蔬菜、中部地区的小麦水稻、东部地区的海鲜产品等都是各个地区的特色,但是由于处于偏远山区、交通设施落后、农村流通体系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原因无法大规模地向外输送传递,“走出去”成为了挡在农村流通业发展前面的一座大山。

因此,要想全面实现农村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在“走出去”的基础上提高流通业的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发展合作,构建城乡融合、海陆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格局。

(五)构建人才与资源共享机制

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享理念,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成就感,实现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普遍提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共同富裕、发展成果共享的方向稳步向前。

基于共享理念发展的农村流通业应从整个流通过程入手。在商品生产出来后,一方面,农村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性,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无法有效保证海鲜等需要冷链运输的易变质品的保鲜程度,途中物流点的储存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完善,更加剧了产品的损耗;另一方面,“互联网+”的线上销售方式虽然便捷了农村流通业的发展,但相关体系信息化建设更需要资金和人才的投入。这就需要周围城镇政府资源的投入及其他地区电商人才的引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将“人人参与”的共享理念渗透其中。

在销售端,农村流通业的消费结构应进行改善,其消费群体也应适量转移到城市层面上,通过业态的多样性和产品的多元化来适应各层次的消费群体,保证农村群体收入增长的同时确保各要素在城乡之间均衡流通,促进城乡间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也实现了“人人享有”的共享理念。

四、我国农村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农村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相应地构建如下图5所示的五大优化路径:

图5 基于五大理念的农村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及优化路径

(一)加快冷链物流的创新与应用

我国农村流通业要摆脱传统物流经营思维,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升级。首先,应将农村冷链基础设施建设视为公共资源设施,由当地政府领头和牵引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并约定相应的回报机制,大力发展现代化冷库和大规模长途冷藏运输车,加速适合普通农户使用的小型冷库和小规模短途冷藏运输车的供应,提升公共服务型冷链物流区的开发速度,确保兼顾仓储、配货、运输等功能的全方位冷链物流区早日得以应用,建设完成后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从而实现共赢局面。

其次,在冷链运输途中,镇级与县级冷链运输应分配各级工作。镇级冷链主要负责初步工作,其涵盖了农产品的清洗、分包和预冷等,随后将农产品向上层运输,县级冷链承担农产品低温加工、深度冷却等进一步的工作。各级职责分明,有助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建设和有效运行。“人人参与”和社会资本要素的大力投入也体现了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除却人的因素,最重要的即是“物+网”的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施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中间成本,并为生鲜产品建立可查询的“电子物流”,实现可定位可追溯的有效保障,从而保证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双方损失降至最低。

(二)推动线上流通协调发展

线上流通是“互联网+”下的新产物,是流通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与农村流通业之间的主要媒介即是借助“农村电商”的大力推动,而农村电商发展的前提是农村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有效覆盖,因此政府首先应与通讯公司合作,由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下发政策鼓励通讯公司加大农村互联网信息覆盖率,对于网线和宽带的投入进行政府补贴或适当价格的降低;第二,村委会通过开展讲座、广播宣传等方式加大居民接触电子商务的力度,县镇级政府鼓励电商企业下乡开展业务让居民切身体验电商带来的便捷,同时降低农村居民的初次使用门槛使其更好地享受服务;第三,对于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当地村政府可以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物流配送,即自建物流产业园将各大物流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统一在物流产业园,在产业园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规划,最后集约化地配送至各个村。

而对于农民自家农产品的销售也可以借助线上渠道,通过淘宝店、直播热销等方式将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既提升了产品对外开放的知名度便于将本地特色传播出去,进而实现“人人共享”的发展理念,又对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更是推动了农村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构建现代化绿色流通业态

传统的流通方式在我国农村扎根已久,完全祛除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双管齐下构建现代化的绿色流通体系。第一,对于夫妻店、杂货店这种传统商业网点的开发,在商品质量方面,地方政府应加以整顿尽量统一其购货渠道从而对商品进行一定的把关和控制,在网点数量方面,在避免资源要素浪费的前提下减少传统商业网点的比例,主要引导其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连锁经营,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同时商业网点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到农村宏观环境及人均消费水平,如何吸引客户、评估投资和使用的效果等问题,以人为本符合产业的绿色发展要求。

第二,国家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对农村电商和冷链技术的创新发展进行资金支持,大力推动购物超市、专卖店和电商销售网点等现代流通业态的建设。各地区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打造属于本地区的专业产品,并通过连锁超市、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方式将其销售到全国各地,借助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渠道提高现代化流通业态的比重。

(四)重视农村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走出去”为基础,贯彻实施农村流通业“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理念。为大力提升“走出去”水平,需要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提升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完善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是推进农村流通业发展的前提,更是农产品出口和外地商品进口的必要投资。只有不断改进农村流通设施,才能加快农产品流通和农村消费升级,保障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17]。有关政府也必须充分意识到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必要性,第一,应拨款加大对农村现代流通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对交通设施进行修建和改造以保证农产品可以顺利流通出去,不会因交通闭塞等原因无法向外输送或者运输缓慢导致农产品损耗,保证流通业绿色发展的前提下提升开放水平和质量,同时产品从外部向农村内部流通时也保证了流通效率与质量;第二,不能忽视水电系统、特别是冷藏设施的维护与改进,保证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同时广泛鼓励社会资本对流通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高质量发展局面。

(五)鼓励流通人才的培养与共享

人才的建设一直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石,对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农村流通业更是如此,因此,政府和当地企业应全方位鼓励流通人才的引入和培养。第一,地方政府应完善人才保障机制,联合龙头企业及第三方电商平台加强本地大学生、个体户农民在互联网、冷链等方面技能培训,并扩大职业院校对农村地区的定向招生;第二,政府应资金支持流通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流通人才工作环境,适量扩大产业规模,留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来留住本地流通人才,缓解“空心村”现象。第三,当地政府和龙头企业应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多渠道引进发达城市和国外的流通领域专业人才向农村靠拢,实现智力资本的开放共享,加强新型流通队伍的建设,同时举办讲座对流通从业人员进行定期技术讲解,向传统的流通体系注入新想法、新技术、新人才。保证农村流通在市场调研、内部运营、外部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有效进行,最终实现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结语

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推进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刺激居民消费三个途径助力乡村振兴,更满足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需要。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的五大理念,加快冷链物流的创新与应用、推动线上流通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化绿色流通业态、重视农村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流通人才的培养与共享,更好地实现农村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流通业冷链流通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良法”“善治”为粮食流通保驾护航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我国省域流通业集聚的空间分异演化分析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