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素水平对13-5171-7青稞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021-04-18 09:15韦泽秀
西藏农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拔节期株高青稞

韦泽秀,卓 玛

(省部共建青稞与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32)

N 素是陆地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子,被称为生命要素[1],也是限制植物生长、调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限制群落初级和次级生产量的关键性元素[2]。为提高粮食产量,长期的不合理施肥使西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氮量较20世纪60 年代普遍下降,有76%的耕地出现严重缺肥且肥力因素极不协调现象[3-5],大量学者研究发现氮素是西藏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素,增施氮肥对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有显著效果[6-7]。

13-5171-7 是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近年来选育的高产春青稞新品系,目的是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发掘青稞新品种的生产潜力,避免过量施肥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影响。开展13-5171-7 青稞新品种高产栽培配套措施,了解氮素水平对13-5171-7 生长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设计不同氮素水平试验,对13-5171-7 分蘖能力、成穗率、株高、生物量积累、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进行分析,以评估氮肥对13-5171-7 生长的影响,为13-5171-7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 年4 月—2020 年8 月在西藏农牧科学院4 号试验地进行(29°38′34″N,91°2′31″E,海拔3 662 m)。该地区年平均温度为7.4 ℃,年日照时数3 000 h,年降水量为200^510 mm,集中在6—9月份,无霜期100^120 d,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试验地0^20 cm土层土壤质地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为26.07 g/kg,全氮2.35 g/kg,碱解氮158.07 mg/kg,全磷1.352 g/kg,有效磷173.06 mg/kg,全钾5.577 g/kg,速 效 钾57.12 mg/kg,pH 值 为7.42,电 导 率 为168.2 us/cm。

1.2 试验设计

以13-5171-7 青稞新品系为供试春青稞品系,青稞播量为15 kg/666.7 m2,设计0 kg/666.7 m2N,3 kg/666.7 m2N,5 kg/666.7 m2N,7 kg/666.7 m2N,9 kg/666.7 m2N,11 kg/666.7 m2N 共6 个处理,氮素基施50%,拔节期追施50%,小区面积4 m×5 m,3次重复,随机排列,2020年4月17日播种,2020年8月21日收获,其他田间管理一致(表1)。

表1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1)不同氮素水平对13-5171-7 分蘖及成穗的影响

在青稞苗期每小区随机选取2 个1 m2样方并标记,测定田间基本苗,在分蘖完成后(拔节期)按乔玉强等[8]方法测定最大茎蘖数,在腊熟期测定其成穗数。

分蘖率=最大茎蘖数/基本苗

成穗率=成穗数/基本苗

(2)不同氮素水平对13-5171-7 株高和生物积累的影响

5 月19 日(分蘖期)、6 月8 日(拔节期)、6 月28日(孕穗期)、7 月18 日(灌浆期)、8 月7 日(乳熟期)每个小区取0.25 m2青稞样品,随机选取10 株完整青稞植株测定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分析不同N 素水平对13-5171-7生物积累的影响。

(3)氮肥利用效率分析

收获时按照小区分别打场测定小区产量。

用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表征农田氮肥的利用效率[9-11]。

氮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from applied N,PFPN),指单位投入的肥料氮所能生产的作物籽粒产量,即PFPN =Y/F,Y为施肥后所获得的作物产量;F代表化肥的投入量。

氮肥农学效率(Agronomic efficiency of applied N,AEN),指单位施氮量所增加的作物籽粒产量,即AEN=(Y-Y0)/F,Y为施肥后所获得的作物产量;Y0 为不施肥条件下作物的产量;F代表化肥的投入量。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和DPS9.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LSD法进行显著差异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N 素水平处理对13-5171-7 分蘖及成穗的影响(表2)

不同N 素水平处理13-5171-7 两叶一心期基本苗,平均值为267.33-295.50 株/m2,各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了解N 素水平对13-5171-7 分蘖的影响,在青稞分蘖完成后的拔节期测定最大茎蘖数,发现不同N 素水平13-5171-7 最大茎蘖数在460.83^562.17 株/m2之间,N肥使用后13-5171-7 分蘖普遍高于CK 处理,其中T1,T3,T5 处理最大茎蘖数较CK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 处理最大茎蘖数较T1,T3,T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CK 处理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 素水平对13-5171-7 最大茎蘖数的影响也呈波动变化。在13-5171-7 腊熟期测定成穗数发现,不同N 素水平13-5171-7成穗数为373.33^446.67株/m2,N肥使用后13-5171-7 成穗数普遍高于CK 处理,随N 素水平增加,13-5171-7 成穗数先增加后降低,在T2 水平时成穗数达到最高,且与CK 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分析N 素水平对13-5171-7 分蘖率和成穗率的影响可见,增施N 肥13-5171-7 的分蘖率和成穗数较CK 处理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T2,T3 处理有效分蘖和成穗率较高,对13-5171-7 群体结构形成和资源有效利用效果较好。

2.2 不同N素水平处理对13-5171-7株高的影响

不同N 素水平处理对13-5171-7 不同生育期株高的影响结果见图1。13-5171-7 在孕穗前株高成直线增长趋势,孕穗期后13-5171-7 株高除T0处理外,其他处理株高无显著增加。不同N 素水平处理对13-5171-7 株高的影响,在13-5171-7 分蘖期平均株高为25.6^29.67 cm,施N处理平均株高普遍高于T0 处理,但仅T4 处理株高显著高于T0 处理(p<0.05);拔节期不同N 素水平对13-5171-7 株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穗期施用N 素处理平均株高均显著高于T0 处理,到乳熟期不同N 素处理株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施N 处理株高高于T0 处理,尤其是拔节到孕穗期植株生长最快。株高增加最快时期,施用N 肥能补充和满足青稞生长对营养的需求。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p<0.0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图1 不同N素水平对13-5171-7株高的影响

2.3 不同N 素水平处理对13-5171-7 生物积累的影响

对不同处理13-5171-7 在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分别取样测定了青稞生物量累积(植株干物质质量),结果见图2。13-5171-7不同生育期生物量积累能较好拟合二次多项式曲线。13-5171-7 随生育期推进,植株生物量累积速率随N素水平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不同N素水平间从大到小表现为T4,T3,T5,T2,T1,T0。结果表明,增施N肥13-5171-7生物量积累速率增加,随生育期推进生物量积累更快更多,当N素为11 kg/666.7 m2水平时,由于N 素过量,13-5171-7 植株贪青会延长生育期使青稞生长速率下降。

图2 不同N素水平对13-5171-7生物积累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表3)

表3 不同处理13-5171-7氮肥利用率

不同N 素水平对13-5171-7 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3,13-5171-7产量随N素水平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中T3(N:7 kg/666.7 m2)和T2(N:5 kg/666.7 m2)处理13-5171-7 产量较CK 处理显著提高;对氮肥的偏生产力进行分析,不同N 素水平13-5171-7 的氮肥偏生产力为45.94^168.49 kg/kg,氮肥偏生产力随N 素水平提高而降低;不同N 素水平13-5171-7的氮肥农学效率为2.54^25.14 kg/kg,氮肥农学效率随N 素水平提高先增加后降低,符合养分报酬递减率规律。在本试验环境下,T3(N:7 kg/666.7 m2)处理13-5171-7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最高。

3 讨论与结论

分蘖是小麦等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国内外学者对分蘖成穗特性做了大量研究[12-14],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小麦产量进一步增加主要依赖于控制无效分蘖的数量,增加分蘖的成穗率,使茎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提高[15-17]。建立合理的群落结构,提高群落质量是实现高产栽培的关键[18。在本研究中增施N 肥13-5171-7 的分蘖率和成穗数较CK 处理有不同程度增加,与张国良等[19]研究结论一致。在拔节期追施氮肥能够增加成穗能力,使群体质量朝着较好的趋势发展,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有效改善作物群体质量,在5 kg/666.7 m2N 水平时13-5171-7 分蘖率较高,成穗率最高,对群体结构形成和资源有效利用效果较好。

干物质积累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20],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是提高其产量的重要途径[21]。对不同N水平处理13-5171-7生物积累进程进行分析,随生育期推进植株生物累积量增加,增施N肥13-5171-7生物量积累速率增加,当N素为11 kg/666.7 m2水平时,由于N 素过量13-5171-7 植株会延长生育期使青稞贪青晚熟,与肖国滨等[22]研究结果一致。

对氮肥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进行分析,13-5171-7产量随N素水平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氮肥偏生产力随N 素水平提高而降低;氮肥农学效率随N素水平提高先增加后降低,T3(N:7 kg/666.7 m2)处理13-5171-7 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最高,在生产中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拔节期株高青稞
夜间增温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
青稞地里的母亲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麦田欢歌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