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历史智慧

2021-04-17 14:42赵树禄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模范自治区内蒙古

赵树禄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模范自治区”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对党领导内蒙古各族群众努力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

一、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内蒙古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回顾历史,内蒙古革命之所以能从最初自发分散的斗争转变为有组织、有纲领、自觉统一的革命运动,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每到重要历史节点、重大历史时刻,尤其是面对一系列复杂问题和矛盾时,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都为内蒙古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不论出现多少困难和挑战,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热爱和忠诚都没有过丝毫动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内蒙古的实际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极富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重要论断、重要观点、重要要求。实践充分证明,内蒙古各项事业跨越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根本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历史昭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在内蒙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行动指南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艰巨的情况下,内蒙古各方面工作能够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就,从根本上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有力引领的结果。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行动纲领,是引领我们事业发展的指南针,也是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始终在思想上拥护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回顾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中央从全国抗日战争的发展局势和战略需要出发,作出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在此期间,当地各族群众积极支持八路军抗日,与共产党、八路军建立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密切关系。改革开放后,内蒙古许多创新做法和经验都来自人民群众。实践充分证明,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历史昭示我们,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必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丰富智慧和不竭力量。

四、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是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动力源泉

内蒙古自治区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发展条件、人文环境都有其自身特点。回顾历史,不论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一系列改革举措都是基于自身实际推出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牧区实行了“三不两利”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政策及“稳宽长”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农区改造也充分注意民族特点、地区特点、经济特点和阶级关系的特点,采取了不同于其他省区的方针政策,如办民族社、民族联合社等,稳定了民心,发展了生产。改革开放后,在牧区经济体制改革中,内蒙古首次提出并推行了草畜双承包,创造性地推行了以草场承包到户为重点的草牧场“双权一制”改革,对全国牧区的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党的十八大后,内蒙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怀嘱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先试,在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实践充分证明,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必须准确把握内蒙古地理方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殊性,深入分析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牢牢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五、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基础工程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回顾历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为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的号召,内蒙古各族人民组成了各种抗日组织,与全国抗日力量一起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始终把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各族儿女创造了新中国民族工作史上众多第一和先进经验,书写了“最好牧场为航天”“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历史佳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内蒙古800多名白衣战士驰援湖北,社会各界踊跃捐款,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主动担当,战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让“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实践充分证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基础性工程和重大战略任务。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只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使各民族人心相聚、精神相依,才能创造美好未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观点,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营造起各民族拧成一股绳“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六、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重要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回顾历史,我们党一向非常重视培养内蒙古各族党员干部。1923年,内蒙古产生了包括乌兰夫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全区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也是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持续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各级党组织必须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领、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功效,持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在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中的引领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模范自治区内蒙古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可爱的内蒙古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爱在内蒙古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
11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