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枇杷研究动态

2021-04-20 04:16李华雄钟守生唐卫东孙玉霞夏运红胡洪文欧阳丽娜黄跃成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2期
关键词:枇杷发文检索

李华雄,钟守生,宋 伟,林 玲,唐卫东,欧 军,孙玉霞,夏运红,胡洪文,欧阳丽娜,杨 敏,李 月,汪 军,刘 钇,黄跃成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内江,641000)

枇杷,拉丁名Eriobotryajaponica(Thunb.) Lindl.,隶属蔷薇科(Posaceae)枇杷属(Eriobotrya),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1]。枇杷果肉柔软,多汁美味,抗炎止咳,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高[2-4]。我国是枇杷的发源地,种植面积近13万hm2,生产规模占世界枇杷的80%以上,此外,枇杷还广泛分布在日本、印度、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巴西和南非等30多个国家[5-8]。近年来,科技工作者在枇杷起源分布[7-8]、种质创新[1,9]、品种选育[10-11]、果实品质[12-13]、药理作用[14-16]等领域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枇杷产业发展。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科学评价方法[17],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研究领域,如超级稻[18]、基因漂移[19]、HPV疫苗[20]、梨树病虫演替[21]等。目前,在枇杷研究领域中,尚未有以文献计量学来研究枇杷研究进展的报告。本研究拟通过对国际上1942—2017年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收录的期刊文献和国内CNKI 收录 1954—2017年所有期刊文献,对文献分布年度、研究国家、发文机构、研究作者、发文刊物、高影响力论文等进行统计分析,从科研文献产出上反映国内外枇杷的研究动态,以期为枇杷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其中WOS数据库检索的是国际枇杷研究的期刊文献,CNKI数据库检索的是国内枇杷研究的期刊文献。本次检索利用WOS国际枇杷研究的数据期限为194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利用CNKI数据库对国内枇杷研究的数据期限为195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1.2 研究方法

在WOS 数据库用检索词Article title=“loquat”或者“Eriobotryajaponica”进行检索。在CNKI数据库用检索词篇名“枇杷”或者关键词“枇杷”进行检索。利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和Excel统计相关数据信息,剔除重复文献。统计时均以第一作者、第一研究机构为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枇杷的论文发表情况及产出趋势研究

经去重、筛选,有关枇杷文献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在WOS数据库中共检索到关于枇杷的研究文章872篇,研究国家58个,研究机构381个,作者628人,出版刊物344种。在CNKI数据库中共检索到关于枇杷的研究文章3 968篇,涉及研究机构1 638个,作者2 587人,出版刊物885种。

表1 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检索枇杷研究结果

根据WOS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见图1),国际上枇杷期刊论文发表始于1942年。1947—2001年年均发文在10篇以内,期间有中断;2002—2007 年间年均发文量19篇;2007—2017 年间年均发文量增加到65.3 篇。从图1可以看出,WOS收录枇杷期刊文献高峰期出现在2002—2017年,从2002 年开始,WOS收录枇杷文献的数量迅速增加,在2011年达到较高水平,为75篇,之后略有回落,此后再次增加,至2017年达到最高,为89篇。对期刊文献量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在国际上枇杷研究今后一段时间仍是研究热点。

根据CNKI期刊检索结果表明(见图1),我国枇杷期刊论文发表始于1954年。1954—1980年期间,年均发文均在10 篇以内,期间有中断;1980—1999年间年均发文量35.47篇;2000—2017年期间发文量在100篇以上,年均180.67篇。从图1可以看出,从1997年开始,CNKI收录枇杷期刊文献数量迅速增加,在2007和2015年前后达到较高水平,之后略有下降。可见,CNKI收录的枇杷期刊文献高峰期出现在2007—2015年。对CNKI文献量趋势可以看出,国内枇杷研究在今后一段时间仍是热点研究领域。

图1 1942-2017年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枇杷期刊发文数量

2.2 枇杷的研究国家分析

在WOS中共检索出中国、日本、西班牙、土耳其、美国、韩国等58个国家发表了与枇杷有关的期刊文献。其中,发表1~2篇文献的国家27个,发表3~9篇文献的国家18个,发表10篇以上文献的国家13个。发文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列于表2。由表2可知,排名前十的国家发文量为727篇,占文献总数的83.37%。中国学者发表枇杷文献居榜首,共304篇,占文献总数的34.86%;日本以114篇位列第二,西班牙以99篇位列第三。以上3个国家的文献占WOS收录文献的47.93%。此外,土耳其、美国、韩国发文量均在30篇以上,为发文量较多的国家。在累计被引频次方面,中国以2 813次高于其他国家;日本和西班牙分列第二、第三,分别为2 003、1 152。在篇均被引次数方面,日本以17.57位列世界第一,明显高于美国(14.90 )、意大利(14.42 )、韩国(11.74)和 西班牙(11.64) 等国家。中国在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数遥遥领先,但篇均被引次数以9.25位列第六,反映出在国际上中国文献总体被关注度不高。

2.3 枇杷的研究机构分析

在WOS数据库中共检索出发表枇杷文献的机构381个。其中,发表1~2篇文献的机构305家,发表3~9篇文献的机构66家,发表10篇文献以上的机构9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列于表3。由表3可知,排名前十的机构共发表论文234篇,占文献量总数的26.83%。浙江大学以发文量49篇位列第一,南京农业大学以39篇位列第二,Univ Politecn Valencia以28篇位列第三。在累计被引频次方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分别以707、653位居前二,二者明显高于以309排名第三的Inst Valenciano Invest Agr。在篇均被引频次方面,Inst Valenciano Invest Agr以17.17位列第一,南京农业大学以16.74位列第二,浙江大学和CSIC分别以14.43 、14.00位列第三、第四。分析表明,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Inst Valenciano Invest Agr和CSIC等科研单位是国际上枇杷研究的重要科研机构。从机构的分布国家来看,中国有5家和西班牙4家进入发文量前十的机构,说明中国和西班牙的研究机构在枇杷领域有较强的研究实力。

表2 WOS数据库中枇杷发文量居前十的国家

表3 WOS数据库中枇杷发文量居前十的机构

在CNKI数据库中共检索出发表枇杷文献的机构1 647个。其中,发表1~2篇文献的机构1 452家,发表3~9篇文献的机构151家,发表10篇文献以上的机构44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列于表4。由表4可知,排名前十的机构共发表论文1 308篇,占文献量总数的32.9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以发文量239篇位列第一,福建农林大学、莆田学院分别以110、69篇位列第二、第三。在累计被引频次方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排名第一、第二,分别为2 070次和1 895次。在篇均被引频次方面,南京农业大学最高,为24.89;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分别以17.25、17.23位列第二、第三。

表4 CNKI数据库中枇杷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机构

2.4 枇杷的研究作者分析

在WOS数据库中共检索出发表枇杷期刊文献的第一作者628人。其中,发表1篇论文的506人,占作者总数的58.03%,发表2~3篇论文的作者97人,发表4篇文章以上的论文作者25人,仅占作者人数的3.98%。根据普赖斯定律[22],发表4篇论文才能看出是核心作者。25位核心作者中9位来自中国,占据了该领域的绝对优势。WOS数据库中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列于表5。由表5可知,排名前十的作者涉及5个国家6个机构,中国和西班牙各有3位作者,日本2位作者,伊朗和意大利各1位作者;我国的浙江大学和西班牙的Univ Politecn Valencia分别有2位作者位列其中。浙江大学的曹士峰发表的论文的发文量和累计被引频次均最高,分别为19篇和441;篇均被引次数较高,为23.21。日本Univ Osaka Prefecture的Ding C K发表7篇,累计被引频次以305位列第二,篇均被引频次43.57,位列第一。综合分析表明,曹士峰和Ding C K是国际上枇杷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核心作者。

在CNKI数据库中共检索出发表枇杷期刊论文的第一作者2 587人。其中,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2 040人,发表2~3篇论文的作者407人,发表4篇论文以上的作者140人。由表6可知,排名前十的作者涉及7个机构,其中黄金松、何志刚和郑少泉来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龚洁强、王沛霖来自浙江省黄岩市特产局,其余作者分别来自不同研究机构。吴锦程、黄金松、龚洁强分别以发文量22、21、21篇居前三位。在累计被引频次方面,吴锦程、林顺权和何志刚排名前三,分别为520、409和338。在篇均被引频次方面,吴锦程、林顺权、何志刚分别为23.64、22.72和22.53。综合分析表明,国内吴锦程、林顺权、何志刚和郑少泉等研究者在枇杷研究方面的业绩较为突出,国内学者可更多地给予关注。

2.5 枇杷的刊物分析

在WOS数据库中共检索出枇杷文献的国际期刊345种。其中刊载1~2篇枇杷文献的期刊266家,刊载3~9篇的期刊68家,刊载10篇以上文献的期刊11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列于表7。由表7可知,排序前十的期刊累记载文达到221篇,占总文献量的25.34%。从期刊载文量看,Scientia Horticulturae和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两种期刊载文量分别以44篇和37篇位列第一、第二,明显高于排名第三的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其载文量为24篇。从累计被引频次看,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最高,为681;Food chemistry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位列第二和第三,分别为565和498。从篇均被引频次看,Food chemistry最高,为24.57;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和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分别以20.75和18.41位列第二、第三。总体上排名前十的期刊的影响因子(2017年)年均相对较低,为0.051~4.529。排名前十的期刊,来源于5个国家,英国有3种,荷兰、美国、日本各有2种;没有出现国内的相关期刊,说明刊载枇杷文献的国内期刊尚未进入国际一流期刊行列。

表5 WOS数据库中枇杷发文居前十的作者

表6 CNKI数据库中枇杷发文居前十的作者

表7 WOS数据库中枇杷发文量前十位的期刊

在CNKI中检索出枇杷文献的期刊共880种。其中,刊载1~2篇文献的期刊591家,刊载3~9篇文献的期刊215家,刊载10篇以上文献的期刊74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列于表8。由表8可知,排序前十的期刊累记载文928篇,占总文献量的23.23%。从期刊载文量看,《福建果树》排名第一,为218篇;《中国南方果树》和《浙江柑桔》分别排名第二、第三,载文量分别为165篇和117篇。从累计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看,《果树学报》都最高,分别为1 549、23.12,说明《果树学报》是国内刊载枇杷论文的重要核心期刊。

表8 CNKI数据库中枇杷发文量前十位的期刊

2.6 枇杷的高影响力论文分析

在WOS数据库中单篇论文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枇杷论文列于表9。由表9可知,按发文国家分析,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论文中,来自日本和中国的论文各有4篇,说明日本和中国的作者在枇杷领域的研究实力与影响力较强,研究地位居世界前列。从研究内容来看,高引前十位的论文中,1篇关于枇杷所在的蔷薇科苹果亚属系统发育研究,3篇关于枇杷采后生理变化和贮藏研究,6篇是关于枇杷多酚、黄酮、绿原酸等内含物的药用价值相关研究,说明枇杷药用价值相关研究是该领域关注的焦点。按被引频次最高论文分析,日本Taguri T等于2004年发表在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期刊的研究性论文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10 different plant polyphenols against bacteria causing food-borne disease被引次数最高,达185,该论文是关于枇杷等植物多酚对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抗菌活性研究;此外,来自日本的Taniguchi S等和我国的Cao S等发表的论文紧随其后,被引频次分别为174和100。我国浙江大学的Cai C有2篇论文被引频次进入前十。综合分析表明,Taguri T,Taniguchi S,Cao S,Cai C是高影响力作者。

在CNKI数据库中单篇论文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文章列于表10。由表10可知,按发文机构分析,被引频次排名前十论文中来自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的论文各有2篇,来自西南大学、苏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论文各1篇,其中南京农业大学郑永华有两篇论文被引频次进入前十。从研究内容来看,高引前十位的论文中,关于枇杷分子标记、倍性关系、种质资源分布的研究各有1篇,2篇关于枇杷叶的抗炎镇咳药用研究,5篇是关于枇杷水分胁迫、贮藏、冷害等生理变化研究,说明枇杷生理和药用价值研究是国内关注的焦点。被引频次最多的论文是福建农林大学的罗华建于1999年发表在《果树科学》的研究型论文,总被引频次达到248。该研究利用水分胁迫枇杷,导致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气孔导度、光合及蒸腾作用受到抑制,光补偿点上升,光饱和点下降。

表9 WOS中枇杷研究被引频次居前十的论文

3 讨论与结论

从全球来看,中国、日本、西班牙在枇杷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的外文发文量和累计被引频次位居榜首,但中国的平均篇被引频次(9.25)明显低于日本(17.57)和西班牙(11.64),充分说明中国就发文水平与日本、西班牙等国相比,我国枇杷研究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仅枇杷杂交育种历史而言,日本就比中国早近60年[23],而西班牙作为地中海产区最大的枇杷生产国,在种质资源收集、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4-25]。因此,我国枇杷科研机构应加大与日本、西班牙等国的访问、交流、学习和合作,引进种质资源,借鉴研究思路与方法,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枇杷事业的发展。

就枇杷的发文机构和研究人员而言,在WOS数据库中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发文量、篇均被引频次均进入前三,二者发文量分别有2人、1人进入前十,西班牙的研究机构Inst Valenciano Invest Agr篇均被引次数最高,日本的学者Ding C K篇均被引次数最高,表明这些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值得我国学者关注跟踪。在CNKI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莆田学院发文量居前三,三者分别有3人、1人、1人进入前十,华南农业大学篇均被引次数最高.以上4家研究机构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该区域是我国枇杷的优势产区之一,说明研究机构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国内学者要多关注这些区域的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

表10 CNKI中枇杷研究被引频次居前十的文献

就刊载枇杷论文的刊物而言,在国际上,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和Food Chemistry等国际性期刊的载文量多且累计被引频次较高;在国内,《果树学报》的载文量多且累计被引频次高,因此,对这些期刊研究者应重点参考发表。就高影响力论文来分析研究内容,国际学者重点关注枇杷多酚、黄酮等内含物的药用价值、采后贮藏生理变化等研究;国内学者重点关注枇杷种质资源分布、种质鉴定、倍性关系、抗炎镇咳药用价值以及水分胁迫、贮藏、冷害等研究,说明枇杷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药用价值研究与开发、贮藏与胁迫造成的生理变化等领域是研究的重点和焦点。

利用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对枇杷研究的年度、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及高影响力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我国枇杷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机构广、高产机构多、研究者众,但我国高影响力论文偏少,优秀国际性期刊不足。

猜你喜欢
枇杷发文检索
枇杷
枇杷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枇杷
夏月枇杷黄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