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各民族竹制乐器比较研究

2021-04-18 13:32高嬿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中国越南

【摘要】越南各民族的竹制乐器现时存有约70种,本文所述中国竹制乐器主要指集中分布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144种竹制乐器。文章通过对中越各民族竹制乐器的乐器本体(形制结构及其发音机理)与器乐文化(基本音列、音响特征、习用功能等)的多维度比较,从中探知两者间的共性与差异。

【关键词】中国;越南;竹乐器;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J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4-141-04

【本文著录格式】高嬿.中越各民族竹制乐器比较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04):138-141.

根据笔者实地调查研究,越南各民族的竹制乐器现时存有约70种,笔者收集、整理的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竹制乐器共144种,以之与越南各民族竹制乐器进行多维度的比较。本文主要通过对其乐器本体(形制结构及其发音机理)与器乐文化(基本音列、音响特征、习用功能等)的有序比较,从中探知两者间的共性与差异。

一、乐器本体比较

本文所说的乐器本体,即乐器的制作材料、形制结构及其形成的发音机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乐器本体比较发现,两地竹制乐器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根据不同的发音原理,都可以划分为“气鸣乐器”“体鸣乐器”“弦鸣乐器”三类。每一类发音原理下又有着共同形制结构特征的竹制乐器。

气鸣乐器中两地均有边棱类-缺口进气方式的竹制乐器,这类乐器都在竹管顶端开有缺口,发音原理是气流经由缺口被分流,部分进入管内形成气柱发音。边棱类-哨嘴进气的竹制乐器中,两地均包含“内开条沟”和“外镶条沟”的两种形制结构,其中“内开条沟”可以分为木塞间隔和竹节间隔两种情况。两地竹节间隔的竹制乐器中,越南泰族、拉哈族的筚丢、芒族哨奥咿和中国南方傣族的筚箫、筚修、黎族的嘟噜、彝族比哩吐、哈尼族的其篥、基诺族的呗处鲁、阿昌族的三月箫等乐器都是在管身上端留有竹节,近节的上下端各开一个圆孔为进气孔和分气孔或在竹节处开一个长孔,开有两孔者需要将孔中间磨一条细道,上盖竹叶或用胶带、铂金纸缠紧形成进气道,留出分气孔的一半;开一长孔者,则直接上盖竹叶等压住长孔的一多半,留出一小部分作为分气孔。发音原理都是气流通过管口的边棱被挡入管内,形成的气柱受竹节阻挡流经进气道,到达分气孔时部分气流溢出管外,部分被上盖分气孔一半的竹叶、胶带或铂金纸挡入管腔内,冲击管腔内壁边棱,形成气柱发音。“外镶条沟”类型中也有一类形制相同的竹制乐器,即都是在竹壁外侧加盖竹片,形成条沟型的哨嘴和进气道,进气道末端开有分气孔,气流从吹口送入,通过进气道,到达分气孔时,部分气流溢出管外,部分气流被分气阀挡入管内,冲击管腔内壁边棱,形成气柱发音。在两地具有相同形制结构的边棱类-吹孔进气方式的竹制乐器更多。此外,两地都有拍簧类的竹制乐器,包括形制结构是单簧单管、单簧多管,簧片是铜簧和竹簧的,也包括形制结构是双簧单管,簧片是虫茧材质的。簧振类-自由簧中,越南苗族的梗和中国南方苗族的芦笙发音原理不仅相同,其形制结构和具体的规格也更为接近。

两地体鸣乐器的形体结构,都有板体、管体、槽体、簧体,发音方式均可分为击奏、摇奏、综合奏三类。其中,综合奏类的越南达喔族的嗯咯涝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竹口琴、拉篾,形体结构属于簧體,发音原理都是手指拨弹乐器簧舌一端,结合吹吸气流使乐器发声。

弦鸣乐器中根据策动琴弦产生振动的方式,两地竹制弦鸣乐器都可以分为“拨弦”“擦弦”“击弦”三类。“拨弦类”越南京族的旦抱和中国南方京族独弦琴有着相同的发音原理和相近的形制结构。“擦弦类”中,两地共鸣腔形制结构都是“筒体”的竹制乐器,都是用弓毛摩擦琴弦,使琴弦振动发音。“击弦类”越南泰族的嘚叮、芒族的叮当和中国南方傣族、佤族玎麦波,瑶族、壮族的竹筒琴形制结构不仅相同,规格也相近,发音原理都是借用工具敲击琴弦使其振动发音。

相异之处可以归纳为三点:1.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竹制乐器比越南各民族竹制乐器多一类即“膜鸣乐器”。2.两地竹制乐器相比,越南各民族的竹制乐器更为原始、简单、而且至今依然存活,比如,气鸣乐器中,管口进气方式的叮筝、咯隆布、榜布、叮独只存活在越南,无论是开管、还是闭管,均无音孔,发音原理都是气流以一定的角度冲击在吹口的边棱,形成空气旋流,引起管腔内气柱振动发声,但演奏姿势特别,咯隆布是通过双手对着管口拍气,气流进入管腔内发声,榜布则通过撞击放置在地面的木板或上盖薄布的木板,气流从管口底端进入管腔内发声,区别于其他用嘴吹气发音的竹制乐器。在中国南方的气鸣乐器中也有一些形制结构特别,演奏需要技巧,在越南没有的竹制乐器,如唇振类布利亚和嗓振类的合欢箫、唱箫、竹膜管、膜笛。3.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竹制乐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约有144种,而越南目前搜集到70种,数量上没有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多,但是在同一发音原理中,越南各民族竹制乐器的种类要比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竹制乐器丰富,弦鸣乐器擦弦类中,中国有16种,越南有8种,看似越南种类少,其实不然。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擦弦类竹制乐器虽有16种,但是形制结构单一,均由琴杆、琴筒、弦轴、琴弦、千斤、琴码、琴弓等几部分组成,只是弦轴数和具体的规格不一。而越南各民族的擦弦类竹制乐器,虽然数量上不及中国,但形制结构丰富,演奏时使用的工具就有弓条和弓毛两种,其共鸣腔的形制结构更是涉及“筒体”“圆体”“管体”三种。尤其是“管体”的蔗娆(泰族)和啊不如(仡都族),竹筒琴身不仅作为琴杆,而且还作为乐器发音的共鸣腔,形制结构丰富而独具特色。

二、器乐文化比较

主要是指基本音列、音响特征、习用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分述如下。

(一)基本音列

此外,两地竹制乐器的音列中都存在其他形式。它们不属于五声性调式体系,多由8个音组成。最大的相同点在于某一种音列中含有唱名相同、构成小二度关系的音程。

(二)音响特征

根据越南各民族竹制乐器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竹制乐器的不同发音原理,可以共同划分为“气鸣乐器”“体鸣乐器”“弦鸣乐器”三类,每一类的竹制乐器由于发音原理相同、形制结构接近,彼此的音响特征呈现相同或相近性。比如,中国云南文山苗族的芦笙与越南老街沙巴的芦笙由于发音原理相同、形制结构接近,尤其是中国云南文山中小芦笙和中芦笙与越南老街沙巴的芦笙音响特征几乎一样。越南老街沙巴的芦笙在最粗、最短、音最高的笙管中镶嵌了三个铜制簧片,且笙管本身比中国云南文山的粗,吹奏出的高音要比文山的响亮些,但是整体上老说,两地苗族芦笙的音响特征均是高音响亮,低音厚实。此外,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竹制乐器还可以分出一类,即“膜鸣乐器”,此类乐器的膜振声音响特征较为特别,与“气鸣、体鸣、弦鸣”乐器的音响截然不同。因此,本文对两地竹制乐器音响特征的比较主要集中在“气鸣乐器”“体鸣乐器”“弦鸣乐器”中,重点比对在某一国存有的竹制乐器与两国共有的竹制乐器在音响特征方面的异同性,及某些特殊形制结构的竹制乐器与其余同类发音原理的竹制乐器在音响特征方面的差异性。

1.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中边棱气鸣乐器有四类进气方式,分别为“管口进气、缺口进气、哨嘴进气和吹孔进气”,其音响特征各有特色。“管口进气”方式的竹制乐器是越南独有的,比如有音律叮筝、咯隆布、叮独与无音律榜布,其音色优雅清晰,富于田园风韵,与“缺口进气”和“吹孔进气”方式的竹制乐器相比,音量稍弱,音色纯朴、不加修饰。“哨嘴进气”方式的竹制乐器中,中国独有的两类形制结构即“蜂蜡间隔的内开条沟型”和“外套竹帽、外破竹壁的外镶条沟型”,前者虽为蜂蜡间隔,作用和音响特征却和竹节间隔一样,音量适中,高音纤细明亮,低音柔和抒情。外镶条沟型中“外套竹帽和外破竹壁”的作用与“外盖竹片”相同,音色柔美悠远、明亮清新。“吹孔进气”方式的竹制乐器,多数是无节、无膜孔的,只有中国南方有一种管底留节,节中央开孔和另一种设有膜孔的形制结构特别的竹制乐器,其中,底端留节、节中开孔者与两地的无节者相比,音色虽然接近,但是音量较小;设有膜孔者与其他吹孔进气的竹制乐器相比,音色较之无膜者更加清脆响亮。

气鸣乐器中簧振气鸣乐器的簧片有“拍簧”和“自由簧”两类。“拍簧类”竹制乐器根据簧片振动时受力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簧”和“双簧”,“单簧类”音色厚实、丰满,高音明朗、低音柔美,“双簧类”音色高亢明亮。而且,拍簧乐器的品种众多,有“单簧单管”“双簧单管”“双簧双管”。越南的筚劳龙是“单簧单管”中较为特别的竹制乐器,最大的特点在于管身上设有膜孔,音色更加明亮、优美。而在中国独有的“单簧多管”的葫芦丝,由多管组成,管内嵌有铜质簧片,与“单簧单管”的竹制乐器相比,可以演奏和音,音色较之圆润、细腻、饱满、质朴,音量较大。两地簧振气鸣乐器中“双簧类”竹制乐器的簧片材质有所不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竹制乐器簧片材质比越南丰富,可选用虫茧或芦苇制作,然而越南各民族竹制乐器只使用虫茧材质簧片,此种材质的簧片较之芦苇材质音色较闷,音量不大。双簧类的竹制乐器,当管数增加成雙管后,较之单管者不仅丰富了其演奏技法,音色也高亢明亮起来,表现力更加丰富。簧振气鸣乐器中的“自由簧类”竹制乐器,无论分布在哪个国家,共同的音响特征都是音色浑厚、饱满,弱奏时柔和。

唇振类和嗓振类的竹制气鸣乐器只分布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此类乐器音色独特,与边棱类和簧振类相比,唇振类竹制乐器的音响洪亮悠远,嗓振类则膜振和嗓鸣声相混,音色混杂。

2.体鸣乐器

两地竹制击奏体鸣乐器,根据演奏的方式都可以分为“敲击”“互击”“落击”“混合击”。四种击奏方式中,两地竹制乐器的形体结构略有不同,有着各自的音响特征,比如越南竹制体鸣乐器主要以板体结构为主,其音色明亮、清脆;中国南方竹制体鸣乐器主要以管体结构为主,音色较小。越南的旦咯雷咯啦属于形体结构是管体的摇奏体鸣乐器,与槽体类的摇奏体鸣乐器相比,音色更加清脆悦耳。而在综合奏类的形体结构中,两地竹制乐器只有“簧体类”,此类乐器的特点都是以口形开合和气息控制调节音高和音色的变化,音色纤细、音量较小。

3.弦鸣乐器

根据使琴弦产生振动的不同方式,越南竹制弦鸣乐器有“拨弦”“擦弦”“击弦”三类。三类弦鸣乐器由于发音原理和形制结构的不同,音响特征各异。两地的“拨弦类”竹制乐器中,都包括借助工具拨弦和指拨两种方式,当琴弦是钢弦时,奏出的音色清脆、尖锐,而琴弦是竹皮弦时,音色则富有田园风韵、清脆悦耳。琴弦是竹皮弦的竹制乐器与钢弦者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色的尖锐程度和音量均下降。“擦弦类”弦鸣乐器的音响特征,受琴筒的形制结构、擦弦的工具和弦数等因素影响,演奏出的音响效果都不尽相同。其中共鸣腔是筒体,使用弓毛擦弦的竹制乐器的琴弦有“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不等,一弦者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此类乐器音色纯净,声音纤细;中国南方和越南共有的二弦者,音色优美、柔和,音量适中,其琴筒较大时,音色则粗犷、结实。除了一弦和二弦,中国南方还有三弦和四弦的擦弦类竹制乐器,由于弦轴和弦数增加,此类乐器音色清脆,更加明亮。共鸣腔是圆体、管体的竹制乐器,主要分布在越南,由于共鸣腔用包竹子的皮蒙面,没有音窗,音色闷,不明亮。都用弓毛擦弦时,共鸣腔是管体的竹制乐器比共鸣腔是圆体者明亮,较之共鸣腔是筒体者稍弱。与弓毛擦弦的竹制弦鸣乐器相比弓条(即竹条)擦弦者音色较柔和、纤细,其中越南的啊不如和格尼由于演奏者口含薄片,薄片系棉线且与琴弦相连接,口形一张一合即可扩大音量和改变音色,声音常伴有“哇哇”声,音量细小,沉闷。两地的“击弦类”竹制弦鸣乐器,均是从琴身挖起竹皮作弦,且共鸣腔都为管体,因此,此类竹制乐器的音色纯朴、自然,音量取决于共鸣腔体的大小和演奏者击弦的力度。

(三)习用功能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和越南各民族中,竹制乐器对使用者的性别有一定的要求,有的乐器只限男性或女性使用,有的乐器则男女都可以使用。习用功能更是种类繁多,虽然不同发音原理的竹制乐器在习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同小异,常用于谈情说爱或在节庆活动中奏以自娱。比如,中国云南文山和越南老街沙巴的苗族芦笙均在节日中表演,不同的是以前的文山苗族青年在节日里吹奏芦笙是为了寻找意中人,如今已经演变成单纯的娱乐表演形式。但是,在沙巴的苗族至今仍在节日里或平常生活中追求女孩子時展示自己的芦笙技艺。而且,文山的芦笙是苗族丧事中必吹的乐器,这个功用性却在越南的苗族中不存在。因此,本文将中国南方和越南两地包含的所有竹制乐器,运用总结归纳法,通过归纳两地竹制乐器的习用功能,得出比较结果。

三、结语

竹乐器的发展及其生存态势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必然受到当代主流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随着我国学术界开展的“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学潮的推起,中越苗族抑或是其他的异国同源民族将会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本文从宏观上对两地竹制乐器建立起一种联系,打破了国家地域的划分,通过田野调查等方式对越南现存竹制乐器进行了细致的搜集和整理,并系统梳理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竹制乐器,运用归纳、总结、列举的方法对两地竹制乐器的本体和器乐文化各自展开数据列举和比较,为进一步探寻两国竹制器乐文化共性的渊源关系及差异性的原因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杨秀昭,卢克刚,何洪,叶菁.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2]杨秀昭.广西特色器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3]杨秀昭.简论广西少数民族乐器[M].上海东方音乐学会上宣讲,1987.

[4]袁炳昌,毛继增.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86.

[5]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7.

[6]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贵州卷[M].北京: 中国ISBN中心,2006.

[7]NHA?C KHI? D?N T??C VIê?T NAM(越南民族乐器)[M].VIê?T NAM HA? N??I:NHA? XU??T BA?N V?N HO?A,1984.

[8]Tra?n H??u S?n.V?N HO?A HMOONG(苗族音乐文化)[M].VIê?T NAM:NHA? XU??T BA?N V?N HO?A D?N T??C,1996.

作者简介:高嬿(1984-),女,汉族,山西忻州人,广西艺术学院,讲师,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理论、跨界民族音乐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中国越南
读图
越南·河静省
越南百里“银滩”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