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状态辨识桥接新冠肺炎全周期风险预警的思考*

2021-04-17 23:24何菲妤张浩文赵丰润陈涤平李开平
中医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证素体质人群

何菲妤,张浩文,赵丰润,陈涤平,李开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虽然我国疫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但防控仍然不可掉以轻心。笔者认为对新冠肺炎风险进行预测与预警,突出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具有前瞻性意义。中医状态是对人在某一阶段的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描述,包括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的生理病理特点、体质特征以及病和证,因此辨识状态可以作为新冠肺炎全周期风险预警的切入点[1]。基于此,本文探析了未病状态下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感染风险,欲病状态下无症状感染人群的欲变方向,已病状态下“毒、瘀、虚”证素对重危证的预判,病后状态下饮食、药物、劳逸、情志因素致“复阳”的可能,对新冠肺炎的全周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 未病状态——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感染风险

未病状态从中医学认识即是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不同年龄、性别所体现的生理病理特点不同,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亦有所差异。所以笔者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未病状态有助于发现新冠肺炎易感人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显示,在44 672例确诊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发病人数占总人数的0.9%[2];钟南山团队对1 099例确诊病例研究显示,0~14岁儿童患病人数占比0.89%[3]。由此可见,儿童新冠肺炎发病率较低,儿童虽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但多属“纯阳之体”,表现为阳旺的生理特点。本次新冠病毒的病性初始多表现为寒湿或湿毒的阴旺特征,在儿童体内无法快速复制与大量扩增。即便感染,多症状轻微,治愈效果良好。这也与儿童“脏气清灵,亦趋康复”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湖北地区84 611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发现,核酸阳性率随受检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高,50~80岁中老年人群核酸阳性率相对较高,约占全部被感染者的53%[4]。2020年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指出,当时全国总计20 438例确诊病例中,死亡病例80%以上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5]。由此可见,中老年人较青年人对于新冠肺炎有更高的易感性,且更易发为重症和危症。这与随年龄增长,机体出现多虚多瘀、五脏衰弱的生理病理特点密切相关。正如《灵枢·天年》中所言:“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研究发现,女性新冠病毒核酸整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4]。男女性别不同,生理状态亦有所差异。《普济方》中指出:“男子以阳为主,则阳胜乎阴,女子以阴为主,则阴胜乎阳。”笔者认为本次新冠病毒病性以湿毒为主要特征,女性更易感染。同时女性存在经、带、胎、产等男性所没有的生理阶段,如经后期,子宫血海空虚,阴精不足,精血乃人体正气的重要部分,其不足自然导致机体抗邪能力下降。妊娠期有“脏腑本弱,因妊重虚”的状态特点,研究发现妊娠期免疫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病毒更易感染、复制、增殖[6]。产后阶段,母体耗气失血,多处于气血亏虚、营卫失和的状态,也易被感染。因此女性更应该注意上述几个特殊状态时期的防护。

2 欲病状态——无症状感染人群的欲变方向

欲病状态是人体介于未病与已病之间的状态,人体气血阴阳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偏颇,但尚未出现症状或仅稍有不适,不足以诊断为疾病。无症状感染者是已感染新冠病毒,但在度过0~14 d潜伏期后未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自觉不适,暂未发展为新冠肺炎的患者[7],仍具备一定的传染性及发病概率,处于感而未发的欲病状态,当引起高度重视。偏颇体质对疾病具有内在倾向性,所以笔者试从体质特点探析这一特殊状态的欲变方向,从而确定高危人群。

当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质与病邪特性相适宜时,易感而后发,若不相适宜,则多为感而不发。目前认为本次新冠肺炎多属寒湿疫、湿热疫、湿毒疫,其病邪特性多为“湿”“寒”“热”“毒”的组合。偏颇体质中的痰湿质与外界湿气同气相求,较其他体质更易受到湿邪侵犯,湿毒更易在体内滋生繁衍;气虚质者卫气虚弱而正气不足,肺气不充而肌表不固,脏腑功能状态低下,对病邪抵抗力较弱,加之气虚无力气化体内津液,造成水湿内停,以致湿毒邪气积聚而易发病;阳虚质者素体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易感寒湿之邪,多发为寒湿疫,如《丹溪医论选》云:“人之生也,体质各有所偏……偏于阳虚,脏腑寒湿,易感湿证”;阴虚质者体内阴液亏少,阴亏则无以制阳,内热外湿相合易发为湿热疫,如《丹溪医论选》云:“人之生也,体质各有所偏……偏于阴虚,脏腑燥热,易感温病。”临床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易感的中医体质依次为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8]。由此可见,痰湿兼虚性体质的无症状感染者具有较高的发病可能。

体质在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同时还具有动态可变性,随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若在邪气伏藏期间,因过食肥甘厚腻、情志不畅或劳逸失衡,导致原本不适宜病邪生长的体质状态向易感体质转变,即可能发病。故当及时监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体质状态,以防体质转变而发病。

3 已病状态——“毒、瘀、虚”证素对重危证的预判

已病状态是机体处于“阴阳失衡”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辨识主要通过特定状态要素(证素)及表征(症状、体征、理化指标等)来完成,辨别表征参数是其基础,判断状态要素是其关键[9]。新冠肺炎已病人群普遍存在“湿、热、毒、瘀、虚、闭、脱”的证素传变过程,笔者认为“毒、瘀、虚”是患者“闭、脱”重危证的预警证素。

毒可分为外毒与内毒。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新冠病毒则为“外毒”,外来疫毒感染深重则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病势危重。同时中医认为“邪之盛者则为毒”,新冠肺炎病机演变过程中任何证素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可化为“内毒”,对全身各脏器造成严重损害,是病情进展为急危重症的重要因素。内外毒邪相合则闭肺扰神、侵犯心包,出现高热、胸闷气喘、烦躁不安、神昏谵语、面唇紫暗、肢体抽搐等症状,若未能及时解毒,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10]。

新冠病毒湿性黏滞,阻碍气机,血行失畅,可滞而为瘀。另外,日久气虚无力行血,亦可致瘀。瘀因其胶固的特性,可瘀着于脏腑脉络,临床可出现胸闷胸痛、头晕头痛、唇甲紫绀、面色晦暗、肢体麻木疼痛、或伴有瘀斑瘀点等症状,若不及时化瘀,则导致脏腑经脉的广泛损伤[11],如瘀阻于肺,可出现肺部出血性梗死、肺间质纤维化等[12];瘀阻于脉络,则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10]。

《黄帝内经》载:“精气夺则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是大部分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重要证素。新冠肺炎随着病程进展,邪气不断消磨正气,所谓邪愈盛而正愈虚,临床可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或萎黄、形体消瘦、肢寒畏冷、不思饮食等虚耗性症状,生化检查可见淋巴细胞转化率、IgM、IgG等免疫指标普遍偏低[13]。若此时不兼顾扶正,一味祛邪,则耗伤气血阴阳,从而发展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休克等急危重症[14]。

综上,“毒、瘀”为实性证素,如任其发展则可内陷心包、蒙蔽清窍,通常会导致闭证;“虚”为虚性证素,如未能及时扶正补虚,则元气耗散、阴阳离绝可发展为脱证。因此,一旦发现“毒、瘀、虚”预警证素及其相应表征时,当及时截断扭转,以防止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4 病后状态——食、药、劳、情易致“复阳”

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症状虽已消退,但正气尚亏而余邪未尽,存在极不稳定的阴阳自和,属于一种特殊病后状态,稍有不慎即可再次患病。研究发现在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存在“复阳”现象,因此找出易复因素对预警复阳患者的出现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新冠肺炎病后易复因素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

4.1 食复新冠肺炎恢复期人群大病初愈多处于肺脾气虚状态。《景岳全书》言:“新复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若食饮无节,则伤脾碍胃。新冠肺炎愈后患者往往会多食滋阴润肺之品,此类药食多性味甘寒,过度易滋腻助湿、反伤及脾阳。脾虚生化无源则肺气不宣、卫气不充,易导致新冠肺炎的复发。

4.2 药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免疫力低下常合并细菌感染,临床多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从中医角度而言,抗生素乃苦寒之品[15],有清热解毒之效,但多用久用可损伤脾肾阳气,病后形成阳虚体质,易致寒湿疫毒死灰复燃;糖皮质激素则为纯阳之品,有助湿化热之弊[16],易与病后水湿余邪搏结蕴生湿热,形成湿热体质,湿热具有缠绵之性,热积又可化毒损伤正气,易致病情反复。

4.3 劳复新冠肺炎患者病后劳逸程度对机体状态的影响尤为重要。“劳则气耗”,大病之后本就气血亏虚,过劳则更耗正气,又脾主四肢肌肉,劳则伤脾,致水湿不化,病情缠绵易复;“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若病后过逸,久恋床榻,缺乏适当活动与锻炼,则气血流通不畅,易生瘀成痰,助邪复发。

4.4 情复除生理损害外,新冠肺炎还对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损害,部分患者出院后仍面临焦虑紧张、忧思过度等心理问题。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肺脏损伤最重,脾脏受损次之[17],病后若过度忧思,对肺脾二脏的生理功能恢复不利,同时《灵枢·邪客》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若病后持续神明不安,心则无力统领五脏六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不利于正气的恢复,易致复阳。

5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彻底结束,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安全。通过中医状态辨识,可以实现对新冠肺炎全程、动态、个性化的防控,因此利用状态辨识构建完善、灵活、准确性高的中医风险预警平台是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中医未病、欲病、已病、病后4种状态辨识切入,分别对新冠肺炎易感人群、无症状感染人群、重危证人群、复阳人群进行桥接预警,提出老龄与女性人群更易感,痰湿兼虚性体质的无症状感染人群高危,“瘀、毒、虚”证素预示病情危重,饮食、药物、劳逸、情志因素影响病后“复阳”,不仅有助于对新冠肺炎进行全周期风险预警,还利于构建以状态辨识为核心的中医传染性疾病风险预警体系。

猜你喜欢
证素体质人群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