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辅助治疗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1-04-21 09:00冯亚卿陈志清杨霞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清除率益生菌消化道

冯亚卿,陈志清,杨霞

(新余市新钢中心医院,江西 南昌 338000)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慢性胃炎主要致病因素,可增加胃黏膜损伤,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等症状,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诱发胃溃疡、胃萎缩甚至胃癌,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安全[1-2]。胃四联疗法为慢性胃炎主要治疗方式,通过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刺激,甲硝唑、阿莫西林清除炎症反应、清除Hp,并通过铋剂保护胃黏膜,以达到慢性胃炎治疗效果[3-4]。但经抗生素治疗后,存在消化道菌群紊乱情况,可造成病情反复、加重消化道症状[5]。相关研究表示,在对Hp感染诱发的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联合益生菌治疗,通过保持消化道菌群稳定性提升治疗效果、加速炎症反应清除[6]。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84 例 Hp 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常规胃四联疗法治疗基础上实施益生菌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4 例Hp 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2~78岁,平均(42.30±3.51)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5.63±3.12)年。研究组男 27 例,女 15 例;年龄 21~79 岁,平均(43.01±4.62)岁;病程 2 个月~18 年,平均(5.74±4.21)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并经14C试验确诊为Hp阳性;近1个月内未接受相关治疗。排除标准:治疗药物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消化道溃疡及相关感染症状者;精神系统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胃四联疗法治疗。雷贝拉唑(成都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715,规格:20 mg)每次10 mg,每天1次;甲硝唑(厦门金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083,规格:200 mg)每次400 mg,每天3 次;阿莫西林(陕西渭南华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5008,规格:300 mg)每次300 mg,每天3 次;胶体果胶铋(山西安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20072,规格:50 mg)每次150 mg,每天4次,餐前1 h及睡前口服。持续治疗14 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辅助疗法。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规格:500 mg)每次2 g,每天3次。持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Hp清除率及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以14C试验结果为阴性表示Hp清除成功;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③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口苦、头晕、皮肤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p 清除率及治疗后3 个月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Hp 清除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Hp清除率及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治疗后1.83±0.52 1.20±0.41 6.166 0.000例数42 42 IL-6(ng/L)治疗前62.35±12.54 63.01±13.48 0.232 0.817治疗后34.51±13.46 16.38±3.21 8.491 0.000 IL-8(ng/L)治疗前10.72±1.54 11.01±1.67 0.827 0.410治疗后9.38±1.53 7.62±1.31 5.663 0.000 TNF-α(μg/mL)治疗前2.61±0.75 2.69±0.46 0.589 0.557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7.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节律性发作特点。Hp 反复感染为慢性胃炎复发关键因素[7]。相关研究表示,慢性胃炎患者胃三联、胃四联治疗会影响患者胃肠道菌群稳定性,疗程结束后短时间内菌群难以依赖自身能力恢复既往平衡状态,出现致病菌数量激增、继发性消化道炎症反应情况,可影响消化系统自身免疫能力,诱发Hp继发性感染,继而造成慢性胃炎反复发作[4,8]。

益生菌为直接补充人体消化道中有益菌群、恢复消化道微生物平衡重要治疗方式,既往多用于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疾病治疗[9]。近年来,为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治疗中,关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是否有益目前仍存在争议。梅长红等[10]研究发现,Hp 根除治疗中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与单纯实施胃三联疗法治疗相比,可明显提升粪便中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粪肠球菌含量,且减少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含量,说明在Hp清除治疗中联合益生菌,可改善患者消化道微环境、提升消化道屏障能力。但曹少红等[11]研究发现,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并未明显提升Hp清除率,与马一菡等[12]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Hp清除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为益生菌的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胃肠道菌群稳定性,有利于降低胃黏膜持续性损伤,提升患者自身Hp 清除能力、消化道黏膜屏障能力,降低Hp黏膜定植力,进而可提升Hp 清除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13]。钱小棋等[14]研究发现,对Hp 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联合益生菌,Hp 清除率显著提升(88.3%vs.70.0%),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IL-6、IL-8、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考虑原因与消化道菌群平衡后,可减少病原菌及Hp 消化道黏膜持续性损伤、促进消化道黏膜自我修复能力,进而可降低黏膜炎性反应、降低炎性因子含量有关[15-16]。相关研究表明[17-18],消化道益生菌治疗恢复黏膜细胞活力、改善胃肠道蠕动功能,进而可加强黏膜血运能力、加速黏膜组织炎症反应清除能力。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安全性较高,与肖世元[19]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Hp相关性胃炎治疗中实施益生菌辅助治疗,可提升Hp清除效果、降低慢性胃炎复发率、提升炎症因子清除能力,且治疗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清除率益生菌消化道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中国益生菌网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