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策略

2021-04-18 23:32詹萍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詹萍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小学生品格的完善、社会认知的发展以及基本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依标扣本,确定核心目标;体验探究,构建生本课堂;立体评价,实现自我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2-0006-02

深化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于课堂。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基于儿童立场,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改变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健康全面的发展。下面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为例,谈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依标扣本,确定核心目标

为了更好地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新生态,教师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确定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为了实现教学过程的有序性、整体性,备课时教师应围绕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构建整体教学主线。

“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是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文化形态与家乡的整体发展变化,提升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生活领域的社会性学习。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充分着眼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特有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立足生活,立足教材,立足编者意图,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不同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性的合作探究中,理解与体验家乡文化,关心与关注家乡发展,从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重点突出以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莆田的民俗文化——莆仙“做大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勿忘国耻的爱国之情;了解家乡母亲河木兰溪的变化,深刻领悟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二、体验探究,构建生本课堂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基于儿童立场,以学生的“学”开展活动,教学内容应取材于生活实际,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应在所有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展开,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讨论辨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形成核心素养。

面对抽象的文化形态,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选取了学生较为熟悉、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莆田当地的过年风俗、“莆仙戏”等民间艺术,通过“家乡的习俗我知道”活动,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到的家乡习俗,认识家乡风俗、民间艺术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同时理性看待家乡的文化艺术发展,培养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忧患意识与公共参与意识。

在了解风俗活动中,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莆田地区“做大岁”的资料。课堂上交流讨论:巍巍壶山,悠悠兰水,孕育出莆田丰富而独特的民风民俗。莆田人的春節,一年要过两次。第一次是除夕,称为“做岁”。到了每年正月初四(仙游为初五),莆田人会跟除夕一样重新来围炉、过年,俗称“做大岁”。教师提出问题:(1)莆仙地区为什么要“做大岁”?(2)近年来,莆田政府倡议市民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有人却认为,不能燃放烟花爆竹,连年味都没有了。对于燃放烟花爆竹,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理由。(3)你的家乡在哪里?当地有哪些独特的过年风俗?寄托了家乡人怎样的愿望?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写一写。这三个递进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系统化、层次化、阶梯式的追问中超越了自身对于知识表征符号的理解,走向了深度学习,实现了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

在“关心家乡的发展”版块,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采访、实地参观、收集资料等方式,从自然环境、商业设施、文娱建设方面去了解莆田木兰溪沿岸的建设与发展。课堂上,教师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如讲有关木兰溪的故事、观看习近平治理木兰溪的新闻、创设情境“我为家乡出份力”。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生活实例是德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切实感受到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激发了他们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他们以建言献策的方式参与到家乡建设中,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三、立体评价,实现自我构建

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是其内心的需要,道德学习过程就是对学生内在自觉的唤醒。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借助评价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评价促进团队合作与探究,以评价引导学生多维思考、客观理解,能使学生发现外在世界与个体的多元性。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这一单元的形成性评价是以量化积累评价构成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超星平台”的功能,将学生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特别是建立个人成长记录卡,将课程学习过程评价与德育评价融合,将学生在课堂和活动中展现出的状态,通过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即时性操作,设计出生动的鼓励性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内省能力,也为家校合力、多方参与教育提供了量化数据和诊断方向。

如在“了解家乡的风俗”这一环节时,教师就设计了以下表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下列描述与你的实际情况符合吗?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每一道题后做出选择(打“√”)。

动态成长式的评价旨在促进每一个生命体的成长与完善,为每一个生命成长创造空间与维度。

总之,教师应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确定适切的核心目标,立足儿童立场,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探究活动,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从而完善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