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控恢复影响因素的分析

2021-04-21 08:59薛梅刘飞刘钰王国举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根治性尿道前列腺

薛梅,刘飞,刘钰,王国举

(武汉市汉阳医院泌尿外科,湖北 武汉 430050)

目前,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临床予以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的常用方法,肿瘤学预后效果显著。然而,手术治疗的应用虽然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因患者术后易出现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1],近几年,微创器械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发普遍,但术后将导尿管拔出后发生尿失禁的患者仍有80%左右,部分患者需要经过2 年才能恢复。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1个月内尿控恢复者有30%左右,然而对于影响术后尿控恢复的因素仍无法确定。故本研究以本院接收的124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术后影响尿控恢复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 年5 月至2018 年6 月本院接收的124 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8~85岁,平均(65.2±2.3)岁。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分为未恢复组(n=82)和恢复组(n=42)。未恢复组中,术中失血量(441.81±160.32)mL,BMI(22.78±2.37)kg/m2。恢复组中,术中失血量(433.50±141.12)mL,BMI(22.13±2.50)kg/m2。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行手术治疗前已确诊为前列腺癌;行手术治疗前,经影像学检查未有肿瘤转移情况出现;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或不完整者;术中中转开腹术式或行开腹手术治疗者;伴严重精神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对患者术后最大尿流速和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压力、排尿量、膀胱颈水平≥1 级比例、PVR(残余尿量)和FPL(功能性尿长度)等予以详细记录,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后方筋膜重建与否、神经血管束保留与否等情况。此外,在LRP后1周左右,经逆行膀胱造影对膀胱颈水平进行评估。

指导患者行站立位,向膀胱内注入造影剂100~150 mL,经X线检查对耻骨和膀胱颈联合上缘间距离进行测量,并对膀胱颈水平获取,根据下述标准实施分级:0 级,膀胱颈位于耻骨联合或其上方标记;1 级,耻骨和膀胱颈联合下方距离未超过2 cm 标记;2 级,膀胱颈在耻骨联合下不低于2 cm标记。

1.4 观察指标 于术后1、6个月对所有被选对象予以常规随访。术后1 个月,患者尿控情况可依照Lepor 等的每天应用尿片量进行评价:患者每天应用尿垫0~1张即尿控正常,基本恢复;患者每天应用尿垫2~3张即尿失禁;患者每天应用尿垫不低于3张即重度尿失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二次回归模式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术后1 个月患者膀胱颈水平与尿动力学情况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最大尿流速、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压力和排尿量及PV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组患者FPL 指标高于研究组,保留神经血管束率、后方重建率和膀胱颈水平≥1级比例均高于未恢复组(P<0.05),见表1。

表1 术后1个月患者膀胱颈水平与尿动力学情况Table 1 The bladder meridian level and urodynamics of the patients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2.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尿控恢复情况 术后1 个月,尿控恢复预后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PL、保留神经血管束率、后方重建率和膀胱颈水平≥1级比例为影响尿控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控恢复情况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urinary control recovery

3 讨论

研究表明[2-3],在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中,术后出现尿失禁患者可达70%左右。尿失禁虽属于临时症状,但因不同患者尿控功能恢复所用时间不同,目前,就患者尿控功能恢复与否情况,临床缺乏有效的预测信息[4]。因此,临床中应明确患者术后恢复尿控相关因素,以便临床医师对患者术后尿控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有研究指出[3],在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有37%患者于术后1 个月尿控情况基本恢复。

此外,也有研究提出[5],改良手术技术能有效缩短尿失禁恢复时间。研究证实,最长尿道保存和神经血管束保留、膀胱颈部保留和后方筋膜重建等,能使患者术后尿控水平显著提升。开展根治性前列腺术式建议将最长尿道予以保留,便于对更长残余尿道的获取,降低膀胱镜下膀胱尿道吻合难度,而且还能减少膀胱颈部重建时受损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恢复术后尿控功能。此外,男性尿控的生理学与解剖学尚未阐明清楚[6-7]。男性中,尿失禁被认为是由尿道与盆腔四周的横纹肌、后尿道平滑肌、膀胱逼尿肌、提肛肌及尿道括约肌5种主要结构控制。通过综合控制这些结构,是形成尿控功能的关键,因此,行手术治疗开展肿瘤切除时,对上述结构加强保护,对患者术后尿控恢复具有重要作用[8]。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经膀胱造影对膀胱颈水平进行评估,便于对吻合口漏尿与否进行检测,而且属于一个可量化的参数,便于测量。所以,术后经膀胱逆行造影进行膀胱颈水平评估,是对患者术后尿控恢复预测的主要方法。有报道表明[5],术后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水平和膀胱颈水平高度呈正相关[9]。所以,术后经对膀胱颈水平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评估,便于有效控制患者尿控恢复情况。另外,在行手术治疗时,对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加强保护,对尿控功能恢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影响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控恢复的因素包括后方筋膜重建和术后颈水平、FPL和神经血管束保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根治性尿道前列腺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韩履褀治疗前列腺肥大验案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陌生的尿道肉阜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与前列腺肥大共处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